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以史为鉴 开创河源新辉煌

2021-08-10 11:33:26 来源:河源日报

■刘培明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催人奋进,是我们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宣言,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大篇幅阐述要“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提出“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要坚持的“九个必须”,这“九个必须”,高屋建瓴,既是对百年党史的经验总结,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根本遵循。善于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前进的力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百年征程,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经遭受不少挫折、犯过不同的错误,但总是能够及时改正错误、克服困难,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以史为鉴,不断反思、总结走过的道路。从1927年的八七会议到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再到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们党在百年征途中一次次回望过去,以史为鉴,修正方向,不断开创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新的征程,肯定会遇到新的困难、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困难,夺取新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给全党上下指明了方向,发出号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要结合河源的实际,把“九个必须”贯彻落实到位,加快各项事业发展。

河源作为欠发达地区、生态发展区,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将面临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追赶步伐要迈得更大,否则会继续落后于全国、全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省委、省政府对河源发展的定位是打造“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因此,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河源发展必须在做好全省生态屏障的前提下,实现现代化目标。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如何走好这条路?必须在坚持“九个必须”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扩大)学习会精神,做到“六抓六促”,同时大胆创新,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的河源发展新路。

一、以史为鉴,认真总结河源30多年的发展经验。

自1988年建市,河源作为年轻的地级市,已经走过了33年。建市之初,河源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处于后无追兵、发展滞后的境地,经济发展是最紧迫的任务。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不断探索河源发展之路,从提出“山上再造一个新河源”,到“工业立市”,再到大力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融深”“融湾”,发展战略、思路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经过33年发展,河源也从贫穷落后的山区小城,成长为初具规模的中等城市,从建市之初GDP只有10多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1102亿多元,虽然在全省排名还是靠后,但发展速度较快,人民生活、市容市貌变化巨大。这一路走来,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如河源农业、尤其是现代农业发展滞后,河源各县区产业园区发展参差不齐等,这些经验教训可以让我们的发展思路、方向更加清晰。

二、以史为鉴,不断提高发展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发展程度、发展质量较高。但珠三角地区发展也走了不少弯路,如产业布局方面,村村点火、镇镇冒烟,无序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空气、水污染严重;产业外部依赖性强,市场竞争力弱,创新能力不强等。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地区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走弯路情有可原。河源是后发地区,应该认真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尤其要认真总结借鉴珠三角做得不足的地方,如产业布局、产业规划、产业选择等方面,要在环保先行方面做得更好。河源要更加注重产业布局,继续推进产业进园区,重点打造高新区、源城、东源、龙川产业园,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打造清洁园区;要更加注重产业规划,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水产业、资源精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力争打造一批千亿级、五百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要注重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三、以史为鉴,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的发展道路。

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都没有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治理成本、治理难度高。河源是生态发展区,生态环境关联度高,是全省重要生态屏障,对全省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要求河源打造“示范区”“排头兵”、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其实就是要求河源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的发展新路。

探索生态优先的发展新路,必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认真总结本身以及其他地区的经验教训,力争做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不断向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省生态屏障的功能凸显,真正成为全省的“示范区”“排头兵”。打造“示范区”“排头兵”,关键是几个方面:一是产业选择要环境优先,产业布局要规划优先,尽量进园区、集约发展;二是生态环境保护设施要超前规划、优先建设;三是加强生态效益考核、评价,把生态效益纳入政绩考核内容;四是要加大生态文明教育,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贯彻到位。相信河源只要以史为鉴、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定能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相促进的发展新路,创造属于河源的辉煌未来。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