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科普部调研组认为紫金县科技馆体系建设和运营模式具有开创性意义
探索山区高效科普新路径 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3年河源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紫金县5家乡镇科技馆授牌。
■青少年在紫金县科技馆体验方轮车,感受科技魅力。
■当前,紫金县科技馆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技魅力的新去处。
■乡镇科普志愿者讲解员和同学们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紫金县科协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与学校结对共建,建设集乡镇和校园科普于一体的乡镇科技馆,惠及基层群众。
■紫金科普周知识宣传活动走进社区,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
核心提示
近日,紫金县通过“花小钱、办大事”改建、共建、共营科技馆体系的创新模式,获得中国科协科普部调研组充分肯定,认为紫金县科技馆体系的建设和运营模式非常符合欠发达地区实际,在全国具有开创性意义,值得肯定和推广。
科技馆体系是群众启蒙科学思想、培育科学精神、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魅力的重要平台,是科普主阵地和科普能力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更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近年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代科普工作的重要部署,紫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馆体系建设工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全力推进县级科技馆和乡镇科技馆建设,通过创新思路、整合资源,以“新建”变“改建”,建成广东省第十个展厅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县级科技馆,解决县级科技馆先有后发展的问题,并以点促面,与学校结对共建,在全省率先谋划推动镇级科技馆全覆盖工作,为山区青少年零距离接触科学、体验科学、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搭建平台,打通基层科普“最后一公里”,为欠发达地区有效提升科普能力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花小钱办大事
紫金县级科技馆从无到有
近日,记者走进紫金县科技馆,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科技展品和体验设施,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在科普志愿者的带领下,紫城镇第三小学的50余名学生依次参观各个展厅的展品,并有序体验VR等设施设备。
据紫金县科技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馆开馆以来,场馆空间不断扩大,设备、展品不断增多,两年时间内,场馆的展品从开馆时仅有的35件增至134件,场馆实用性、功能性不断加强。截至目前,馆内接待群众约2.5万人次。
资金难是制约欠发达地区科技馆建设的关键因素。为破解资金瓶颈,实现欠发达地区科技馆科学有序发展,紫金县通过转变思路,盘活(置换)闲置的固定资产,以“新建”变“改建”,不追求“高大上”,并在符合中央财政科技馆免费开放补助的要求的前提下,对场馆进行简易新颖的修缮,解决县级科技馆先有后发展的问题。同时,寻求相关科技公司支持,采用先用后付的方式提供有关展品,大大缩减建设成本,共花费113万元在紫金县建成集声、光、力、热、电磁、数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科学主题的县级科技馆。
2021年9月,紫金县科技馆改建落成并顺利开馆,成为广东省第十个展厅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县级科技馆,结束了紫金县级科技馆空白的历史。
以点促面
推动镇级科技馆全覆盖
去年底,紫金县建成首批5个镇级科技馆。今明两年,还将在全省率先推动镇级科技馆全覆盖工作,打通镇级科技馆“最后一公里”,填补全县镇级科技馆空白。
作为全面提升市民科学素养的一部分,加快推进乡镇科技馆建设尤其重要。为填补镇级科技馆空白,搭建镇村科普活动平台,紫金县以县科技馆顺利开馆为契机,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建设科技馆,并支持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镇级科技馆谋划建设工作。
2022年,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紫金县制定《紫金县乡镇科技馆建设规划方案(2022—2024)》,力争3年内实现全县16个乡镇科技馆全覆盖,推进紫金县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科技馆全覆盖,实现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紫金县乡镇科技馆建设规划方案(2022—2024)》提出,参照县级科技馆“新建”变“改建”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学校科教资源丰富、科研设施完善、科普需求大等优势,与学校结对共建,高效利用学校场地和教师资源,优先考虑在乡镇中、小学内部选址,建设集乡镇和校园科普于一体的乡镇科技馆,在解决镇级科技馆建设场地、资金、管理等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校园科普环境。同时,多方筹资,调动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积极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和各级补助资金支持,为购置科普展品、维持科技馆运营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夯实科普工作发展后劲。
2022年,紫金县共争取127万元建成了第一批5家镇科技馆,并在今年2月正式挂牌运营。建成后的镇科技馆由县科协、县科技馆负责业务指导和展品的维护,场馆所在学校安排人员负责运营管理,镇科协负责统筹指导,组织学生有序参观体验。同时,拟在各镇科技馆设立“公众免费开放日”,选取各镇圩日作为开放日时间,向全镇群众免费开放,有效扩大科技馆的影响力。
县、镇科技馆的建设,打通了基层科普“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县、镇科技馆科普网络。通过县、镇科技馆相结合,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模式,紫金县已在14个镇28所中小学校开展科技馆科普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累计达1.9万多人次。
当前,紫金县科协正在全力推进乡镇科技馆建设工作,已完成另外5家镇科技馆的选址工作,其他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共建共享 创新机制实现高效能科普
实现镇级科技馆全覆盖,就是为了实现高效能科普。为了有效避免科技馆建而不用,或因展品固定单一失去对受众的吸引力,导致资源浪费、科普效果不佳的现象,紫金县科协不断创新机制,在县级科技馆滚动发展、以小投入换大成效的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乡镇科技馆运营新模式。
共建共享,提升科普效能。为保障科技馆展品丰富新鲜,不断提升展馆利用率,紫金县确保每个科技馆至少配备包括声、光、力、热、电磁、数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科学主题的20件中外经典展品及5箱思维训练工具。紫金县科技馆通过统筹科普设备,以5个镇为一套(100件中型+25箱),每个学期轮换布展,保障展品新鲜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同时,充分发挥乡镇科技馆的辐射带动和科普作用,采取“课后+周末”“本校+他校”“自主+统筹”运营模式,日常由科技馆所在学校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其他学校则由县科协统筹,分批安排学生组织参观体验,让本校学生和周边学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体验到科技魅力,大大提升了科普的服务时限,优化了科普服务形式,切实提高了科技馆利用率。
此外,紫金县积极探索“引进来+走出去”工作模式,实现科普活动多元有趣。比如,积极争取省、市科协有关科普活动落地紫金,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中国流动科技馆”广东省巡展(紫金站)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惠及更多学生群体;鼓励科技馆与文学、艺术、教育、传媒等领域相互融合,在科技馆开展文学作品、科创作品展览,与学校大力开展科幻作品创作活动,多形式开展科普创作,丰富科普产品和活动形态。目前,紫金县已在全县16个镇32所学校开展活动,内容主要涵盖展品体验、心理健康科普等。
强化保障 壮大科普力量提升服务能力
“直杆能巧妙地穿越线槽,是因为直杆转动时会在空中画出一种被称为双曲面的立体图形。”近日,紫金县九和中学八(二)班学生李嘉欣正在九和镇科技馆给同学们讲解双曲线槽的运动原理。李嘉欣告诉记者,正是因为热爱科学,她成为一名科普志愿者讲解员,和同学们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
在紫金县,像李嘉欣这样的“小小科普志愿者讲解员”还有很多。为壮大科普人员队伍,紫金县不断完善《紫金县科技馆志愿者服务工作制度》《未成年人科普志愿者岗前业务培训的制度》等相关制度,各镇科技馆成立了由学生组成的“小小科普志愿者讲解员”队伍,全县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志愿服务队,进一步充实基层科普力量。
同时,为改变山区科普力量薄弱现状,紫金县不断健全完善机构设置以及县、镇科协组织体系,增设了县科技馆正股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新增人员编制和聘用人员8名,在我市率先实现全县乡镇科协组织全覆盖,巩固提升基础科协组织力“3+1”(“3”指吸纳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等进入县乡镇科协领导机构兼职挂职、发挥作用,“1”指加强上级科协指导)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和工作机制,为发挥乡镇科技馆作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紫金县科协表示,今后将牢牢把握科协“四服务一加强”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科普职能,打造一批更具服务性的科普教育基地,争创全市第一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示范县,推动建立园区科协组织,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平台,并邀请相关专家提供技术支持,以高效能科普服务助力紫金高质量发展。
■组稿:本报记者 陈思芬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摄影:本报记者 肖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