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老区焕新颜——走进广东革命老区”采访团聚焦河源
重访革命老区苏区 探寻乡村发展新貌
○本报讯 记者 刘永菲 冯晓铭 昨日,“奋斗百年路·老区焕新颜——走进广东革命老区”媒体采访团到我市开展集中采访,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等12家媒体共20多名记者参与采访活动。
媒体采访团先后到东源县阮啸仙纪念馆、曲滩村精酿酒厂、竹里馆民宿,紫金县客茶谷、龙窝镇彭牌嶂、苏区镇红色革命旧(遗)址等地,在追寻红色历史的足迹中,聚焦当地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新时代的奋斗故事,近距离感受河源革命老区在弘扬红色文化、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在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采访团一行聆听阮啸仙纪念馆讲解员的详细介绍。近年来,经历3次修缮,阮啸仙纪念馆运用智慧导览系统等多种形式,充分释放阮啸仙红色审计文化精神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下屯村也因此成为“红色文化村”,目前每日接待人数达500余人。此外,新修建的阮啸仙纪念大桥开通在即,将更加方便珠三角及周边游客前来参观,对东源县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下午,采访团来到紫金客茶谷。近年来,紫金县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县茶产业产值由2015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06亿元,带动农户4305户,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8515人,户均年增收11075元,5791名贫困人口享受茶产业发展红利,茶产业成为该县主要“绿色经济”产业。
红色资源给河源乡村振兴带来的正向效应,引起了采访团的关注。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罗俊琳在采访中说,河源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做法,对带动当地经济、增加贫困户的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将会把河源革命老区的经验做法宣传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河源乡村振兴的经验。
此次主题宣传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开展,各媒体将推出深度报道和新媒体产品,全景式反映我市老区今昔巨变和乡村振兴发展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