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广东河源供电局:
电力添动能 苏区产业兴
■电力助推紫金县苏区镇振兴发展
■苏区供电所工作人员
核心提示
伴随着空灵、轻柔的音乐,一杯杯芳香、甘醇的好茶在茶艺师手中冲泡而成,先闻、后饮、再品……日前,在河源沐林听风茶叶基地,来自省内各地的品茗爱好者围坐一起,以茶为媒,因茶结缘,共同感受紫金苏区镇传承红色基因、绿色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紫金县苏区镇依托当地红色资源,结合实际制定了“红色游+绿色乡村休闲游”的旅游模式,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为了更好地守护红色血脉,发展绿色产业,南方电网广东河源供电局(下称河源供电局)在当地大力实施电网改造,用电能助推茶园综合体、茶事体验、教育研学等产业兴旺,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老区人民生活红红火火。
迁改线路 守护红色根脉
走进紫金县苏区镇,可以感受到浓厚的革命气息。苏区镇原名炮子乡,是广东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乡镇,留有周恩来、彭湃等先辈的光辉足迹,保存有红屋、红军亭、血田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碑等革命遗址。
紫金县苏区镇十分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和发展,2021年启动了苏区革命旧(遗)址群整体提升工程,今年进一步加大19处革命旧(遗)址群保护力度,努力打造河源第一红色旅游名镇。为此,河源供电局紫金苏区供电所积极配合升级扩建工作,对两回10kV线路进行迁改,并新建一条10kV线路,围绕着革命烈士纪念山形成一个环网,并在去年“七一”前完成新建农民运动陈列馆的用电报装业务,全力保障红色革命基地安全可靠用电。
“作为一方百姓的电力守护者,电网的基建工程要先行启动,当时整个山体还没开挖,我们通过人工把水泥、铁杆等材料一点点挑上来,完成基塔浇筑。”紫金苏区供电所运行班班长叶文峰介绍,受革命老区红色力量的鼓舞,哪怕时间紧、任务重,也要保质保量完成,保障农民运动陈列馆如期开馆。
一年多来,随着乡村振兴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苏区参观学习。为此,紫金苏区供电所定期安排专人进行10kV线路、低压线路、配变设备以及农民运动陈列馆内线路的检查维护工作,发现问题立刻整改,并发放各类安全用电宣传资料等,让用户用电更为安心、放心。
这一回10kV线路被命名为苏维线的电力线路,也为附近村民带来了可靠、便捷、高效的电力服务。居住在附近的村民钟火明说,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换上了崭新的智能电表,几乎不存在停电现象,夏天用空调、冬天用取暖器都不怕跳闸了。
优化电网 发展绿色产业
苏区农民运动陈列馆每天迎来不少游客参观,馆内陈列着烈士们用过的生活用品、作战工具等,并利用声、光、电等展示手段,从文字到图片,从声音到光电,真实再现了老区人民当年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让人瞬间回到那激情燃烧的难忘岁月。
参观陈列馆的游客,通常还会在导游或当地朋友的带领下,到附近的茶山走一走,观山、品茗、听风,来一场沉浸式的茶文化之旅。“我们茶园主要生产有机茶。茶叶生产过程中,从杀青、揉茶到烘干、炒制全部实现电气化,这些都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沐林听风茶叶基地负责人钟秉基说,位于苏区镇永光村的茶园离村口有300多米的距离,在他们进行用电报装后,供电所的人量身制定了供电方案,专门拉了一条线路进来,把电拉到生产加工车间。此外,每到茶叶生产加工的季节,还会提前主动上门服务,对茶厂设备进行查看,并根据茶叶生产情况,及时调整台变数量,做好线路更新。
炒茶实现电气化后,茶叶在炒制过程中温度可控,茶胚受热均匀,炒出的干茶品质好了,市场认可度也高了。如今,沐林听风茶园生产的沐林绿茶、听风红茶、紫萱单枞已成为供港产品,远销大湾区及海外市场。该茶园的种植规模,也从2015年的210亩,发展至如今的上千亩。
近年来,紫金苏区供电所针对革命老区发展用电需求,加大对电网改造力度,通过布点增容、扩大线径,积极应对高温、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考验,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发展,解决电力需求。用电“无忧”后,为革命老区发展带来了希望、增添了活力。苏区镇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整个革命旧(遗)址群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每年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约5万人次,镇上已有规模茶园1000多亩,乡村旅游点23个、民宿4家、农家餐馆8家,乡村振兴发展潜力无限。
■统筹:黄世军 曾任芬 曾睿
■文:本报记者 彭冲 黄欣
通讯员 徐猛 林妙珍
■图:本报记者 杨李维 刘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