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周期集成服务、全时域响应需求、全链条协同审批、全域化联通资源
紫金县构建“四全”政务服务体系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通讯员 黄燕媚
近年来,紫金县聚焦公共服务提升与体制机制改革,以“就近好办”改革为牵引,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异地跑”等问题。通过集成服务、模式创新、资源下沉、跨域协同等系统性改革举措,构建起“全期集成、全时响应、全程协同、全域覆盖”的政务服务新体系,有效推动了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与体制机制优化重塑,为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全周期集成服务
专员伴跑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围绕“大抓体制机制改革”,紫金县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改革,推动涉企服务从“分散化”向“集成化”转变。
一是整合事项“一门通办”。高标准建设企业服务专区,设置综合受理、增值服务、诉求响应等6类窗口,将企业开办、运营、变更、退出等全链条1195项事项全部纳入,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二是创新“政企银”联动机制。推出“政务+金融+政策”套餐服务,引入金融机构现场提供融资对接,设立惠企政策专员进行精准解读,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三是专员伴跑破解审批堵点。组建专业企业服务专员队伍,提前介入项目筹划,量身定制报批方案,对跨部门复杂事项实行全程协调代办,高效破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难点问题。改革以来,专员累计帮办代办企业变更、注销等高频事项1137件,办事时间平均压缩35%,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幅降低。
全时域响应需求
智慧服务
打通便民“最后一米”
紧扣“大抓公共服务”,紫金县创新“视频办+基层代办”融合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靠前”转变。
一是拓展服务场景在线“视频办”。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视频办”专区,通过粤商通、粤省事等平台,实现高频事项“居家可办、异地能办”。二是建强基层队伍跑腿“代理办”。组建9支基层帮办代办队伍,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累计服务超1068人次,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弱势群体倾斜。三是优化自助服务终端“现场办”。用好“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推动221项简易高频事项下沉镇村,实现“家门口”办成事。改革以来,“视频办”平均为群众节省办事时间2.5小时/次,群众满意度达98%,基层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全链条协同审批
定制服务
赋能特色产业发展
立足“百千万工程”产业振兴要求,紫金县以“全链条一件事”改革为抓手,为产业发展“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推动审批服务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蝉茶一件事”集成服务,围绕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整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10个部门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协同审批、限时办结”。如蝉茶企业办理取水取电等事项,无需再逐个部门申请,由综合窗口统一协调流转,办理时限压缩50%。强化政策落地与人员培训,开展“蝉茶一件事”专题培训10场,提升窗口人员业务精准度,形成全流程标准化服务清单,推动用地审批、营业执照、种植奖补等政策“一站式”兑现,助力中小茶企和农户减负增效。
全域化联通资源
跨域通办
助推“融湾”“入圈”
围绕“百千万工程”区域协作部署,紫金县积极构建“跨域通办”服务体系,平均为企业、群众节省办事时间2天以上,加快融入大湾区公共服务圈。
一是拓展通办合作网络。与深圳龙华、广州、惠州等22个地区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商事登记、纳税等4056项事项“跨域通办”,其中新增珠三角地区事项3879项,初步形成“一窗通办多城事”格局。二是健全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线上依托“跨域通办”“视频办”专区推动“免跑腿”,线下设置“跨域通办”专窗,提供代收代办、无差别受理服务,并同步建立事项联络员兜底机制,确保异地事项“办得成、办得快”。
推动平安紫金建设再上新台阶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