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描红画绿绘新卷
工业农业文旅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努力争当河源绿色崛起先行地
■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
■观察团成员在中国蝉茶交易中心沉浸式体验紫金蝉茶文化
■紫金客茶谷集茶叶种植、生产、观光于一体,成为“吸粉”无数的“网红打卡地”。
■入秋后,紫金县九和镇御临门温泉度假村人气不断升温。
■得益于充沛的温泉资源,像裸云˙在望一样的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拔地而起。
调研行 视频二维码
高质量发展 视频二维码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源河客户端
核心提示
紫金,一颗镶嵌在南粤大地的绿色明珠,一方镌刻着红色记忆熠熠生辉的土地,以绿为途、红绿共进,绘出紫金高质量发展新卷。
省委赋予河源“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使命任务。这迅速点燃了紫金上下砥砺奋进、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激情。令人期待的产业新格局、丰沛活力的城市新气象,呼之欲出。
看数量,2023年前三季度,紫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34亿元,同比增长4.8%,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排在全市前列。
看质量,工农旅三大产业优质项目签约不断,县域经济底盘不断壮大,发展态势不断向好。
实践证明,“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是促进紫金县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是打破发展困局的有效举措。
工业产业项目亮点多 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
实现绿色崛起,强劲的产业发展是有力支撑。
依托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的生态优势,紫金抢抓省委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重大机遇,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有关工作要求,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以“工业立县、农业强县、旅游旺县”的思路,推动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融合发展,持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11月7日,本报采访团来到紫城工业园,实地了解百世泰产业项目的具体情况,切身体验高新制造技术的发展,在“走看听、思悟行”中,探寻到了紫金县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源头活水——工业产业的发展。
稳经济,首先要稳工业。近年来,紫金县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新建紫城工业园、蓝塘产业新城两大工业平台,并以两大工业平台为抓手,持续健全完善“3+16+21”招商工作机制,汇聚3支招商小分队、16个镇、21名招商大使的招商合力,引资活力持续迸发,新电子、新材料、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集群效应日渐凸显。截至目前,两大园区已累计引进项目96个,合同总投资达572.72亿元,新材料、新制造产业加快向百亿级迈进。紫金产业园(分为北区紫城工业园区和南区蓝塘产业新城)更是被成功认定为省级产业园,“一园双区”空间布局逐渐形成。
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紫金县内培外引、强基补链,新项目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旺盛生长。今年以来,已顺利推动全市首个预制菜产业园落户本土,促成总投资16亿元的水墩水产业园动工建设,为紫金县产业发展开辟出一条全新赛道。
一个产业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产业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随着一个个优质项目的签约、落地和动工,紫金县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步伐更加坚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紫金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8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数的79.4%,同比增长12%(高于年度目标增速1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发展势头强劲。
抓住创新的“牛鼻子”,跑出产业发展的“加速度”。在本土战略性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今年3月,由紫金县和深圳市龙华区联手打造的“双向飞地”园区——河源紫金(龙华)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在深圳市龙华区恒大时尚慧谷揭牌运作。占地面积约1.38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将通过“前店后厂”“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创新+孵化”的产业合作模式,解决紫金本地企业整合创新资源能力弱、推进科技创新成本高等问题,成为激活绿色崛起的全新引擎。
浓旅文旅深度融合 走出绿色发展新路
茶是中国的符号,紫金蝉茶是广东茶叶的一张名片。
11月17日-18日,以“生态引领、绿色发展、客家古邑、蝉茶飘香”为主题的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将在紫金召开。
这是紫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见证。
紫金县有700多年的种茶历史,紫金蝉茶更是被誉为“茶中燕窝”。但茶香也怕巷子深,如何擦亮“紫金蝉茶”这一金字招牌,紫金下了不少功夫。
近日,位于紫金县城金山大道东的中国蝉茶交易中心正式揭牌。揭牌当天,4家企业签订茶叶采购协议,意向订单达5000万元。此外,现场还签约23个优质农业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47亿元。如此大的“手笔”,是紫金县近年来深入实施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和紫金蝉茶品牌建设工程的成效检验,更是做大做强茶叶主导产业的“厚积薄发”之举。
茶史寻踪、茶品荟萃、茶俗话聊……流连在中国蝉茶交易中心之间,观察团成员们沉浸式体验紫金蝉茶文化,与茶企代表们畅想茶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以‘蝉茶’为主题的茶叶街区,中国蝉茶交易中心投资额达5000万元,中心街区长约500米,经营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目前已有26家茶企入驻。”面对观察团成员的好奇,中国蝉茶交易中心负责人杨锐锋详细作了介绍。该项目涵盖八大中心,有茶叶交易、茶文化传播、茶历史展览、茶技艺培训等诸多功能,承载着中国蝉茶及其衍生品的批发交易、展览贸易、文化传播等重任。其揭牌运营,补上了紫金县蝉茶全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标志着广东又一专业茶叶交易基地正式运营。
目前,紫金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7.5万亩,综合总产值超15亿元,紫金蝉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超35亿元,紫金蝉茶先后获得“中茶杯”“国饮杯”特等奖、金奖等荣誉172项,成功跻身广东三大名茶行列;紫金县成功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获得“中国蝉茶之乡”美誉。
好山好水出好茶,茶香茶韵引客来。围绕“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发展理念,紫金县不断丰富茶旅业态、培育茶旅商品、提升茶旅内涵、强化茶旅宣传,茶旅融合“渐入佳境”。
如今,遍布紫金大地的一片片茶园,不仅成就了紫金绿色产业的发展,也成为了游客钟爱的休闲之地。从紫金县城驱车仅10分钟,便可到达紫金客茶谷。作为紫金茶旅融合体系建设的示范点,此项目集茶叶种植、生产、观光于一体,成为“吸粉”无数的“网红打卡地”。“在文旅消费方面,除门票收入外,我们的个别游玩体验项目也会以售票的形式在节假日搞活动,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广告推广吸引游客。今年以来,我们茶叶的产值约1000万元,客流量在40万人次左右。”客茶谷项目负责人陈子玲表示。
茶旅融合发展同样带动着紫金全域旅游美丽蝶变。
入秋之后,天气微凉,正是浸泡温泉的黄金时节。走进紫金县九和镇御临门温泉度假村,独具巴厘岛风情的景观建筑,让观察团成员仿佛身临其境。
充沛的地热资源,同样带动了当地民宿产业的发展。像裸云·在望一样的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在周围拔地而起。“围绕‘文旅名镇’发展定位,今年以来九和镇共引进了3个文旅项目,总投资额达4.46亿元,对补齐温泉旅游产业链条,助推民宿产业提质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九和镇党委副书记李智表示。
处九和一隅而察紫金大局,今年来,紫金县通过充分挖掘本地客家、红色革命、温泉、生态、美食等特色旅游资源,紫金县全力打造和提升独具紫金特色的“绿色”生态旅游、“古色”人文旅游、“红色”革命旅游、“特色”温泉旅游、“夜色”休闲旅游,擦亮用活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朝戏、紫金县苏区红色革命旧遗址群、御临门温泉等文旅名片。
有序推进东南五镇旅游公路、永安古城、黄花古驿道等项目建设;成功举办保护利用红色文化促进紫金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签约文旅项目14个,总投资超45亿元;加速布局民宿产业……“项目为王”的理念和举措,有力促进了紫金县文化与旅游的激情碰撞和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绿美紫金蹄疾步稳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秋风送走了暑气,却带不走紫金大地满眼的绿意,在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更是如此。
“这个叶尖有刺,开的花鲜黄色如手指般粗细的植物为什么叫‘十大功劳’这么奇怪?”“十大功劳全株均可入药,且药效卓著,在民间口耳相传久了便称作‘十大功劳’。”珍稀及特色植物保育科普园内,工作人员细致讲解野生植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根植于内心深处。
如今,上千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紫纹兜兰在此开始争相绽放,进入盛花期。作为优良森林生态环境的指示植物类群之一,连片的紫纹兜兰分布是紫金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全力保护生态环境的成效缩影。
观念就是财富,思想决定出路。近年来,紫金县按照“有序推进、‘绿富’双赢”的思路,扎实推进绿美紫金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全力加快七木寨郊野公园和鹰峰山林长绿美园两个省级示范点建设,林分优化、新造林抚育、新造油茶、油茶低改及抚育任务均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建成17个县镇级林长义务植树点、5个主题林。
着眼绿色崛起大局,紫金县联合各界力量相继建立绿美紫金生态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森林法官工作室”、生态环境保护联合研究基地,构建生态大保护格局;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100%,持续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国控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安全,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
现场探访
河源市百事泰科技有限公司将把深圳工厂整体搬迁至紫城工业园
深耕电子制造业落户紫金再发力
金秋时节,走进河源市百世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百世泰)的生产车间里,映入眼帘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工人们分工明确,在各自的工位上有序地忙碌着,一个个零件经过组装、加工,最后成品、装箱,即将送往国外市场。
今年以来,紫金深入实施园区建设争先行动,为企业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在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应的配套政策下我们从深圳搬迁于此,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问题,降低了制造成本。”该公司副总经理欧国平表示,作为制造型企业,非常看好紫金的营商环境和未来发展前景。
百世泰由深圳市百事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落户于紫城工业园,今年1月正式投产,主要从事逆变电源类、车载电子类、智能家居类、个人护理类、智能排插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及跨境电子商务,产品主要销往欧洲、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该公司生产车间约1.9万平方米,现有工人150人,入园至今投入总款项近7000万元,预计首期投资总金额达到1亿元。
谈及未来发展,欧国平表示,会尽快将深圳未搬迁的车间在2024年初整体转移至紫城工业园新工厂,届时有望达到年销售近3亿元,同时为当地新增约300个就业岗位。“随着后期物流园落成以及商业区的配套贴身服务,我相信未来将真正实现企业周边配套设施产业多、物流快、服务好、省成本的‘深圳第二城’。”欧国平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紫城工业园和蓝塘产业新城累计引入聚飞鑫科技、大阳电工、金盛兰等项目93个,合同总投资达553.92亿元,全县规上企业65家,初步形成以“新材料、新电子、新制造”为主导的产业聚集态势。
紫金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定不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惠民生,加压奋进、争先竞优,全力推动紫城工业园和蓝塘产业新城两大平台扩容提质,加快打造新材料、新电子、新制造产业集群,推动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紫金客茶谷——
舞起蝉茶“龙头”加快茶旅融合发展
立冬已过,但紫金客茶谷内依然绿意盎然,站在观景台远眺,一垄垄茶树错落有致地沿着山坡铺展开来,万亩茶园绿波荡漾、蔚为壮观。
近年来,为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做强“茶罐子”,紫金县通过“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成立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深入实施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和紫金蝉茶品牌建设工程,出台茶叶奖补政策,安排专项资金全面扶持茶产业发展,依托省级茶叶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平台,全力做强茶叶主导产业,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客茶谷全面提升了原有的基础产业、商业能力、配套功能、资源结构等,同时进行了全局性的规划定位,高要求、高标准地大幅增加投资建设。“紫金客茶谷投资10.16亿元,规划占地面积6000多亩,目前已完成了2000多亩茶山规整、道路扩宽、茶叶种植等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客茶谷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紫金县茶叶产业园的核心示范区,客茶谷围绕打造生态共享蝉茶园、蝉茶生态度假区、蝉茶文化休闲区、茶旅融合核心区、产村融合示范区、产学研教育基地等功能片区,形成“一园四区一基地”布局,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目前,紫金茶叶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8万亩增加到7.5万亩,产值由1.5亿元增加到15亿元,“紫金蝉茶”品牌价值超35亿元,是“全国茶业百强县”“中国蝉茶之乡”。据了解,2022年,全县105个行政村发展茶叶种植,流转土地6200亩,带动农户4505户,解决劳动就业近2万人,户均年增收1.1万元以上;全县茶企向农户、村集体分红965万元,发放劳务报酬近3亿元,人均2.1万元,有效推动乡村加快振兴。
客茶谷项目相关负责人陈子玲表示,将紧紧围绕以加快推动茶叶产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紫金县茶叶产业园的配套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作为重要工作任务,重点构建紫金蝉茶、客家文化、紫金文旅的泛文旅产业集群联动融合,全面实现一、二、三产业大融合,建设成为带动紫金县茶业发展核心区和未来北回归线上的万亩茶旅综合体。
一线故事
民俗“贴身管家”周瑞鹏——
九和温泉民宿产业“领跑者”
蓝天白云下,一间屋、一盏茶,听树叶轻颤,与天地共枕。在紫金县九和镇,有一家名为“裸云·在望”的帐篷露营温泉民宿。这里,负责人周瑞鹏每天都和团队一起,致力于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之前,这里就是一块荒地,周边也没有商铺经营。”2022年8月,周瑞鹏看准了“温泉之乡”——紫金县九和镇,结合当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开设了这家民宿。作为一名资深的酒店管理人员,16年的从业经验让他深知游客对高品质特色民宿的需求。
民宿坐落在温泉旁,每间房间都独立设置温泉池。房间的设计也十分考究,8套三角木屋和2套船屋帐篷,既保留了当地的特色,又融入了北欧现代元素。在团队建设方面,周瑞鹏聘请了13名来自周边乡镇的群众一同参与管理。每逢旅游旺季,民宿常常一房难求。
除了在服务方面加足马力,周瑞鹏还十分注重民宿品牌建设。他利用民宿提高当地温泉的知名度,为周边地区发展温泉民宿产业提供案例参考和品牌引领。
建设高品质特色民宿、打造户外温泉泡池房、吸引广深地区投资者合作经营,周瑞鹏一边完善民宿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一边积极为民宿集群引进餐饮、田园体验项目等配套产业。这几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周边村民纷纷改造、新建楼房开民宿。从0家到接近30家,越来越多的村民像周瑞鹏一样,把天然的温泉资源利用起来,发展特色民宿、推动乡村旅游,让一方山水变成口袋里的“金山银山”。
让周瑞鹏充满信心的是,2023年,九和镇围绕“文旅名镇”发展定位,引进了3个文旅项目,总投资达4.46亿元。这些项目对补齐温泉旅游产业链条,助推民宿产业提质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如今,在裸云·在望民宿周围,曾经堆满废品的杂屋、落叶堆积的屋顶摇身一变,成了饮茶闲谈的清幽茶房、听风赏景的露台,村里的环境更好了,村民的工作机会、收入也更多了,依托民宿衍生出的美食特产一条街,已成为当地农户自产自销的乡村大集市。
看到这些,周瑞鹏难掩兴奋:“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要带领村民发展持续、健康的特色民宿产业,让温泉真正‘活起来’、老百姓真正富起来。”
观察有感
紫金是下一个有“温度”的地方
江东新区城东街道社区干部杨晓满:紫金县九和镇拥有天然的硫磺温泉,是一个有“温度”的地方。在民宿附近,有许多农家菜馆,可以满足游客吃、住、行一条龙服务。在这里,让我看到了紫金县文旅产业发展的前景,基础设施愈发完善。今后,紫金县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为当地特色文旅产业赋能,让更多的游客到此游玩,从而激活当地的经济,提高村集体收入,持续壮大富民兴村产业。
和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曾海圣:中国蝉茶交易中心和客茶谷两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在中国蝉茶交易中心,通过负责人的讲解,我看到了客家茶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中国蝉茶交易中心将文化、商业及旅游结合在一起,在传承茶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了河源地区及其他地区茶农经济的收入,是实打实地为文化、为人民。紫金客茶谷很好地展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景象,其规划建设非常好地将生态茶园风光和旅游融合到了一起,这种发展规划值得推广和借鉴。
中国农业银行连平县支行乡村振兴金融助理曾小辉:参加这次活动,深入紫金多地走访,让我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挖掘到了各种美好、鲜活的素材,我会认真执笔写好、讲好紫金故事,把紫金高质量发展的故事传播出去。同时,作为一名乡村振兴的金融助理,我特别留意到,紫金的民宿发展得非常好,农行在民宿方面支持力度非常大。比如说,专门设立有民宿贷,还有农户优惠贷款等。民宿产业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产业,农行在乡村振兴当中起到了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紫金县龙窝镇官田村党支部书记马建君: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刻感受到紫金县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崛起方面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效。紫金县在生态环保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省级自然保护区白溪水库不仅保持了原始生态环境,保护了动物的多样性,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其次,紫金县在产业发展方面也有所突破。我们参观了紫金县工业园的工业项目及一些农旅项目。可以看出,这些项目在提升当地农工业发展的同时,也让当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希望紫金县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增进民生福祉。
连平县财政局职工邹文宇:紫金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当地外出乡贤的力量,筹资建设了佑文中学,为紫金教育提供了超过1500个优质学位,切实解决了当地学生家长“急、愁、盼”的问题。看到这里的“江畔书吧”“半山食堂”宽敞明亮的教室,如画般的校园风景,在条件这么优渥的学校学习,确实很幸福。或者说,县委、县政府这么重视教育,紫金县的莘莘学子有条件在优质的环境中成长、成才。
记者锐评
山区县绿色崛起正当时
绿色崛起,乃民之所盼,政之所向。11月6日、7日,记者跟随“河源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调研行”观察团,走进了有温度、有情感、有故事的紫金大地。两天一夜的时间,行程过百公里,观察团成员的足迹遍布产业项目、乡村振兴、绿美生态建设、民生工程等一线现场,近距离触摸紫金发展的有力脉搏,感受拔节生长的充沛活力。
工业园区内,观察团成员现场感受着先进制造企业开足马力赶订单的干劲。愈发先进科研专利技术、愈发完整产业链条,让这些入驻企业对现有资源做到“吃干榨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澎湃动能。
山间田野里,观察团成员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整齐划一、绿意盎然的茶带,统一铺设的滴灌管网、水肥一体化的精量调控技术,以及日益完善的民宿等旅游配套设施,无一不彰显着文旅融合的独特魅力。
作为一个山区县,紫金面临着加快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双重压力。以“绿富双赢”为目标,坚持“工业立县、农业强县、旅游旺县”的工作思路,紫金县在充分依托生态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以生态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促使工、农、旅三大产业绿色优质项目不断落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崛起的本质是生态文明的崛起,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优质生产力,代表着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在走访参观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更令观察团成员感到惊喜的是,紫金县不仅在经济发展上思路清晰,在生态保护工作上更是“煞费苦心”,成效卓著。
如今,紫金县“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正在同步释放,绿色崛起的美好蓝图正通过科学路径转化为生动实践。
数读紫金“绿色崛起”
1.2023年前三季度,紫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34亿元,同比增长4.8%,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排在全市前列
2.截至目前,广东省紫金产业园已累计引进项目96个,合同总投资达572.72亿元,新材料、新电子、新制造产业加快向百亿级迈进
3.2023前三季度,紫金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8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数的79.4%,同比增长12%(高于年度目标增速1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发展势头强劲
4.目前,紫金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7.5万亩,综合总产值超15亿元,紫金蝉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超35亿元
5.紫金县扎实推进绿美紫金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已建成17个县镇级林长义务植树点、5个主题林
■总策划:曾淑梅
■总统筹/总执行:杨建平
■采写统筹:范建国 赵锋
■编辑统筹:李天鸿 刘远朋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梁驱远 陈星
朱晓颖 田红秀 见习记者 廖司弦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邓宇权
■本版稿件统筹:梁驱远
■制表:吴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