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龙川县老隆镇水贝小学:

坚守教育初心 补齐设施短板

2021-04-26 10:03:08 来源:河源日报 刘永菲 肖斌

■本报记者 刘永菲 肖斌

位于龙川县新城开发区的老隆镇水贝小学(下称水贝小学),2013年还是只有600余名学生和一栋2层楼的村级小学,条件差。如今,8年过去,水贝小学提升校园设施和教学品质,一跃成为有近5000名学生,200多名教职工,4栋崭新教学楼的规模小学。近日,记者来到水贝小学,现代化的校园内,气势恢宏的教学楼传来琅琅书声,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令人振奋,也让记者感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提升办学质量

水贝小学的前身是“莲塘小学”,创办于1913年,在抗战时期曾作为龙川的秘密革命根据地,是一座历史悠久、学养深厚并且有着红色底蕴的学校。时光同风景,一起陪伴水贝小学走过了108年。龙川县经济腾飞,学校的发展却停滞不前,不能满足当地居民对教育的需求。“学生用的是木桌椅,操场是水泥地,仅有一个木制的篮球板。”水贝小学校长邓其彦回忆起学校的旧貌,感慨万分。过去,水贝小学因教学设施落后,师资不足,很多家长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往条件更好的学校就读。

2010年,在教育“创强”“创均”春风吹拂下,水贝小学办学条件开始得到改善。2013年,学校被划入“县城学校”管理,从此“莲塘小学”更名为“老隆镇水贝小学”。龙川县委县政府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校园建设,拆除老旧楼房进行扩建提档升级,先后新建3栋教学楼,1栋综合楼,新校园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教学班由原来的13个增至80个,新增学位5000余个,教室内多媒体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除了崭新的教学楼,标准化的教室,学校还配备了录播室、科学室、电脑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等19个功能场室,并依托水贝小学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设置“校史室”,平时开放给学生学习党史、校史,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原先家长都不愿意将孩子送到我们学校,如今每年招生都出现爆满现象。”邓其彦说,水贝小学经过扩建升级后,解决了周边居民孩子的上学问题,生源外流等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科学打造“三启课堂” 

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

硬件设施补齐了,教学质量也要跟上。谈到水贝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邓其彦深有感触。为全面启发学生思维,打造高效课堂,2019年,邓其彦带领教师队伍研究出一套“三启课堂”教学模式,掀开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崭新一页。邓其彦介绍,“三启”即启知、启智、启志,以“三启”为指引,固定老师备课的三大构架,防止备课走题、讲课走样、实效走偏。以一节小学5年级的数学课为例,“启知”环节即要求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启智”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启志”环节则综合教材内容,以一句名言警句为扩展,培育学生吃苦耐劳、尊老爱幼、坚定理想信念等意志,在学生心中种下远大的理想志向。

二年级语文老师彭红英在2019年来到水贝小学,恰逢“三启课堂”启动的时候。彭红英说,原本以为互动式课堂在低年级难以实施,但“三启课堂”消除了她的顾虑。“三启课堂”全面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在课堂上踊跃提问,课堂氛围变好了,成绩也有明显提升。不到1年时间,水贝小学的“三启课堂”教学模式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水贝小学在2019年河源市义务教育阶段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用“三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比赛,荣获小学数学科二等奖。邓其彦说,党委政府着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让水贝小学华丽转身,升级成为一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优质学校,从硬件教学设施到育人成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水贝小学会迈向更好的未来,为龙川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