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权益部部长凌玉婷:
敬业篇·甘做青少年成长的护航者
■本报记者 周慧荷
洒脱自信、爽朗易笑、低调沉稳,这是凌玉婷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她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锐意进取的奉献精神,勇担使命,谱写青少年权益工作新篇,收获了“甘做青少年成长的护航者”的赞誉。
凌玉婷是团市委权益部部长,自2013年起开始负责河源市青少年权益工作。多年来,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一直是她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凌玉婷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
明确职责
勇担“预青”工作的破题者
“这几年,电动车和摩托车被偷、汽车窗户被砸等事件频繁发生,我从调查中发现,这些违法犯罪的人群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凌玉婷对记者说。
面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凌玉婷深知明确和细化部门职责极为重要,必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于是,她将省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意见》)作为突破口,把文件里的每一句话、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认真分析、进行细化,并不停地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做到各单位部门职责明确、分工明细。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经过5次改稿,在2018年6月11日,凌玉婷和她带领的权益部率先在全省编制出台《意见》实施细则。《河源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考核评价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明确7个考核项目共24项考核指标,直接以“一对一”的形式面向21个成员单位和6个县区。《实施细则》有效地整合了成员单位的资源,为各成员单位指明了工作方向,真正做到从上至下打造青少年维权的系统性网络格局。团省委权益部以专项工作通报的形式将这一做法在全省推广,而凌玉婷也成为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改革的破题者。
勇于实践
争当“专门学校”的推动者
“团市委长期在关注青少年预防犯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凌玉婷和她带领的权益部多次通过一线调研为市人大提供了基础性的数据。”市人大代表潘建斌说。
凌玉婷曾3次前往基层公安局和派出所调研,发现因为河源未设有专门教育涉罪或涉案未成年人的场所,无法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形成法律威慑力,为此,她抓住机遇,积极向有关职能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筹建专门学校的建议。在她多年坚持不懈的推动下,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并向市政府提出专项工作意见。
“如今,市政府正式将‘力争2021年建成专门学校’写入工作报告,‘专门学校’建设也正式被纳入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凌玉婷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在凌玉婷心中,时刻都怀揣着坚持不懈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多次实践调研,让凌玉婷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成为河源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推动者。
无私奉献
甘做青少年成长的护航者
“青少年权益维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难度高,但凌玉婷毫不畏惧、甘于奉献,多次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与公安部门一起深入娱乐场所调查,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四级警长罗辉说。
一直以来,未成年人酗酒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市委市政府要求共青团牵头调查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情况并提出工作对策。凌玉婷主动争取市委政法委支持,召集“平安建设”志愿者,组建河源市闲散青少年现状调查工作组,细心分析案情,并率队深入酒吧、KTV等娱乐场所进行调查,为后期的工作研判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谈及走访娱乐场所时的感受,凌玉婷告诉记者:“看到这些青少年在酒吧酗酒甚至夜不归宿,作为一名母亲,感到十分痛心,也更加坚定了帮助孩子们回归正道的决心。”
凌玉婷每年都会积极组织社工团队与社矫青年谈心交流,让社矫青少年逐渐变成积极向上的好青年。此外,凌玉婷在工作中还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团干部”“广东省中小学团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我将继续配合教育部门推动专门学校落地实施,把未成年人的保护、教育落到实处。不断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力度,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维护社会平安和谐作出新贡献。”凌玉婷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