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坚强基层党组织赋能“百千万工程”
■欧阳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分类指导、各方发力,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要通过打造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基层党组织
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尽收其效的力量源泉。
(一)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导者。村党组织及其成员作为党的新思想、新理论的“传声筒”和群众身边的政策理论专家,必然当好表率、做好示范。农村这一最基层党组织是否学深悟透、是否充分发挥作用,其好坏显然决定着整个实践活动的进程和乡村振兴发展的质量。
(二)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者。村党组织在村一级拥有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等各种组织权力,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村级党组织整合非常关键,整合的效果越好,村级组织就越强,村级工作就越好。
(三)作为乡村振兴中各种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作为连接国家资源和农村资源的总纽带,直接负责国家资源分配、征地拆迁的测算和补偿等国家项目的落地执行,影响到每一位村民的利益。因此,农村党组织的组织效率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多种资源的有效衔接和应用。
新形势下
乡村振兴的需求变化分析
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性推进,农村的生产生活引起了关键性的变化,对农村党组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一产业、一组织,一支部、一特色,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不断调整适应,与时俱进地创新组织设置的方式和更新活动内容等。
(一)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振兴旨在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乡村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必须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可以丰富乡村文化的时代内涵、扩大优质文化供给,使农民享受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激发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投身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三)绿美生态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牵引,关系广东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把乡村生态振兴基础打牢打实,有利于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留住乡村人才,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证功能。
坚持“四个突出”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乡村振兴
把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更好地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才能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奋力推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一)突出政治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自觉性。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将讲政治放在首要位置,把政治建设贯穿组织工作全过程。要注重政治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注重理论武装,积极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力。要注重政治生活,严肃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有效引领基层党员干部不折不扣落实好党的乡村振兴战略。
(二)突出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关机制。提升组织能力是支部建设的“举纲执本”之举,是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关键。要做好基层党组织的舆论宣传工作,多措并举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要积极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常态化开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健全村级党务政务公开公示、重要事项研究讨论机制等。要健全村党总支机构,加强对村民小组党支部、合作社、法律明白人等的管理,推动实现党总支管全村、村民管党员。
(三)突出人才培养,有的放矢释放基层党组织活力。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从现任优秀村干部、本土农民、经济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党组书记,努力打造信念坚定、素质优良、敢于担当、战斗力强的乡村干部队伍。要选优配强帮扶力量,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选拔任用在乡村振兴一线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充分利用其后盾单位人脉、信息和资源优势,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要注重培养农村年轻党员等村级后备人才,积极提高现有基层人才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释放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四)突出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党组织物质基础。巩固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既要推动乡村产业与县域经济同频共振,又要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推动农业发展导向从增产转为提质,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二要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合长期闲置公益性资产,按照规定程序转作集体经营用途并纳入集体收益分配权量化范围,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受益。三要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发展路子,有力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不断推动民富村强。
(作者单位:河源市公安局江东分局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