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全覆盖
劳动技能大比拼 争当校园小达人
■县六小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开心农场”种植农作物。
■特约记者 黄从高
■通讯员 蒋建方 文/图
近日,紫金县城第六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技能比赛,小选手们大显身手,展示自己不一般的劳动能力。
“同学们,有句农业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意思是这个节气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在劳动技能比赛开始前,县六小校长刘乐声亲自上阵,用农业谚语引出当天的活动主题——播种蔬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每一种蔬菜,都有不同的种植要求。种南瓜时,要给它预留爬藤的空间;种土豆时,土豆芽要朝上;种玉米和豆角时,株距为30厘米、行距为50厘米……”紧接着,县六小德育处副主任罗毅芳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当天种植蔬菜的要求。在刘乐声和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自由分组,在各自“领地”上翻土、播种,分工合作,在体验中享受劳动的快乐,让劳动实践基地变成孩子们的“开心农场”。
“在‘开心农场’种菜特别有意义,既可以学习劳动技能,又可以解压和体验劳动的快乐。”县六小四年级学生彭武科表示,自从学校开设劳动课,自己掌握了不少农耕知识,体会到粮食生产的不容易,以后会更加珍惜粮食。
据了解,去年9月以来,县六小结合学校实际条件,整合教育资源,全力打造校园劳动教育体系,依托学校设立的劳动实践基地,将农耕文化“种”进校园,纳入校本课程,将孩子们的视野由单一的课本向多元的乡土文化拓展,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热爱自然、热爱家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县六小共有44个班级,学生近2700人。学校将劳动教育课程与各学科进行整合,根据低、中、高年级段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作为项目的切入点,用适宜的方式在校园日常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取向。此次劳动技能比赛紧紧围绕孩子的日常生活技能展开,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展示项目。其中,低年级进行整理、折叠比赛,中年级进行劳动知识抢答赛,高年级则是包饺子比赛。各项比赛既有竞技性,又充满乐趣,活动现场一片欢腾。
自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来,紫金县教育部门和各个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劳动课程。截至今年5月,紫金县中小学校已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全覆盖,全县劳动教育课程呈现扎实丰富、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其中,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把美食教育引入课堂教学,组织学生上山采茶体验;中山中学开垦荒地建劳动实践基地;富士康希望小学把孩子带到田间地头收割、播种……通过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们在劳动教育课堂中提高动手能力,增强热爱劳动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