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以“五强”赋能医疗卫生事业
全力推进健康紫金建设
■本报记者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
广东省胸痛中心日前公布了广东省胸痛中心第十七批次(2022年第一批次)通过认证单位名单,紫金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标志着该院对急性高危胸痛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已达到省级标准。这是紫金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又一喜人成果。
近年来,紫金县以“五强”赋能医疗卫生事业,在基础设施、医疗服务、人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和能力显著提升,健康紫金基础进一步夯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强硬件,大投入提升医疗环境
紫金县持续加大医疗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医疗硬件设施,以强硬件打造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环境。近年来,紫金县累计投入15亿元,建成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完成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整体搬迁和升级改造,完成县中医院发热门诊、镇级中心卫生院和疫苗接种门诊、瓦溪卫生院新综合楼建设,新(改)建村卫生站216间。持续加快县中医院整体搬迁改造项目(第二期)、传染病区及可转换病区、柏埔卫生院新院、义容卫生院、瓦溪卫生院九树分院建设。积极谋划建设紫金县精神卫生中心、紫金县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统筹安排2000多万元,建成投入使用120急救中心、远程会诊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229间镇、村卫生院(站)配备了心电图机、18家镇卫生院配备DR机等设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增医疗住院床位450个,比“十二五”期末增加24.3%。
强改革,大融合提升医疗水平
近年来,紫金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县域医疗改革,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以强改革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组建由县人民医院牵头,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18家基层卫生院以及所辖行政村卫生站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共体,挂牌成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县中医院通过技术支援帮扶与多家医院进行技术分享,技术人才下沉到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临床带教、坐诊等,有力带动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据统计,县人民医院每年派出30多名高水平、高职称科主任等到镇级卫生院挂职,开展技术培训和帮扶,大大提升了镇级卫生院的医疗综合服务能力。以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为支撑,借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指导,与全省多家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建立紫金县医共体远程会诊中心,形成上接省级三甲大医院,下联基层卫生院的就医格局。2021年,在县人民医院、18家基层卫生院和54个省定贫困村卫生站接入远程医疗平台的基础上,增加了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两个单位接入远程医疗平台,初步形成村连镇、镇连县、县连省的远程医疗格局,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强联盟,大合作补齐医疗短板
紫金县整合优势资源,组建跨区域专科联盟,全力引进“双区”先进医疗资源,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解决急需短板专科建设,着力构建快速、高效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不断提升重症医疗救治水平。县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影像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心血管科)、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组建了专科联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母胎医学及市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科、产科、乳腺专科开展了技术合作,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新生儿科组建了专科联盟。县慢病站加入了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专科联盟。通过技术合作,初步实现耳鼻咽喉头颈、心脑血管、泌尿等方面重大疾病手术从“零”到不出县的目标,有效提升医院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紫金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医疗技术,真正实现减轻百姓负担。自2021年以来,共完成心脏介入、起搏器植入等手术670多例。
强服务,全方位传递医疗关怀
紫金持续做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扩大医疗服务覆盖面。
一是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规范全县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截至2021年底,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71个,常住人口签约225523人,常住人口签约率达36.66%;重点人群签约128391人,签约率达79.56%。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慢性病规范管理率不断提高,预防接种民生工程稳步推进。
二是落实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扎实开展“两癌”筛查。截至2021年底,全县“三病”咨询检测率100%,孕期检测率98.3%,全县叶酸增补4510人,全县宫颈癌筛查9630人,占省下达任务8270人的116.4%;乳腺癌筛查9630人占省下达任务8270人的116.4%。
三是加大老年群体服务,持续开展“银龄安康”等敬老爱老行动。政府出资138万元为6.9万名60周岁以上低保户及65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保险,整体覆盖率65.04%。2021年理赔共有986人次,理赔金额74.93万元。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投入31.8万元失能老人的服务经费。积极开展敬老爱老宣传活动,为百岁老人发放敬老慰问金10万元。
四是加强中医药服务。积极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大力推行“未病先防”理念,成立“治未病”中心,为各种慢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患者提供有效的预防治疗。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均设有中医科和中药房,18家镇级卫生院全部设有中医科和中医馆。全县75%以上的村卫生站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县、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河源市2020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中,紫金县总分排名全市第三名。
强队伍,多举措培育医疗人才
紫金加强人才引进、培育、保障全链条管理,确保医疗人才引得进、培得好、留得住,不断提升医疗核心竞争力。
一是大力度引进人才。每年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引进高技术医务人才,共引进了卫生首席专家2名,学科带头人3人。实施定向培养和公开招聘工作,吸引更多高素质医疗专业人才,有效保障医疗服务队伍规模。
二是多途径培养人才。通过培训考核、转岗、师承教育、“薪火工程”等多途径培养人才,打造优质医疗队伍。持续开展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全县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等培训,实现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4人。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2021年共受理报名考生226人。发挥郭小通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乡村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作用,共培养出6名中医药人才。落实“薪火工程”政策,2名中医骨干入选广东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继承人名单。
三是加大人才福利保障。2020年,完成对乡镇卫生院“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改革,落实各基层卫生院每人每年3万元包干经费和山区岗位津贴等保障制度,不断提升福利保障,让医疗人才队伍稳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