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革命前辈、老党员、老干部与青年大学生共同赓续红色精神
老少共聚话党史 红色精神永流传
■本报记者 刘永菲 许竞楠
昨日下午,在河职院一间党员活动室里,该校50名学生围坐在许基、丘谭安、陈其明、欧阳均4位革命前辈、老党员、老干部旁边,围绕“忆党史、谈初心、话感悟、促成长”这一主题,一起“赓续红色精神”。
已满头白发但仍精神奕奕的许基让在座的学生们激动不已。许基是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老战士,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许基说,他所在的部队是中南军区高炮553团,当时他是作战室的工作人员。“1952年,在朝鲜平壤的那场战争中,天上都是飞机,团指挥部被飞机的炮弹击中……在满是灰尘的环境中,团长的指令通过电话传达,全营火炮集中火力,一天打下4架飞机。”战火纷飞的场景,让学生们对保家卫国的军人们心生敬意。在朝鲜平壤那场激烈的战斗中,许基获得了三等功。他说,没有英烈的牺牲,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要感恩奋进,坚守初心使命和革命传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前行”。
丘谭安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广西中越边境法卡山收复战,他用一句话概括了当年的经历:“当了7年兵、3年连长,打过2次仗,一次都没退缩过”。丘谭安说,革命军人的职责和血性,是攻克所有难关的精神力量。参与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即使24块弹片永远留在身上,双耳听力损失40分贝至50分贝,他也从没后悔过为国家冲锋陷阵。他说,是铁血忠魂铸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
陈其明以《阮啸仙家书里的家国情怀》为题,与学生们分享党史学习教育的体会。陈其明说,家书是私密的语言交流,最能打动人心。阮啸仙的家书里有大爱无私的家国情怀、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崇尚孝道的良好家风和好学上进的价值导向等内容。他说,党史学习教育要因人而异,同时也需要载体,以家书为切口,向学生们诠释党史学习教育这个大主题,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欧阳均则与学生分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一词。他说,“富强”关乎国家的繁荣发展,关乎社会建设和进步,还关乎每一个公民个体的权利与价值的实现。对于大学生来说,富强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毕业了有工作。对富强的认识,不能只从经济上和物质上去理解,其外延也包括政治的强大、军事的强大、文化的强大、社会的强大等。“中国从只能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到如今建立了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富强来之不易。希望学生们发扬刻苦学习精神,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欧阳均勉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