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弘扬
■胡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文化形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具有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的重大使命。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弘扬红色基因是高校教育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
河源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河源红色文化孕育和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河源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在河源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都发挥着巨大的思想引领作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挖掘河源红色文化的丰厚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利用河源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刻感悟河源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历史记忆,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做共产主义理想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
一、扎实推进河源红色文化“三进”
河源高校结合时代特征,丰富教育内容,大力推进河源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实现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一是以主题活动为引领,营造学习氛围。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先后邀请法卡山战斗一等功臣丘谭安,“两纵”老战士、河源市区老战士联谊会副会长许基,市委党校副校长林惠鹏,河源市人大制度研究会会长陈其明,河源开放大学原校长欧阳均,市委党校教师黄艳秋等16位专家到学校开展红色文化专题讲座,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大课堂、“赓续红色精神”座谈会等形式,为广大师生宣讲党的历史和身边红色故事,帮助学生以多种形式学习党史知识,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广师大在河源校区定期举办以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精神传承为主题的周末观影活动,提升了师生们的家国情怀,并且举办了“党史诵读,经典传唱”朗诵比赛、“我要赞美您”演讲比赛和红色经典诵读分享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以课堂为阵地,丰富学习载体。广师大(河源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集体备课,加强思政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共享资源、共磨课程、共提能力,进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打造立体生动、入脑入心、学生喜爱的思政“金课”。河职院思政部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红色文化教育主渠道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在课堂中设置了“党史故事人人讲”环节,组织大一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项目《学党史 书华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课程组织大一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项目《给党的一封信》活动,并把两次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作品整理汇编成册,分发到各班学习交流。广师大(河源校区)和河职院等高校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课程思政、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形式,在广大学生中宣讲党史,引领学生了解党的发展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增进爱党敬党之情。
三是以传承为目标,优化学习效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与河源市委老干部局共同主办“传承红色基因”“追寻红色记忆”“赓续红色精神”等专题学习访谈活动,组织师生代表到欧阳枚、梁顿纪、罗培章、李树等革命老战士家中走访学习,并把搜集到的老英雄、老革命的革命事迹,制作成图文和视频学习资料,在校内外官方媒体和平台播出,以“一个故事”“一个主题”为切入点,通过走访促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从而带动全校师生学习和发扬革命前辈的战斗和奋斗精神,营造学榜样、做表率、争先进的良好校园氛围。
二、大力开展河源红色文化研究
河源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源。河源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是最早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地区之一,是最早开展农民运动、最早组织农民暴动和建立农民武装的地区之一,最早建立县级革命政权、最早建立革命根据地、最早建立苏维埃政府的地方之一,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在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的领导和支持下,成立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通过河源红色文化研究的协同创新,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全面推进河源红色文化研究。
河职院紧密结合教师群体特点,精心谋划,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引领广大教师深入学党史悟思想,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研究,积极开展河源红色文化研究。河职院还组织力量深入调研和大力弘扬老革命张增文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张增文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进藏,在西藏工作34年,曾任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将其一生献给了西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为深入系统了解张增文的生平事迹,河职院组织人员专程到广西柳州、四川成都、西藏拉萨等地搜集整理张增文同志的生平史料,并围绕张增文同志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开展“杰出校友张增文对党忠诚”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向师生宣讲他投身革命、建功于西藏的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的革命生涯,宣讲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
三、创新红色文化理论宣讲与展陈方式
创新宣讲方式,讲好红色党课。依托河源红色资源,推行“线上+线下”、课堂与现场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效提升教学实效。河职院依托河源地方革命史迹、革命英雄人物等,到阮啸仙故居、源城区埔前上村村红色教育基地等革命纪念地积极开展现场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
河源地方高校紧跟时代步伐,多角度结合、立体式发展,以多种形式把红色文化融入青年大学生的学习教育过程中,既注重学校和教师的主导性,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既紧密依托思政教育主渠道,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和基层党建的推动作用,通过多位一体的立体发展模式,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全面实现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河源地方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探索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序的红色文化教育制度体系,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引导广大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作者系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