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推进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教育帮扶工作需把握好几个关系

2025-03-10 16:16:58 来源:

■林欣 饶文颖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推动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方向,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均衡发展在城乡融合中的重要性。在广东省的发展规划里,提升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任务。尽管广东省积极推进相关教育行动,但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河源市存在城乡学校布局不均衡、办学条件差、师资不稳定、课程与教学管理存在缺陷、特殊群体关爱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当地教育、人才培养及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深入剖析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教育帮扶关键问题并探索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帮扶过程中,需把握好以下四组关系。

第一,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顶层设计是基于地区整体发展战略,综合多方面因素,对教育帮扶的目标、任务、资源配置、实施步骤等进行全面系统规划,为帮扶提供方向指引和宏观指导,确保系统性、连贯性和前瞻性。实践探索则是各地依据自身教育实际,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具体行动,因地制宜尝试各种方法和途径,探寻适合本地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是将理论转化为成果的关键环节。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教育帮扶中,两者的互动关系显著。例如,河源市各县(区)制定优化城乡学校布局规划,这是顶层设计的体现。实践中,乡村学校结合自身困境探索发展路径,例如合并资源、打造特色学校等,既符合宏观方向,又解决实际问题。

为实现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协调发展,首先,要深度融合专家调研成果与顶层设计。专家团队凭借专业优势深入调研后能精准判断粤东西北地区教育现状等情况,省级教育部门应组织专题研讨,邀请专家深入分析各地教育资源差异,让学校布局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更贴合实际,增强科学性与精准性。其次,各地要围绕顶层设计开展实践,即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需深入研究专家报告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详细可行的实践方案,同时加强与专家团队沟通协作,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遇到问题及时沟通,以此确保实践探索方向正确、方法有效。最后,建立基于专家评估的动态调整机制。专家团队需定期全面评估各地教育帮扶实践并根据结果调整顶层设计和实践策略。比如,发现学校硬件建设问题时及时调整资源分配和支持策略,发现良好实践探索则及时总结推广。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优化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推动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进步。

第二,短期成效与长期可持续的关系。短期成效是在短时间内通过帮扶使教育状况明显改善,如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初步改进,具有直观性和即时性,能增强各方对帮扶工作的信心。长期可持续发展关注教育系统长远和整体提升,致力于构建完善教育体系,涵盖师资培养、教育管理、教学方法创新等,追求教育质量提升、公平实现以及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为更好协调短期成效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方面,省级教育部门在政策引导和规划制定上,要结合粤东西北地区整体情况与各地实际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规划。明确短期(1—3年)在保障基本教学需求基础上,针对当地教育短板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和教师基础教学能力,如为教学设施薄弱地区设定1年内更新补充基本教学设备、2—3年内优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对于长期(5—10年)发展,制定构建完善教育信息化体系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并建立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各地发展和新问题及时优化政策规划内容。另一方面,在资源投入与管理上,要建立多元化资源投入机制,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并向薄弱地区和关键领域倾斜,如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师资培训,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参与帮扶;同时,加强教育资源统筹管理,建立资源分配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学校需求和使用情况合理调配资源,避免闲置浪费,定期评估教学设备使用率并及时调整配置。

第三,政府主导与多元参与的关系。政府主导是指政府在教育帮扶政策制定、资源调配、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确保帮扶工作与国家方针政策一致,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多元参与强调的是企业、高校、社会组织、家长等各方共同参与,整合社会资源,丰富帮扶形式和内容,弥补政府局限。政府主导与多元参与相辅相成。

为促进政府主导与多元参与协调发展,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的教育帮扶政策体系,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多元参与提供清晰的政策指引。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积极参与教育帮扶且成效显著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如税收优惠、荣誉称号等,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完善监督评估机制,确保参与主体的行为符合教育发展需求和规范。搭建多元参与的协作平台至关重要。政府牵头建立教育帮扶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和需求信息,促进参与主体间的沟通与合作。例如,在平台上发布学校的物资需求、师资培训需求等信息,方便企业、高校等精准对接。组织定期的交流活动,如教育帮扶洽谈会、经验分享会等,增进各方了解,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鼓励成立教育帮扶联盟,由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解决教育帮扶中的难题。

第四,硬件建设与内涵发展的关系。硬件建设指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设备、信息化设施等物质层面建设,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内涵发展聚焦教育质量、师资队伍素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校园文化等软实力层面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是教育的核心追求。

为实现硬件建设与内涵发展协调统一,应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二者的相互关系并纳入同一体系。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教育教学需求,合理确定硬件建设的规模、标准和重点,同时明确内涵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路径。在规划新建学校时,不仅要规划好教学楼、实验楼等硬件设施的建设,还要同步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内涵发展项目。加强硬件建设与内涵发展的统筹管理也很重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协调机制,负责统筹硬件建设和内涵发展工作。在硬件设施建设过程中,充分征求教师、教育专家等的意见,确保硬件设施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在内涵发展方面,根据硬件设施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课程设置,提高硬件设施的利用率。在配备实验设备时,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根据实验教学的需求进行配置,避免设备闲置。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是实现两者协调发展的关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开展针对硬件设施使用的专项培训,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根据硬件设施的特点,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教育帮扶是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只有正确把握和处理好这四组关系,才能实现教育帮扶工作的高质量推进,为该地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书写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上一篇:同心协力谱写民营经济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