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紫金县

紫金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六大奋力”开创又稳又好加快发展新局

2023-01-19 10:20:47 来源:河源日报

fd1fb638770c9ed7c1e28488c827e97d_0119005_001_01_s.jpg

中国共产党紫金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473428e7079aaa832a67dd6dab075273_0119005_001_02_s.jpg

■紫金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核心提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1月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紫金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对照党的二十大战略擘画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找准路径、把握机遇,坚定信心、勠力同心,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坚持“融湾”“融深”,持续聚焦四大高质量发展平台,完善优化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体行动方案和施工图,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和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奋力开创紫金现代化建设又稳又好、加快发展的生动局面。

举措一

奋力推进产业兴县,

加快构建产业集群

做强工业产业。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狠抓实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工业家底”;着力抓好工业平台扩容提质,加快紫城工业园二期和蓝塘产业新城开发建设,推动楼宇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电商物流园、冷链物流园等“园中园”加快建成投产;着力加快省级产业园申报,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实施强链补链行动,进一步加快紫城电子信息和蓝塘新材料、新智造三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设非金属材料产业园,全力支持天高矿业公司上市;着力打开招商引资新局面,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20个以上;着力加快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动工、快投产、稳达产;着力打造工业经济新增长极,加快推动水墩镇水经济产业园项目动工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环保产业园规划建设,厚植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

做优现代农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带动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促进农业稳产保供,确保每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4.27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9.19万吨以上;全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深入实施茶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紫金蝉茶品牌建设工程,培育和打造一批茶叶现代农业观光园、研学教育基地,重点推进中国蝉茶(紫金)交易中心、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等项目建设,不断擦亮“中国蝉茶之乡”金字招牌,推动以茶叶为主的生态循环农业形成规模、集群成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推动丝苗米、柑橘、南药、畜禽等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做旺旅游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毫不动摇推进旅游旺县,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温泉资源,构建“六色缤纷”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办好紫金炮子乡农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加大红色苏区、永安古城、黄花古驿道、紫城冰臼群等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力度,加快东南五镇旅游公路、敬梓温泉康养小镇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优化民宿产业布局,完善旅游功能配套,推动旅游资源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提升紫金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擦亮“客家古邑”“红色紫金”“温泉之都”等金字招牌。

举措二

奋力推进“融湾”“融深”, 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突出交通先导“硬联通”。坚持交通引领,科学谋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与“双区”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推进河紫高速公路建设,扎实推进龙汕铁路、河惠汕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提前规划建设,积极争取深河高铁等项目在县内设站,构建高效便捷的“融湾”“融深”通道;持续推进国道236线龙潭至升平段、省道 340 线龙窝至九和段等项目建设,完成一批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城乡交通体系。

突出深化改革“软联通”。全面对接“湾区通”工程,深入学习借鉴“双区”改革先进理念和创新经验,加强与“双区”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深化各领域改革,建立推动重点改革任务的落实制度机制,最大限度集聚发展动能。

突出共建产业“企联通”。依托龙华对口帮扶机遇全力“联起来”,积极探索园区共建、产业合作、飞地建设等模式,加强产业联动,借势借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产业转移需求全力“引进来”,引进更多优质配套产业和优秀企业,形成与粤港澳大湾区有机联系、深度融合的产业链供应链;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大市场全力“走出去”,有序组织和鼓励企业抢抓订单、推广品牌,形成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的经贸网络。

突出对接交流“心联通”。加强与“双区”资源共享,加快构建与“双区”联系紧密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动与“双区”城市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建立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与“双区”文化交流,推动紫金红色革命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相融合;加强与“双区”人才互通,探索与深圳建立常态化互派干部交流挂职、实践锻炼的工作机制。

举措三 奋力推进绿美紫金行动,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深入打造绿美紫金。以科学规划为抓手,加快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规划编制,加强白溪、鸡公嶂等自然保护区管控;以落实林长制为抓手,高质量推进水源林建设,加快桉树林改造和国家储备林建设;以积极“创森”为抓手,深入推进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创建,“点、线、面”结合抓好城乡绿化美化,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记住乡愁”的绿美人居环境。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反馈问题整改销号,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抓好“管车、降尘、治污、禁烧、控放”措施,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提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快河道碧道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大力推进秋香江等主要流域水环境整治行动;系统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固废、危废行为,全力稳控土壤环境质量。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抓好能耗管控,严把环境准入关,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评服务保障;全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发展绿色工业,全面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全域推进生态旅游,推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举措四 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面提升县城品质。聚焦城南新区开发建设,抓好“四横三纵”交通路网、县“三馆一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城南新区和紫城工业园深度融合,全面增强县城辐射牵引能力;深入实施品质县城三年提升行动,打通一批断头路,拓宽一批瓶颈路,全力推动秋香江一江两岸建设;统筹推进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持续强化县城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不断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统筹推进镇域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各镇资源禀赋优势,合理确定各镇发展规模、功能定位、产业方向,坚持全县“一张图”“一盘棋”推动各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做强做大中心镇,加快推进蓝塘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工作,着力将蓝塘镇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推动紫城镇成为产城融合的标杆示范,加快建设龙窝茶旅融合示范区,形成“三城驱动”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分类发展特色镇,支持苏区、南岭、敬梓、中坝、水墩镇依托红色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区,推动上义、好义、凤安、义容、九和镇发挥临近湾区和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打造“融湾”“融深”示范区,鼓励黄塘、柏埔、瓦溪镇依托毗邻市区、县城和农业基础良好的优势打造城乡互动示范区。

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纵深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三村三带”建设,深入实施“五美”专项行动,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串珠成链、连线成片;不断完善农村道路、水利、电网、信息等公共基础设施,推动公共服务下沉,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举措五 奋力推进民生事业,加快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一要全面巩固“面对面”成果,进一步完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持续优化完善县委书记、县长“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努力将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美好生活的“幸福清单”;建立完善群众诉求闭环落实制度,推动信访通道、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多方式联动,线上线下畅通群众诉求通道,全链条全过程跟进群众诉求办理;建立长效解决机制,创新开展落点准、见效快的民生“微改革”项目。

二要全面提升教育水平,进一步满足群众优质教育需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力争取省级政策和人才支持,持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西九年一贯制学校、城西实验幼儿园、县二中改制等项目建设;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深入实施“双减”工作;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发展,纵深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深化实施委托办学教育改革和集团化办学,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要全面加快医共体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县精神卫生中心、县第三人民医院、紫城镇卫生院新院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补齐专科资源短板,提升全县医疗服务水平;大力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形成“上接省级三甲大医院、下联基层卫生院”的就医格局,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

四要全面健全救助体系,进一步织牢民生保障底线。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全力做好医疗资源储备和医疗救治工作,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织牢民生保障底线。

五要全面推进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紫金软实力和影响力。全力推进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全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全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花朝戏传承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文化的需求。

举措六 奋力推进安全发展,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

持续深化平安紫金建设。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坚持高压打击保平安,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用好现代数字治理手段,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抓好安全生产除隐患,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矿山、城镇燃气、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擦亮“积分+”“禾坪说事”“无讼园区”“网上巡回法庭”等基层治理品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公正司法,全面建设法治社会,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全面防范化解风险。坚持底线思维,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持续开展维护政治安全九大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风险预见预判,完善重大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水平。

■组稿:本报记者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摄影:甘建楼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