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源壮丽篇章

2022-11-03 10:17:25 来源:河源日报

■杨建平

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主题,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等重要文件,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重要思想、重大战略、重大举措等,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谱写河源壮丽篇章。

一、深入领会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

(一)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基础更为坚实的现代化。物质基础上,新时代的十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等等。精神上,经历过各种风浪考验,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得到锤炼,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我们更自信自强。尤其是思想上,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提出一系列治国基本方略,为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中国式现代化,这是特色非常鲜明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发展变迁过程,创造出远远超越传统社会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性所在。然而,西方现代化在“以人民为中心还是以资本为中心”“共同富裕还是两极分化”“物质、精神相协调还是物质主义膨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是环境破坏、生态危机”“和平发展还是对外扩张掠夺”等根本价值取向上,并没有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参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路径依赖,蹚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三)中国式现代化,这是路径愈发清晰的现代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寻路现代化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绘就了中国现代化的蓝图。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个政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历程;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分两步”的实现方式;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尽管具体目标指标不断修正调整,但百年蓝图矢志不渝,历史路径愈发清晰,彰显了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和不懈追求。

(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影响特别深远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中国用“并联式”的发展模式把“失去的二百年”找了回来,超越了西方“串联式”的固有的单一线性、渐次发展的路径,实现了“时空压缩”条件下的“弯道超车”,对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点亮了进步与发展的希望之灯,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尤其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不超30个,总人口不超10亿,而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整体迈进现代化,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这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二、 河源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上大有可为

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延安革命旧址地时号召:“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身处生态发展区的河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现代化步伐应有作为、大有可为。

(一)河源在推进区域融合方面大有可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已经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河源是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典型地区之一,但在深圳都市圈五市中它的国土空间和生态保障又显得特别重要。我们要顺应国家区域融合发展大势,锚定融入深圳都市圈的目标方向,发挥空间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功能疏解、产业转移, 推动发展链向中高端迈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二)河源在发展实体经济方面大有可为。党的二十大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实体经济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明确了千亿百亿产业集群的重点产业和目标路径,非常契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接下来,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河源国家高新区为发展“主阵地”,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水饮料等产业,不断稳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建成千亿百亿产业集群,迅速壮大实体经济。

(三)河源在农业农村振兴方面大有可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乡村振兴是题中应有之义。作为全省乡村振兴主战场之一,我们要以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建设为牵引,在加快“融湾”“融深”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巨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释放出来,实现城乡、区域间的共同富裕。

(四)河源在加快绿色发展方面大有可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日前,《2022广东省区县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发布,河源包揽生态环境榜前4名。我市拥有的一流水、一流空气、一流森林举世瞩目,这既是我们的底色,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扎实推进生态优先行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断增强和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核心功能,打造绿色发展广东样板。

(五)河源在文化文明建设方面大有可为。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和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有丰厚的文化遗存和激励人心的精神内核。当前,我们正在自信豪迈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要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域文明创建,大力推进岭南文化尤其是恐龙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良好城市形象。

(作者单位:河源日报社)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