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我市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2021-02-05 10:05:20 来源:河源日报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把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的有利抓手,为我市推进“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月—11月,全市专利申请量5029件,同比增长21.41%;专利授权量3767件,同比增长41.1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0件,较2019年同期增加0.28件;有效商标注册量23286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8笔共9005万元,同比增长35%。同时,“紫金春甜桔”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公告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发明专利获评“中国专利优秀奖”,实现我市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广东轩朗实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评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新增22家企业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

加强组织领导 优化政策体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召集人、分管领导为副召集人、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河源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政府牵头、职能部门各负其责、行业单位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

市政府出台了《河源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为总抓手,优化奖励激励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1月28日,市政府召开七届126次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常委会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传达学习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大会精神,听取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并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会议强调,一要认清形势,深刻认识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二要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不断激发创新活力;三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启动创建工作 争创试点示范

市市场监管局印发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强县工程试点县、试点示范园区创建启动实施工作方案。并通过召开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举办专题培训班、争取各方专家支持等举措,严格对标相关管理办法,加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工作指标,推动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再上新台阶。

开展宣传培训 提升公众意识

市、县市场监管部门利用“知识产权宣传周”“质量月”“中国专利周”等时间节点,通过现场宣传咨询、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宣传短片、悬挂横幅标语、组织执法巡查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有效扩大了宣传受众面。

同时,通过举办地理标志保护培育、试点示范创建、行政保护能力提升等各类专题培训班,强化各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服务机构等人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系列宣传和培训,有效提升了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关注度,引导公众自觉抵制侵权假冒行为,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执法保护 维护合法权益

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对投诉举报、上级交办、网络曝光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予以重点打击,对疫情期间商标恶意注册、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开展专项调查和整治,依法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

据悉,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办知识产权侵权假冒案件62宗,将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纳入失信记录,通过信息共享与公示,推动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对知识产权失信行为采取联合惩戒措施;市市场监管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共建河源市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机制合作备忘录》,推进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衔接,拓宽多元化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纠纷解决方式,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促进转化运用 实现创新价值

市市场监管局以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为重点,引导行业标杆企业培育产出高质量专利,加快专利技术转化实施,实现技术创新专利化、专利成果品牌化。通过项目引导支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进专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对接活动,支持交易运营机构规范化、持续性发展。

同时,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需求调查、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等活动,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实现知识产权金融价值,为企业解决因缺少不动产担保而带来的资金紧张难题。

完善公共服务 强化技术支撑

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建立河源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为创新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提供智库支持。指导成立河源市知识产权协会,整合各方资源,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和联系的桥梁。设立广东(河源)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心,充分发挥院校技术学科、人才资源优势,为区域产业发展、重大经济科技活动项目实施提供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保障重大经济科技活动顺利实施。

此外,在龙川县、市高新区专门设立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为企业提供商标注册辅导、规范使用、维权援助、品牌培育等专业服务,做大做强河源品牌。加强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河源分中心建设,优化健全运行机制、工作流程、公共服务指引等,为创新主体提供维权援助相关服务。(本报记者 张伟燕 通讯员 张奕聪 陈明)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