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新一代通信及万物互联应用芯片及模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落户河源

推动“河源制造”升级“河源创造”

2021-07-07 09:24:52 来源:河源日报


■新一代通信及万物互联应用芯片及模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生产车间一角。 本报记者 肖斌 摄

○本报讯 记者 罗天 通讯员 李鑫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河源高新区的新一代通信及万物互联应用芯片及模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下称中试基地),在万级无尘车间内看到一台台精密仪器正开足马力,通过复杂的封装工艺流程,加工生产出一颗颗先进的芯片及模组。


“中试基地落户河源,主要是因为河源具备优惠政策条件和优良的科研环境,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黄国宏介绍,中试基地将围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建设高端人才载体、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助力产业孵化育成等方面发力,为“河源制造”升级“河源创造”提供支撑。


在中试基地,由我市“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科研团队研发的首个成果转化案例“5G射频前端芯片及模组”突破了低能耗、高线性、稳定性等全球行业性难题,实现我国在5G通信及无线局域网射频前端部分核心产品的国产替代。据介绍,这种芯片比国际最先进的同类产品功耗低5%—10%,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功耗至少低20%,优势明显。目前,该芯片已通过华为公司的性能及可靠性测试,市场前景良好。


黄国宏介绍,下一阶段,中试基地的主要工作计划:一是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针对河源电子信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开展芯片技术及模组定制设计与先进封装测试及产品认证,培育产业人才;三是加强中试环境建设,打造1条研发试制中试线,形成年均2000万片射频芯片及200万颗毫米波芯片量产能力,预计5年后产线扩大时销售额将达10亿元,达到中试及小规模量产水平;四是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在河源转化落地,以珠江人才团队成果转化为示范,为河源培育新兴产业。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