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聚力创新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欧阳勇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基层治理是社会综合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解决老百姓问题的末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近年来,江东新区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通过定期召开党委会议,推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为“平安江东”创建工作保驾护航。
一、江东新区基层社会治理主要工作做法
(一)聚焦网格建设,强化治理源头。江东新区以“整防结合、预防为主”为方针,建设210支基层综合网格化队伍,组织网格员开展常态化走访入户,主动亮身份办实事,让网格员成为群众的“通讯员”,矛盾纠纷“化解员”,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见,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回应群众期盼,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有效夯实网格化服务基础,推动问题在基层一线解决。
(二)聚焦群防群治,擦亮治理名片。江东新区组建35支群防群治队伍开展群防群治行动,实行“6+6+N”大闭环管理模式(6个重点风险区域+6类重点人员+N项工作措施),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建立健全维稳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拉网式”“全覆盖”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将信访工作阵地前移,将群众上访转变为干部下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态度,切实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排查彻底、了解清楚,着力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矛盾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早稳控,力争将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础。
(三)聚焦智慧城市,打造治理“样板”。江东新区依托智慧城市与社会治理有关系统进行对接,有效打破数据壁垒、串联数据孤岛,整合建库,形成社会综合治理态势,实现“一张图”“一盘棋”服务的360度全景社会治理新模式,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建立了“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体系,依托“综治视联网调度平台”,贯通新区、镇(街)、村(社区),与12345热线等信息化平台多维度业务融合,建立受理、分流、处置、反馈、评价的全闭环流程化处置机制,实现社会治理“一网通揽”,便民服务“一网通办”。
(四)聚焦基层自治,夯实治理基础。一是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框架,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机制。二是开展村级议事协商试点创建工作,以临江镇年丰村作为试点,按照“广泛参与、多元多层”的原则,议事协商主体由村党组织负责,制定协商事项清单,通过各种联席会议、民情恳谈、议事协商等制度化平台,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打造及早发现问题、快速流转、分类解决的治理闭环。三是进一步明确村委的职责、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新区所有村居都建立了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规范村(居)务决策体系。四是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动员党员干部、乡贤能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小村规”撬动基层“大治理”。目前,江东新区30个村全部完成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修订工作,在改善村风、民风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五是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的通知》,把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和力量。
(五)聚焦党建引领,构建治理新模式。一是全面构建“镇(街)党(工)委+村党支部+村党小组”三级网格党建工作管理体系,严格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干部下沉一线,将村级配套组织成员、入党积极分子纳入网格员队伍。二是完善活动阵地。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党建网格为载体,结合村民需求、地域特点,完善服务功能,建好活动阵地,将党建工作全面融入基层治理。三是建立“结对帮扶共建”机制,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实现党组织互联互帮、共治共享。
(六)聚焦实干惠民,提升治理新质效。一是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全面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设立村民议事厅,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工作。二是全面接入“腾讯为村”平台,开辟“云端上的党群服务中心”新阵地,以“书记信箱”为载体,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听取村民心声。三是持续完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驻镇帮镇扶村机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鼓励党员干部亮身份、作表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工作。
二、加强江东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建议
(一)明确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一是成立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统一领导,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工作效能。二是把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作为镇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以考促落实,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全面加强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执行力。三是在满足警力条件基础上,可将智慧城市综合指挥中心明确为市公安局江东分局管理综合使用,实现实体化运作,充分释放科技智能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
(二)做好保障,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做好经费保障,通过资金补助、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支持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开展公共服务。二是进一步壮大队伍力量,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拓展一批能协助开展平安宣传、矛盾调处、平安巡查、文明劝导、信息收集等工作的群防群治力量。三是加强培训教育,定期开展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把精兵强将、专业人才用到对口岗位上,提升队伍战斗力。
(三)积极探索,推进平安建设。以“维护大学城校园安全”为支点,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政治安全摆在“平安江东”建设首位;以推进“三大专项行动”、“1+6+N”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共治、“千警进万家”活动为抓手,推进禁毒、道路交通安全挂牌整治专项行动,严打各类刑事犯罪,重拳整治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更有保障。压实新区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维稳第一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确保新区社会和谐稳定。广泛宣传多元解决纠纷的典型案例和特点优势,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非诉讼方式调解的便捷、高效和低成本,提高群众认可度。建设集受理接待、协同指挥、分流转办、调处化解、司法确认、跟踪督办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方式,探索综治委员会成员单位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相结合的驻合模式,帮助群众分忧解难。
(四)紧贴需求,提升治理水平。紧贴群众新需求,扩大基层公共服务供给,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多途径参与基层服务业,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抓好政府主导的环境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抓好市场主导的物业管理、便民超市等商业服务,制定服务标准,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基层服务行业。加快互联网与社会治理和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利用社区电子屏、手机客户端等,实现信息的智能推送和共享应用,让“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走路”,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五)加强监督,抓好工作落实。建立以江东新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督查体系和横到边、纵到底的监督责任网络,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讲求时效的原则,严格按照立项登记、限期整改、严肃追责问责等程序开展监督工作,并以定期、不定期及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将新区党委安排的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落实情况和作风建设情况作为重点监督内容,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式跟踪限时整改,监督结果实行正向激励负向惩戒,确保工作对标对表出成效。
(作者单位:市公安局江东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