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整体智治建设推动河源社会治理效能再上新台阶
■谢希伦
整体智治,就是运用“整体思维”来提高政府的智慧化管理,从而达到整合资源、再造流程的治理方式。在新时代,提升城市整体智治水平是新时代城市发展思路和管理理念变革的必经之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五年广东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其中包括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全省不断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为“中国之治”提供了广东探索、广东实践。河源要深入把握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以智能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加快构建党建统领整体智治体系,真正实现高效能社会智治,为广东整体智治建设作出贡献。
一、整体智治的建构观念正在逐渐推行,河源须持续强化制度设计和管理体系改革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为政府治理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可以说,从传统治理到智治再到整体智治的智慧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市整体智治建设理念正逐渐普及,但具有城市综合管理职能的部门较多,职能交叉、资源分散等问题常态化存在,已不适应信息社会快速发展下的城市治理新要求。推进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强化制度设计,明确各职能单位职责,形成一体化的城市治理网络与运行体系迫在眉睫。
一是需要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对现有制度进行整体性整合,从分割性制度走向整合性制度,要严格按照《河源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要求,对我市城市治理流程整体性再造和职能整体性进行优化,确保整体智治得以充分实现。二是厘清我市治理主体职责。首先要界定城市智治实施范围,明确工作架构,在我市“三定”方案的基础上,对城市智治职责作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其次是严格落实工作要求。城市智治主体须依法依规依程序履行工作职责,抓好所辖区域城市智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查,确保工作任务和措施的落实。三是积极推动全市管理方式的改革。首先,积极改革城市治理方式。将我市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并结合我市现有的治理平台,依托“粤省事”,将城市治理向线上线下一体化、多元化、平台化、系统化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其次,加速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城市治理综合协调指挥与运营管理机制,结合省直部门建设省集中式大平台、试点地市推广应用或地市分布部署的数字政府平台建设模式,逐步构建符合我市实际需要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闭环的智慧化治理体系。
二、城市治理智慧化系统处在初级阶段,河源须加大统筹规划和体系化推进力度
根据《中国“智能+”社会发展指数报告(2020)》结果显示,我国整体上处于“智能+”社会的起步阶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为核心驱动力,更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应用、新模式、新体验开始全面与经济、社会相结合,但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群体覆盖不充分等阶段特征。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社会仍将处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化”长期并存阶段。我市城市治理智慧化体系建设,整体上仍处于初步构建阶段,在政策文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资源体系等方面只是进行了局部的创新实践。但城市智治能力仍有提升空间,还需要更好地把握山区城市治理规律,着力破解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部门“信息孤岛”等问题。为了全面加快我市城市智治步伐,需要加大统筹布局与体系化推进力度。
一是强化整体规划,提高城市治理智慧化的战略地位。把提升城市智治水平作为我市城市治理的重要战略,这需要明确城市智治的底线在哪里、安全风险在哪里。也就是说,河源需要把城市智治规划的蓝图转化成实际行动,把资源统筹起来,整合全市优势力量,统筹布局智慧化体系建设,解决城市治理难题。如河源绿色资源优势突出,对于绿色生态、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的智慧化体系建设应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场景应用,发挥数据应用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明确实施路径,推进城市治理智慧化发展步伐。依托“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通过构建以信息化为主导动力的城市治理实施路径,疏解我市“维稳”治理中的瓶颈问题。三是坚持多角度推动,加强城市治理智慧化的管理水平。依据“省统市建共推”工作,厘清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的城市智治资源的各权责问题,不断探索建立多维、全面的现代城市治理路径,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市民等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城市管理格局。同时,积极争取复制省统筹建设重点应用、先进地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在河源部署实施。
三、城市公共服务智慧化初步取得成效,河源须继续拓展“互联网+N”服务体系
近几年,我市积极推行“互联网+”和信息惠民等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目前,河源大部分行业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了自己的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教育有教育平台,如粤教祥云;公共卫生平台,如健康广东公众号;公共交通平台,如“智慧公交”APP,比较综合的公共服务平台是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但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我市公共服务智慧化程度依然薄弱,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与公共服务质量,需要继续拓展“互联网+N”服务体系。
一是全面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政策。创新以“互联网+政府服务”为核心的城市治理模式,依托省“粤治慧”平台,按照我市“1+3+2+X”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改革部署,推进县(区)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同时,要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一窗受理、信息集成、并联审批”服务模式,填补在城市治理方面的不足,实现城市治理的多元化与智慧化。二是充分拓展“互联网+城市服务”渠道。“互联网+城市服务”不是简单地把城市服务放在网上或手机上,而是深度地整合底层系统、数据与服务平台及入口的整体解决方案。河源应当支持企业开发大数据在城市治理方面的应用,鼓励企业通过各种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城市服务,进一步为市民衣食住行提供一站式服务,逐步实现城市治理智慧化。如我市现行“智慧公交”APP,既满足了群众出行需求,又提供了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乘车服务。三是积极推动“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以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创新、应用创新,拓展便捷化、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的社会服务空间,借助“互联网+”,实现优质社会服务资源下沉、扩大辐射覆盖范围,推动社会服务均等化、可及性。特别是要借助深河人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经验,使我市医疗服务真正走向智慧化,推动医疗服务逐步达到信息化和医疗资源均等化。
当前,各种思想交织激荡,经济结构深刻变革,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城市智治,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聚力我市整体智治化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道“必答题”,我们应把握新形势、应对新变化、落实新要求,在不断加强和创新中聚力整体智治建设,推动河源社会治理效能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中共河源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