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准确把握河源发展的大势

2022-01-08 10:01:15 来源:

■刘培明

在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林涛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这个发展大势,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长期性趋势,从宏观层面上看,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总体向好的趋势不会变;具体到河源来说,经济发展的困难、压力同样明显。经济发展大势下,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河源也面临很多发展机遇,如构建新发展格局、“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等机遇。面向未来,河源要与全国同步建成现代化,关键要顺应经济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发展大势。

一、紧紧把握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的大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即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甚至低速增长,是中央对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大势的一个基本判断。河源作为欠发达地区,要紧紧把握经济中低速增长的长期趋势,各级各部门要减少浮躁情绪,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想一步登天、快速赶超发达地区,要多从经济发展的基础入手,强化发展基础,着眼长远,增强发展的韧性。河源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规模小,壮大产业规模是发展的根本。壮大产业规模的抓手,一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工业发展要以河源国家高新区为龙头,县区产业园区为依托,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强产城融合,完善产业链条,注重产业集聚,打造一批产业集群,除了“五大产业”,还要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后备产业,不断壮大河源工业经济规模;农业发展要以河源灯塔盆地农高区建设为龙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打造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提升规模化生产水平,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发展,河源的问题主要是缺乏龙头带动,要以打造龙头景区、龙头企业为重点,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二、紧紧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在各种会议、文件中都加以强调。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河源经济发展质量总体不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要在降成本、补短板方面重点用力,认真梳理河源发展短板、产业发展短板、企业营商成本等重点问题,加强制度、资源、技术供给,如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营商成本,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二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引进来为主要途径,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深圳、广州的科技创新力量、资源为河源服务,提高河源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要大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薄弱是制约河源发展的最大难题,要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想办法在每个县区形成一些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均衡发展。

三、紧紧把握以国内市场、国内需求为依托的大势

进入新阶段,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意味着要发挥国内大循环、国内市场在未来发展中的主力作用,生产主要在国内完成,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发展主要靠国内企业、居民消费拉动,整个经济循环主要依托国内市场、国内需求来完成,形成高水平的独立自主。

国内市场、国内需求是未来发展的主要依托,这也是河源发展必须要紧紧把握的大势,也是未来可以抓住的发展机遇。紧紧把握这个大势,一方面要紧紧盯住国内市场,研究国内市场,把满足国内市场作为发展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要研究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研究需求变化,把握需求动向,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源泉。

面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带来的广阔国内市场,河源发展也面临许多发展机遇:一是乡村振兴的机遇,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其中就包括日益增长的绿色、健康产品的需求,尤其是绿色、生态农产品需求,河源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广阔的农村,发展绿色农产品的前景广阔,这也是河源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机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出现更多精神需求,尤其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希望走进大自然,放松身心,这些需求为河源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提供了机遇,河源依托绿水青山,可以大力开发生态服务产品,如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教育培训、养老康养等,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服务,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将是河源发展的又一强劲动力和亮丽名片。

(作者系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主任)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