市人民医院开展首例微小肝癌微波消融术
“小针口”消灭“小肿瘤”
■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完成了首例经皮超声引导下微小肝癌微波消融术。图为医务人员研究治疗方案。 刘永菲 摄
○本报讯 记者 刘永菲 实习生 叶昕 通讯员 吴珊 近日,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完成了首例经皮超声引导下微小肝癌微波消融术,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今年56岁的刘先生没想到,医生用一根30厘米长、直径约1毫米的细针,在20分钟内就消灭了他体内的肝癌肿瘤。刘先生有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等肝癌高危病史,在今年7月因乏力、纳差到市人民医院就诊,做腹部增强CT提示肝S4小结节:即大小约19毫米×17毫米的肝细胞癌。但是这个肿瘤紧邻胆囊,位置刁钻,手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如果使用传统手术,会存在损伤胆囊、出血、腹腔感染等风险。
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李立涛及其团队在充分评估刘先生的状况后,决定为他施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手术当天,介入血管外科团队精心准备,在超声引导下,将30厘米长、直径约1毫米的消融针精确地刺入肿块,入针后约20秒,将肿瘤完全灭活。整个过程仅用了20分钟,精细化操作的同时又不损伤其他组织。刘先生在术后精神状态良好,可下床正常活动,术后3天顺利出院。
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治医师曾桂强介绍,微波消融术是借助医学影像技术的引导,对肿瘤靶向定位,将消融针穿刺进入肿块,消融针前端释放能量对肿瘤进行灭活,达到损毁肿瘤的目的。他介绍,此项技术适用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肿瘤,且能达到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微波消融手术在治疗中只需要经皮肤进行穿刺,创伤小、精准度高、手术时间短、术中痛苦小,同时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缩短了住院时间。
据介绍,肝癌的治疗强调多学科诊疗团队(MDT)模式,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局部消融治疗、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放射治疗、全身治疗等多种手段。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在肝癌治疗方面,特别是介入治疗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采用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的模式,目前已常规开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包括:常规TACE(c-TACE),药物洗脱微球TACE (DEB-TACE),逐渐开展联合局部消融治疗、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免疫治疗等以TACE为平台的综合治疗,为河源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