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发展
小茶叶撬动大茶业
■紫金客茶谷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紫金县茶叶产业园的核心示范区。 冯晓铭 摄
山路蜿蜒,云雾缭绕。五一假期,河源紫金客茶谷内游客如织,登山、采茶、赏花……游客们在茶园内尽享山间美景、乡间美色。
近年来,紫金县全域全面推动茶叶产业引领发展,高标准建设省级茶叶产业园,产业影响力、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已形成大型茶叶原料产业带。截至2020年底,产业园实际完成总投资21463.91万元,紫金茶区域品牌价值34.8亿元。2019年,紫金被省认定为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紫金绿茶),2020年,紫金跻身全国茶业百强县。2021年5月,“红色紫金—蝉茶飘香”被评为全国百条红色茶乡特色旅游线路。
坚持创新驱动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今年,茶园着重在精加工、提品质、增效益方面发力,并继续推进茶产业学院、茶文化体验广场、观光凉亭等项目。”紫金客茶谷负责人何东波说,今年春季风调雨顺,茶叶长势不错,预计产量较去年提高30%左右。
位于紫金县紫城镇蓝坑村的紫金客茶谷,是广东省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是紫金县茶叶产业园的核心示范区,2020年被列入市重点项目,规划面积6000亩,围绕打造蝉茶园、蝉茶生态度假区、蝉茶文化休闲区、茶旅融合核心区、产村融合示范区、产学研教育基地、蝉茶工坊等功能片区,目标剑指“打造河源最大的茶旅融合发展综合体”。
据紫金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紫金县重点打造了紫金客茶谷、龙王绿茶旅基地、金丰号客家茶庄园、黄花庄园、且珍壹佰生态园、金山庄园等大型(300亩以上)茶旅综合体等特色茶旅融合项目,2020年,紫金客茶谷还入选广东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地。目前,全县茶叶已基本形成生产、加工、物流、休闲等全产业链推进格局,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紫金茶叶加工业产值(二产)与农业总产值 (一产)比达到 2.6比1。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紫金县与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签订了紫金县茶叶产业园科技支撑战略合作协议,园内建有紫金县南方绿茶产业研究所、茶叶产业学院、茶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基地,打造了紫金茶叶大智慧数字平台,基本建立了覆盖全部生产基地的产销衔接体系。
坚持联农带农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目前,产业园内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较高,已建成能够满足加工原料需求的高标准规模化茶叶生产基地,形成了对二、三产业的有力支撑,代加工能力较强企业有21家,其中2000公斤—5000公斤/年的加工厂15家,5000公斤/年以上的加工厂6家。
“春茶采摘期间,茶园最多一天有130多人同时作业。”何东波说。在该基地常年务工的农民钟利珍说:“平时我们每天有100元工钱,旺季还可以按采茶量计酬,收入完全可以满足家里的开支,日子越过越好了。”
据了解,产业园在创建过程中,通过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带动55个行政村参与种植经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近2万人,产业园内农民可支配收入约18986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6093元)17.98%。
金山茶业公司是产业园内的一家企业,该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当地农户建立产供销合作关系,即公司负责种苗技术指导,产品保价回收,带动农户参与茶叶种植、加工,农户年均增收3950元。承龙嶂龙王绿茶业实现了科技与农户生产的“联姻”,与 120户农户签订产销协议,与305户农户签订产销收购合同,为农户统一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辐射带动700户农户稳定增收。
上述负责人表示,依托“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模式,产业园共联农带农3625户,吸引1300余人返乡创业。
(本报记者 王亚娇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