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上好党校“五堂课” 为河源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2021-11-03 10:05:20 来源:河源日报

■丘伟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年轻干部必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这是对年轻干部立身处世、干事创业的要求,也是广大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党校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增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为河源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党员干部是河源各级党校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要完成这一重任,就需要根据干部的特点和需求,突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上好党校的“五堂课”。

一、上好政治课,培养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党员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党校工作条例》规定,党校在教学安排中,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70%。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出问题,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质不合格。这就决定了党校坚持“党校姓党”、上好政治课是第一位的。党校的各类班次都要严格按照《党校工作条例》的规定,精心设置好政治课的教学模块,把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性修养等作为各类班次的必修课。除了要选理论水平高、政治过硬的老师授课外,还要根据最近召开的中央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广东省委、河源市委的重要工作部署,拟定小组讨论、主题班会、学员论坛、辩论赛、理论知识测试等题目,通过组织政治课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高学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党性修养,把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筹划推动工作的政治要求,把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六个抓”工作要求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并落到实处,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源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二、上好专业课,培养勤学苦练、本领高强的党员干部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我们干部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党员干部到党校学习是获得本领的一个重要途径。党校的干部培训不仅要改变学员的思想观念、增强党性修养,还需要提高学员的本领,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开设公文写作、行政管理、招商引资、文化建设、公务礼仪、科技、法律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课程,完善学员的知识结构。一方面,我市各级党校要邀请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的专家教授为学员授课讲学。另一方面,要加强本土教师队伍建设,招录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充实党校师资力量,要整合市县党校现有教师资源,引导教师根据各自专业背景,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主攻一个专业方向,打造一批本土的某个学科、某个领域的专业教师。要采取专业课集中辅导、交流与研讨、考察与调研、教师与学员互动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新时代河源党员干部的“多面手”,成为河源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管理、生态环境等行业、领域的“行家里手”。

三、上好实践课,培养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党员干部

当前,制约河源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还任重道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坚持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这就决定了党校不仅要上好政治理论课、专业课,让学员懂理论懂专业,还要让学员学以致用,上好实践课。党校应根据不同班次的学员,开设一些如模拟法庭、新闻发言人、接待群众来访、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疫情防控应急处理、乡村振兴工作等模拟实践课程或体验课程,安排学员深入到乡村振兴、生态建设、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疫情防控等一线中去进行实践体验教学,调动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员亲身经历解决“危、难、急、重”等事件,培养党校学员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成为河源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党员干部,努力做出不负党、不负河源人民的扎实业绩,奋力谱写新时代河源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四、上好党史课,培养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的党员干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河源各级党校要积极扛起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应有的职责使命,上好“党史课”,全力当好党史学习教育主力军,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每个班次的必学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小组讨论、进学员个人党性分析。同时,要将“党史课”同本地红色资源的现场教学结合起来,每个县区打造2至3个亮点突出、特色鲜明、具有代表性的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如对罗焕荣故居、阮啸仙故居、苏区革命遗址群、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旧址、九连小延安、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现场教学点进一步挖掘优化,提升红色品位;要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口头表达能力强的现场教学教师队伍,打造评选现场教学精品课程,开展好现场教学点评,让学员通过亲身聆听、追寻记忆、现场缅怀,深刻理解革命先辈们不畏困难、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让学员在党史课学习中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继承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的光荣传统,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河源“十四五”全面开启新局、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中敢于较真碰硬,不当“软骨头”,不断克服河源发展过程中碰到的艰难险阻,为全省破解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探索“河源路径”,高质量完成党史课学习作业。

五、上好廉洁课,培养严守规矩、不逾底线的党员干部

身处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各种各样的诱惑却多了,年轻干部更容易成为被“围猎”的对象,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党员干部,因工作比较艰苦、待遇收入不高,考验更加严峻。这就要求党校必须上好廉洁课,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做到讲规矩、守底线。在党校的廉洁课堂中,除了要讲清楚廉洁从政的有关法律和党纪党规之外,一方面,要将革命先辈和近年来河源涌现出来的廉洁奉公、干净干事的党员干部及其事迹融入课堂加以宣传,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也要敢于嵌入本地查处的腐败案件的反面典型,深入剖析,用河源身边熟悉的反面案例以案讲法讲纪,这样才能更加触动学员以案示警、以案为戒,警醒学员时刻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系好廉洁“安全带”,全面提升防腐防变的“免疫力”。

当前,河源正处于重大历史机遇发展期,各级党校应抢抓机遇、开新局,肩负起党员干部培训的光荣使命,竭尽全力上好“五堂课”,培养一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党员干部,为河源全面融入“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为河源“示范区”“排头兵”建设贡献党校力量。

(作者为河源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主任)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