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十佳干警”张曼婷:心系家国情怀 维护一方公正

2021-07-13 09:06:03 来源:河源日报 梁驱远


■本报记者 梁驱远


她是怀揣梦想的热血青年,是心系家国情怀的法律人,维护一方公正是她的人生目标。她是张曼婷,2013年进入法院系统,现为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四级法官助理。


自参加司法工作以来,张曼婷始终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司法理念,协助审判团队办理了1000多件民商事案件,包括撰写庭审提纲、裁判文书、调解等工作;做好内勤工作,撰写调研材料,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公务员考核优秀、法院嘉奖等荣誉。


努力沉淀 厚积薄发


2020年1月,张曼婷被调至市中院民二庭工作,协助办理破产案件。随着民商事案件量不断增长及其他事务性工作的增加,压力之下,她唯有迎难而上。


破产理论学习、案件庭审准备、类型案例检索、复杂文书单拟及各类调研材料的撰写,成为了张曼婷提高审判技能必须要跨越的山丘。她深信勤能补拙,从手上的案件出发,发现疑问认真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及裁判文书,秉承“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的态度,见贤思齐,迎难而上。学习优秀裁判文书、旁听各类案件庭审,向老法官虚心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她看到了更有条理性与程序意识的自己,她的裁判文书撰写能力、案件调查及调解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张曼婷苛求每一环工作细节,用专业与真心搭起信任的桥梁,探索出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细心、耐心协助办理好每一件案件,努力做法官的好帮手。如开庭前,提前和双方当事人电话沟通,了解案情并提醒委托手续、证据提交等具体事项;判决后,耐心做好当事人判后答疑,释明法律规定,化解矛盾,安抚当事人激动的情绪。


细听民诉 巧化矛盾


在协助办理案件过程中,张曼婷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善于捕捉当事人的平衡点,精心开展调解工作,实现案结事了。


张曼婷协助法官办理了一起农民工欠薪案件。开庭时,一大群满身灰尘的农民工情绪激动地诉说着自己的苦处,纷纷要求向受雇公司的老板讨要欠薪。庭审结束后,张曼婷考虑到临近年关,促成该案调解或许能让农民工尽快拿到欠薪回家过年。她放下手头的工作,向情绪激动的农民工做解释工作,并积极联系公司老板做调解工作。


“农民工工资是他们挣的辛苦钱,是用来支付孩子学费、老人医疗费、家人生活费的基本保障。你也是一名丈夫、父亲、儿子,你应该能明白这些作为家庭支柱的农民工的不容易……”通过张曼婷一个多小时从情理、法理等方面的释法析理,使得公司与农民工达成了付款协议,出具民事调解书。农民工们充满感激的眼神和话语,时至今日让张曼婷记忆犹新。张曼婷认为,做案件调解工作时,要建立与当事人之间的信任感,只有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执法的真诚、温暖和关心,才会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和法官的信任。


“青年人要在奋斗中摸爬滚打,体察世间冷暖、民众忧乐、现实矛盾,从中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短,但在张曼婷心里分量却很重。经国纬政,法泽天下——踏上这条政法之路,她将继续守望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法官助理的价值所在。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