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
■韦荣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决议》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学好《决议》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河源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的政治论断,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决议》从“四个历史时期”“四个伟大飞跃”深刻总结了我们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人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尤其是从十三个方面总结了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一百年来,我们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其根本原因就是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9500多万党员的大党、有着56个民族和14亿人口的大国,“两个确立”必将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贡献,就是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取得的理论成就、形成的理论成果。全会公报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标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决议》概括和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思想内涵和原创性思想。从主题看,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时,将其界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扩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由一个理论主题拓展为三个理论主题。从思想内涵看,《决议》依据党的十九大以来理论创新取得的成果,将“八个明确”扩展为“十个明确”,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了系列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如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步骤;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科技强国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具体目标。围绕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线;将“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标;提出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等。
三、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
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担当实干、勇毅前行,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河源落地见效。
河源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奋斗目标。这一发展目标,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一致的,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的美好愿景是一致的。“幸福”反映了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和谐”反映了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美丽”凸显了河源生态文明的独特优势和最大优势,凸显了省委赋予河源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的目标要求。
突出培育“五大产业”主攻方向,是河源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重要支撑。加快培育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让河源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发展配套产业,成为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带和全省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加快培育百亿级水产业、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生态旅游业、现代高效农业,让河源加快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河源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融湾”“融深”、乡村振兴、城市提质、形象提升、民生保障、生态优先等“七大行动”,这是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重要抓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中,不断汲取奋发进取的动力和智慧。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以实际行动改善人民生活,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赢得人民支持。要自觉践行“两山”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承担起保护好绿水青山的政治责任,将河源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将河源打造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样板、宜居宜业宜游新高地。
(作者系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