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凤安镇:强村金钥匙 开启富民锁
■曾于洋
夏日炎炎,绿满村野。行经紫金县凤安镇凤安新村大道,沿线的5个村庄,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绿树夹道。古树、稻田、荷花、小桥、流水、村民议事亭、莲心亭……徜徉其间,心旷神怡。
近年来,凤安镇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立足“农业强镇”发展定位,以“党建引领”为纲,创新“党建引领、市场引导、能人引路”的“三引”工作机制,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全域提升壮大。截至目前,凤安镇村集体经济收入33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76.92万元,占比53.61%。这把强村富民的金钥匙,正不断激活凤安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党建引领
打造科学化“发展引擎”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火车头”强了,“发动机”壮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才能强劲起来。基于此,凤安镇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三年行动,把发展村集体经济摆上重要位置,以“抓”“育”“谋”联动发力,推动集体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
高位对标“抓”。依托“1+12+N”党群服务体系,成立了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专班,制定镇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表,进一步夯实了工作责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村党组织落实”的齐抓共管格局。
多措并举“育”。贯彻落实“传帮带”制度,推动11名党政领导与11名村党组织书记结成对子,用好镇委党校及分教点、“每日一学”随身课堂,将实践学习融入“田间地头”,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
立足实际“谋”。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摸底调研,科学把握11个村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现状基础,分村制定“一村一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数,打造出适合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好路子。
突出市场引导
探索特色化“发展路径”
凤安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镇情村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多措并举推动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近年来,凤安镇持续深化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整合镇域农业优势资源,推动闲置地、撂荒地有效流转,巩固1000余亩撂荒地整治成效,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近3000亩,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腾出基本承载空间。
不仅如此,凤安镇还通过发挥深圳—凤安招商服务中心的纽带作用,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强回龙茶省级“一村一品”项目,擦亮无公害蔬菜、南药、丝苗米、松谷髻三黄鸡等特色招牌,打造凤安腊味、春甜桔等农业品牌。同时,以凤安新村大道为基础,将沿线村“一村一策”特色产业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采摘游、农家乐相结合,组团谋划“青风禾唱·梅里飘香”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突破村界限制,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互利共赢;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打造苗圃基地,培植青梅5万株,樱花、罗汉松等乔木2000余株,桃金娘、翠芦莉和红花檵木等灌木一批,助推产业成本降低,打响绿美生态凤安品牌。
凤安镇还充分发挥佛岭村青梅产业成功创收的带头作用,深度开发青梅种植、采摘、观光等业态,不断延长产业链,以佛岭村为基点辐射周边各村,扩大种植青梅5万株,积极打造“万亩梅花海洋”观光带,以此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截至目前,青梅产业已带动佛岭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
依靠能人引路
汇聚多元化“发展动能”
凤安镇坚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搭建双向沟通平台,汇聚民智、凝聚民力,充分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近年来,镇村干部发挥带头作用,走村入户,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树立致富能手先进典型,通过“禾坪说事”平台、3个村民小组党群服务站(议事厅),引导村民向身边典型学习,形成人人争创先进的良好氛围,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和强村富民步伐。
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资源有效配置,激发农村市场活力,凤安镇积极探索“党建+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指导成立4家富镇强村公司,唤醒沉睡资源,撬动人、财、物等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推动67名村民实现就近务工增收,凝聚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的强大合力。
为凝聚乡贤智慧和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凤安镇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专技人才投身家乡,深挖乡贤能人资源,抢抓中铁广投、广新控股集团等优质企业对口支持建设机遇,大力争取优质项目落户凤安,现已与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美丽画卷以“实干”描绘,用奋斗和汗水铸就。接下来,凤安镇将继续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锁定“农业强镇”建设目标,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用好优质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大优势企业和项目的引进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作者单位:凤安镇人民政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