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步履铿锵行稳致远
——谱写新时代河源法学会工作新篇章
■市法学会组织开展“以法兴企”文化沙龙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到位的法律援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政法工作人员送法进校园,让法律的春风滋润学生的心田。
平安河源,法律护航。从2018年度全省21个地级市法学会考核中排名倒数第二,到2020年度考核成绩达到优秀,全省排名第八位,市法学会留下了奋力奔跑的英姿,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叶春球去年在接受《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专访时说,市法学会要立足服务大局当好“服务员”,立足法律宣传当好“宣传员”,立足法学研究当好“研究员”,立足维护社会稳定当好“维稳员”。
奉法者强则国强。2020年,市法学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及省委办公厅有关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文件精神,围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联系和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积极开展法学研究、法学交流、法治实践和法律服务,创新思维,扎实工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源、法治河源作出了积极贡献。
组织学习培训 加强自身建设
政法队伍是平安建设的主力军,是提升平安法治水平的保证。为加强各级法学会自身建设,使法学会真正成为法学法律工作者之家,市法学会成功举行“双百报告会”河源市委理论中心组《民法典》专场暨南粤法治报告会第七十七讲,全市共举办“双百报告会”8场。组织会员在网上收看收听“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传活动202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专场报告会等。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锐意向前。市法学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民法典》列入政法系统学习培训主体班学习内容,邀请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丽作《法治中国的崭新篇章人民权益的有力保障》主题讲座,全市政法系统政法干警和法学会干部共100多人聆听了讲座。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东作《关于刑事证据的若干问题》专题报告,市直政法各单位有关领导及业务骨干120多人聆听了专题报告。专题报告以视频会议形式开至县区,各县区设分会场,600多人收看收听了报告。
抓实“理论学习”这个“永恒课题” 。市法学会还积极与市普法办、市教育局联动,开展“卫生法治大课堂”活动,以及组织市法学会机关干部参加全国扫黑办举办的扫黑除恶法律政策系列视频培训班等。
发挥桥梁作用 激发服务动能
法治与发展从来不是两张皮。法学会只有立足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加强研究,推进实战,才具有深厚的生存土壤和旺盛的生命力。2020年,市法学会结合区域发展现实基础,深入思考基层群众的现实需求,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提高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法治建设、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精准服务疫情防控。市法学会机关全员积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网格化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临时党支部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其间,市法学会广泛动员会员单位、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组建防控疫情法律服务团、志愿者157人,开展相关法律服务活动76次;我市司法行政和有关法学法律工作者制定或起草有关文件共7份,审查有关文件共14份。
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河源中立法律服务社完成《河源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办法》起草工作。积极协调和平县礼士镇礼士街下涧村村民被征用土地后未获补偿事项。2020年10月,中立法律服务社驻市信访局设立服务站,共接待信访群众30多人次,对5宗涉法涉诉提供中立法律服务。为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法律咨询,积极参与“矛盾一化解一维稳”综合治理一体化工作。参与巴伐利亚庄园开展法治共建活动,组织开展“以法兴企”文化沙龙活动2场,为企业提供精准到位的法律援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促进经济繁荣发展。
传递法治声音 根植法治意识
如何把各类利益诉求有序引导到法治轨道上,面临着基层群众法治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贫乏等现实困难,传统的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呆板、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市法学会坚持普法活动从基层抓起,坚持把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作为重要职责,持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有效促进了法治文化的培育,有效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深入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市法学会分别联合市司法局、团市委印发《关于开展河源市2020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的通知》,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全市共开展各类法治文化志愿活动909场次。
抓好《民法典》的学习宣传。河源市法学会将《民法典》作为年度的普法宣传活动重点,利用各种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如与市司法局、市普法办联合推荐的“我与民法典有个约”演讲比赛,1名选手获全省十佳、地市第三名,普法小记者1人入围决赛;2020年组织开展建党99周年主题党日系列活动4场,派发法律宣传资料近4000份,参与群众4500人次;大力宣传《民法典》等有关法律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组织开展“法伴我成长”法治宣传活动,向源城区公园东小学学生赠送“法伴我成长”法治故事丛书共250套。
此外,市法学会广泛宣传法治实践,共上报各类信息42条次,其中人民法治网15条,民主与法制网5条,民主与法制时报2条,省法学会网站刊登20条。在《民主与法制时报》刊登市法学会会长专访文章《为建设“示范区”“排头兵”提供法治保障》。联合市委政法委在《河源日报》开设“共建共治共享 打造‘三最城市’”宣传专栏,定期宣传河源法治建设工作动态和经验做法,先后刊登了《广泛开展法学研究助力法治河源建设》等文章,积极营造我市浓厚的法治氛围。
■文/图: 本报记者 梁驱远
通讯员 何嘉琪 叶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