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我市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提高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消费者满意度

2021-03-24 15:34:14 来源:河源日报

今年“3·15”,一场有关诚信教育、创建安全消费环境的网络直播活动吸引了万余名观众关注。

这场由市市场监管局指导,市消委会、河源日报社等机构主办的“加强诚信建设 守护消费安全”——河源市2021年“3·15”消费者权益日诚信教育网络直播活动,引发了“十四五”开局之年有关消费环境的话题和思考。守护一个安全畅通的消费环境,从而实现消费维权社会共治的局面,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围绕“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2021年消费维权年主题,市市场监管局和市消委会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营造安全放心文明诚信消费环境。结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实际,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将继续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提高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度,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落实经营者消费维权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建立多方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高效便捷的政府协同监管机制。

全方位造势多角度宣传

广泛运用新媒体开展“3·15”消费维权主题系列宣传活动,是市市场监管局、市消委会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以“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为主题,开展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不聚集、线上行”宣传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通过发动商户主动参与到宣传活动中来。各商户在经营场所的内外大型广告屏、LED屏播放公益广告、宣传标语等,全方位宣传消费维权年主题。开展“3·15”网络直播活动。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消委会、河源日报社策划推出“3·15”消费者权益日诚信教育网络直播活动,3月15日下午3时,市消委会、市烟草专卖局、企业共同参与,为市民讲解如何提升依法维权能力并倡导科学消费理念,解答相关领域消费疑惑,直播活动吸引了万余名手机用户的围观,并得到网友的点赞。新媒体推送掌上宣传。通过“河源发布”“河源市场监管”等媒介平台及时发布“河源消费投诉年度分析报告”等“3·15”活动相关情况,营造全社会诚信经营、理性维权、科学消费的活动氛围,打造良好放心消费环境。

分散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诚信教育及普法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在做好防护措施、不扎堆、不聚集的前提下,全市各级消委会采取以点带面、分散宣传、流动宣传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以各单位、企业、消费维权站等为宣传阵地,通过现场宣传咨询、巡回宣传、悬挂横幅、设置咨询台、播放宣传音频、张贴宣传标语、上街入户等方式在各自行业及领域深入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及食品药品安全、消费维权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形成全方位宣传格局。

开展创建活动 加大维权力度

积极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宣传。重点引导全市大型商场超市、药店、电器店等加入创建“经营者放心消费承诺”“线下七天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传递消费维权正能量,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截至目前,已有361家商户参加“经营者放心消费承诺”,204家商户参加“线下七天无理由退货承诺”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围绕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农业、烟草、文广旅体等相关部门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市商场、超市、药店、家用电器店、食品经营主体等开展全面检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重点检查了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口罩等防护用品及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服装鞋帽、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儿童玩具、家装建材、烟草、粮油、农资等商品。密切关注粮油米面等生活必需品、防疫药品及口罩等价格情况,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标侵权、虚假广告及销售“三无”产品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疫情期间市场秩序和价格稳定,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开展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活动,严厉打击各种制假售假违法行为。“3·15”期间,由市双打办牵头,市烟草专卖局、东源县烟草专卖局、源城区双打办联合在东源县热水生活垃圾填埋场举行河源市2021年销毁假冒伪劣商品(烟草专卖品)现场会,销毁各类违法卷烟以及假酒、假鞋等假冒伪劣商品一批;源城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双打办、区双打办、市烟草专卖局、区财政局等有关单位开展侵权假冒伪劣产品集中销毁行动,销毁的侵权假冒物品涵盖服装鞋帽、香烟、酒、日化用品、食品、小家电等;市市场监管局江东新区分局、连平县消委会、连平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财政、农业农村、烟草等相关部门开展假冒伪劣商品无公害销毁行动,销毁假劣烟叶、过期食品、药品一批;和平县市场监管局、和平县消委会对2020年全年查处缴获的烟酒、食品、药品、化妆品、日用品、家用电器等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了集中销毁;紫金县市场监管局联合烟草、文广旅体等部门对2020年以来查获的侵权假冒伪劣商品进行公开集中销毁;龙川县消委会联合烟草部门对2020年至今查获的假冒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卷烟、酒类、电子产品、电线电缆等伪劣产品进行销毁。据统计,“3·15”期间,全市共销毁侵权假冒伪劣商品货值近1600万元。此次“3·15”全市集中销毁活动,展示了全市相关执法部门打假治劣的成果,震慑了违法经营行为,进一步优化全市经济环境、消费环境,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本报记者 张伟燕 通讯员 张奕聪 胡玉婷)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