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展现河源新形象新魅力
——五论认真学习贯彻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良好形象不仅折射出城市的魅力与吸引力,同时让城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
“大力实施城市提质行动,彰显区域协调发展新优势”“大力实施形象提升行动,塑造河源内涵品质新魅力”,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和城镇能级,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河源的知名度、美誉度。
河源生态优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建市30多年来,历届市委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发展要求,提出并大力打造符合市情和历史逻辑的城市形象。但是,城市形象的塑造是动态的,新时代新征程,朝着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战略目标阔步前进,我们必须继续在提升城市形象上下功夫、出实招,以良好的城市形象扩大交往、吸引投资、广纳人才、增强影响力,让“无形资产”更具价值、更有吸引力,满足广大市民更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展现新形象新魅力,要着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必须“软”“硬”兼施,既要在城市建设上下功夫,又要在城市治理上花心思。要促进老城区内涵式发展,强化文化底蕴、夯实历史根基;要加快钓鱼台片区与水产业园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城市客厅”;要推动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融合发展,与规划中的深河科技园一体化开发,形成产业集群跨江协同发展格局;要统筹东源县城与市区城市北区联动发展,把东源县城建成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要推进江东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融湾”“融深”枢纽门户和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要提升市区城市功能品质和治理水平,加快市政配套设施、重大商务功能项目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展现新形象新魅力,要坚持县区发展分类管理。各县区要结合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奋力在各自跑道上赛龙夺锦。和平、龙川、紫金、连平要坚持“稳”字当头,实现又稳又好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底气和后劲;源城、东源、江东新区、河源国家高新区、河源灯塔盆地农高区要坚持“快”字当头,实现又快又稳发展,示范引领全市经济加快发展。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镇联结城乡作用,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展现新形象新魅力,要大力塑造城市内涵品质。必须“内”“外”兼修,既要重“颜”质,也要重“气”质。我们要以市、县区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一体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推动全域文明创建,全面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要深入挖掘优势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化+”战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要精心塑造河源品牌,培育城市活动品牌,加强河源形象营销推介,把河源众多“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要强化全市“一盘棋”,全面构建大宣传格局,大力提升传播能力,提升全面参与意识,全面构建大宣传格局,共奏河源好声音。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城市形象不仅是河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关系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我们要以“千锤百炼铁成金”的决心,以“精雕细刻出精品”的匠心,全力推动城市提质、形象提升,让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