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聚焦”开创源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丘苑丹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再造新广东、再创新奇迹”冲锋号角,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全省上下一片沸腾,全市上下欢欣鼓舞。源城作为我市的首善之区,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想继续成为全市发展之标杆,务必要在新一轮发展大势中抢抓机遇,瞄准“四个聚焦”,以更加坚定的决心、信心、恒心,努力开创源城高质量发展新气象,奋力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幸福源城。
一、全力聚焦产业布局,努力实现项目发展新突破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高质量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做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文章,聚焦产业布局,推动项目落地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一是做强产业高质量发展引擎,激活内生动力。通过着力培育航嘉电子、湧嘉实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打造超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盘活水资源,以华润怡宝项目为主轴,打造水经济产业集群。努力在构建现代化体系上下功夫,以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强筋壮骨”。
二是扎实推进平台建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是积极配合我市打造全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以“一园多区”布局打造高水平产业平台,全力打造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平台、水经济产业发展平台、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平台等,持续提升园区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同时落实好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培育“五大产业”、实施“七大行动”,通过全面落实惠企政策,谋划一批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引进一批“占地少、税收多、产值高、效益好”的优质项目,把源城建成重点项目进驻的主战场。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坚持做好“一窗受理”“帮办代办”“一网通办”,成立帮办代办专班,全流程帮办代办项目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能力,探索建立“拿地即开工”模式和首席服务员制度,营造尊重、支持、关爱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全力助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推动企业主板上市,培育壮大领军企业。
二、全力聚焦品质提升,努力打造智慧宜居新城市
提升城市品质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实现宜居宜游宜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必须要在品质提升上下功夫。
一是全力提升城市环境水平。要深入实施城市提质行动,通过科学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发展品质。通过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加大力度盘活城市资源资产,推进城区空间复合化利用、精细化发展,增强城市韧性。要坚持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城市以“骨架”为延展,推动生态公园星罗棋布、配套设施持续完善,聚焦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努力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确保城区旧貌换新颜。
二是全力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健全完善常态维护、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执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狠抓环境卫生改善,优化城市街道建设,深入实施市容环境整治、交通秩序提升等“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同时,下足“绣花”功夫,发动广大党员、团员、群众志愿者积极投身于城市街道、社区和小区的“三级网格管理”,全面提升城市颜值,共同塑造舒适宜居的美好家园。
三是全力抓好城市生态治理。全面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进“双碳”工作,全力抓好三王坝河、大简河、金竹沥河等水环境治理,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评估、修复,全面建设美丽新源城。同时,以创建森林城市为契机,用绿色生态赋能源城高质量发展,助推绿美河源生态建设。
三、全力聚焦强农惠农,努力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始终探索坚持党建对乡村振兴的引领,切实推进城乡融合,全力做优特色农业,将是推动源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一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新一轮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高埔岗街道把基层党建同基层治理结合起来,优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推动新江街道以“红色引擎工程”为抓手,逐步搭建城市基层党建的“四梁八柱”,做细做实“大党建”“精治理”“微服务”“强阵地”四项重点措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二是切实推进城乡融合。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理念,推进强区促镇带村,以乡镇振兴带动乡村高质量振兴。重点是以源南镇为突破口,以钓鱼台片区、电子科技信息产业园、水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开发建设为契机,突出产城融合,把城市和乡村作为有机整体,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以更大力度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
三是全力做优特色农业。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坚持把乡村人才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人才队伍。要做好特色产业文章,做优农业发展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要通过推进“农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埔前镇两个“五村连片”示范带动效应,建设美丽圩镇,争创全省、全市乡村振兴示范窗口。继续建设源西“岭南首第”、源南下坝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加强乡村振兴项目的谋划和储备,打造更多亮点。加强特色民居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全面彰显农村文化内涵。
四、全力聚焦民生实事,努力提升民生福祉
从全力稳定扩大居民就业到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从深入推进健康源城建设到更好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发展环境,这是聚焦民生实事、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一要提升就业创业收入。要完善就业促进机制,健全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广泛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以实施“农村电商”“乡村工匠”等工程为抓手,促进职业培训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坚持产业升级与扩大高质量就业同步推进,培育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线上就业新业态,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二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重点是要保护和弘扬源城特色文化,实施客家文化“双创”工程,全力做好广东抗日先锋队泥金乡队部旧址等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工作,抓好太平古街等历史街区整体保护开发。与此同时,要实施源城文艺精品扶持计划,创造一批具有源城特色、体现源城水平、展示源城形象的精品力作。
三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医疗保障方面,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促进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争创省级健康促进区。全力健全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医疗保障计划,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推动全区实现应保尽保。在教育方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普惠发展。要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源城、平安源城。
(作者单位:中共河源市源城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