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显著
学史力行办实事惠民生 开创又稳又好发展新局
■去年11月17日,紫金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向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重温红色紫金革命历史。甘建楼
■学校组织师生前往邓瓒先故居参观学习 冯晓铭
■去年10月28日,紫金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开幕(右图)。 甘建楼
■紫金正在全力推进紫城工业园扩容和产业升级,全力打造紫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冯晓铭
■紫金县第二人民医院(蓝塘镇中心卫生院)建成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 黄赞福
■投资1.5亿元的龙紫实验学校于去年9月6日建成投入使用,提供2520个优质学位。冯晓铭
■紫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程,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积极开展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冯晓铭
■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的县城兴安路于2021年11月建成通车 冯晓铭
■整治后的农村削坡建房,让村民居住更安全。 资料图片
■紫金公安部门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行动 肖宁
回顾走过的2021年,可用“稳”“进”“美”“富”“严”五个字,总结紫金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风险防范全面落实,“稳”的环境更加巩固;全新格局加速形成,“进”的态势更加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美”的基础更加坚实;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富”的保障更加筑牢;党的建设纵深推进,“严”的基调更加彰显。
这一系列发展成果,离不开紫金县上下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2021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就党史学习教育作出部署安排。这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紫金县委按照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在省委、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以及省委、市委巡回指导组的统筹指导下,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要求,聚焦各项重点任务,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入推进全县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员群众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奋力开创紫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学党史
以学促“知”,党史学习教育入心走实
2021年11月17日,紫金县以现场参观、会议交流的方式,在苏区镇召开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会前,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向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并参观红屋、血田、红二师旧址及农民运动陈列馆等革命遗址,重温红色紫金的光荣革命岁月,感悟革命先辈的红色初心,接受精神洗礼。
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中,紫金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不仅精心挑选了苏区革命历史遗址群等13个地方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现场教学点,而且推出3条红色文化研学线路,策划“紫金—惠东—海丰—陆河”“紫金县城—龙窝—苏区—南岭”等红色历史游径,开启独具紫金特色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党史学习教育之旅。据统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苏区革命旧遗址群、刘尔崧纪念馆、柏埔方湖红色村、县博物馆“四·二六”武装暴动展厅等现场教学点共吸引县内外4.5万多人次参观学习。
开展现场教学的同时,紫金县创新推出“1+10+N”的红色宣讲矩阵,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一方面,紫金定期邀请市委宣讲团成员,为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各镇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报告会;另一方面,紫金整合各方资源,打造“1+10+N”红色宣讲矩阵,围绕党史知识、红色故事、紫金革命史等内容开展分众化、差异化宣讲,推动形成“茶园上”“果树下”“稻田间”“车间里”“家门口”等接地气的宣讲品牌。其中,“1”为1支县委宣讲团,分赴各镇各单位开展专题宣讲;“10”为10支由乡镇、组织、教育、工商信、卫健、党史研究室、总工会、团县委、妇联、国资服务中心等部门组成的宣讲小分队,面向本辖区本行业开展宣讲;“N”为积极调动“五老”“外出乡贤”“农村致富能手”“红领巾讲解员”等百姓宣讲员开展宣讲。如89岁高龄的革命后代刘乃超、敬梓镇退休干部黄寿先等老同志,为党员干部、青年学生讲党史,切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紫金县委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研究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任务,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通过潜心自学、集中研讨、交流讨论、现场教学、宣讲报告会等多种形式,高质量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传统的重要论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以学促“知”,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筑牢干事创业的“根”和“魂”,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 悟思想
以学促“谋”,聚力绘就发展蓝图
2021年,紫金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五年“实现又稳又好,加快‘三地’建设”总体要求、“12345”总体部署和“六个聚力六个共享”具体部署,加快把紫金建设成为“双区”融入服务先行地、产业转移优选地、休闲旅游目的地。
这一发展蓝图的确定,正是紫金全县上下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所取得的成果。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紫金县坚持学党史与悟思想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学习运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自觉性,全面提升科学谋划能力和水平。
以学促“谋”,描绘发展蓝图。去年以来,紫金县总结运用党史学习教育和“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成果,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市委对紫金工作的定位和要求,找准紫金新时代发展路径,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谋划紫金未来发展美好蓝图,形成新时代紫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 开新局
以学促“干”,又稳又好发展结硕果
2021年,紫金“稳”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巩固,“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拓展。这是紫金县按照市委“六个抓”重点工作部署和实现又稳又好发展工作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成果。
坚持稳字当头、实现又稳又好发展,既是市委、市政府对紫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厚望,也是紫金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中,紫金坚持学党史和开新局相结合,注重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工作成效,以学促“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坚持“产业兴县”不动摇,全力推进紫城工业园和蓝塘产业新城两大工业平台建设,大力实施精准招商、项目招商,园区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加快以茶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发展呈现新格局;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加快;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全面落实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压紧压实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安全、农村削坡建房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工作,全力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大局,为推动紫金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1年,紫金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走在全市前列,经济运行呈现稳步增长、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3.29亿元,同比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76.34亿元,同比增长14.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5.3%。
■ 办实事
以学促“做”,破解短板增进民生福祉
“县内血液透析机械相对较少,希望政府能够增加设备,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在1月11日召开的县委书记首场“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座谈会上,紫金县一名尿毒症患者反映,由于透析机不足,患者有时要跑到市区甚至其他地方做血液透析,费时费力又费钱。
了解情况后,县委书记黄春彭要求职能部门会后马上着手调研,全面、准确掌握现有设备和患者情况,并向财政申请专项经费,增加血液透析机械设备,切实缓解患者看病难问题。
定期召开“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座谈会,是紫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紫金县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看病难、出行难、上学难、农村居住安全、饮水难、道路交通安全等重点民生问题,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
聚焦看病难
提供大湾区优质医疗
群众看病更有保障
2021年 5月27日,紫金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为一名85岁患者成功完成首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这是紫金县人民医院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学科建设合作以来,成功开展的一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为今后县人民医院全面开展微创介入手术提供技术支撑。
为提高胸痛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率、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紫金以县人民医院创建胸痛中心为契机,启动紫金县医共体胸痛中心建设,于2020年12月25日建成运行,通过整合总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三级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逐步建成一个一体化、网络化的区域全覆盖的胸痛快速协同救治体系,提高胸痛患者的快速救治水平。据统计,2021年1月至11月,共完成手术440台,不仅为心血管患者提供快捷、安全的技术保障,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而且为广大患者节省了外地就医增加的医疗费、交通费、生活费等额外开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一直是紫金县党委政府努力的方向。近年来,紫金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健康紫金”战略,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设施加快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紫金县不仅组建了县域医共体,还组建了医联体和专科联盟。一方面,紫金县人民医院加强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合作,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远程诊疗、教学查房、科研协助等方式,不断提升牵头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紫金县人民医院以全科医生特岗为契机,派遣心内科、呼吸科、肾内科、消化内科、儿科等专科技术人才下沉到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临床带教、坐诊等,带动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聚焦上学难
缓解学位紧张问题
优质生源回流
2021年9月6日,投资1.5亿元的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下称龙紫实验学校)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当天,近1000名学子走进龙紫实验学校,成为首届龙紫实验学校学生。
建设龙紫实验学校,正是近年来紫金县着力破解县城学位紧张难题的重要举措之一。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国家未来,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紫金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结合县城人口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县城学校布局,谋划新建了一批中小学校。2021年,龙紫实验学校建成开学,在建的佑文中学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520个,有效解决县城学位紧张的难题。
在确保孩子有学上的同时,还要保障孩子上好学。针对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强烈的问题,2021年,紫金开启委托办学新模式,扎实推进紫金中学、龙紫实验学校托管教学改革工作,由龙华区派驻教育团队全面代管紫金中学和龙紫实验学校,通过龙华区托管方式,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引进更多优质资源,创新“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强教育系统“三支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紫金教育教学水平。
自龙华、紫金两地开启委托办学模式以来,紫金教育在龙华精英支教团队的辐射引领下,新培养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共58名,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校园、艺术特色学校各1所,省级艺术特色学校4所,全县教育呈现出“群众评价回暖、优质生源回流、教育质量回升”的良好态势,社会各界对紫金教育振兴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
聚焦饮水难
集中供水全覆盖
群众用上放心水
2022年1月16日,紫金县瓦溪镇高田村442户1912名村民告别饮用山泉水、井水的历史,用上放心、安全的自来水。
瓦溪镇高田村下辖6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552人,没有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前,村民生活用水主要以山泉水和井水为主。
2021年9月下旬,紫金县财政投入305.89万元,启动瓦溪镇高田村集中供水工程,新建水厂、铺设供水管网,入户安装水表。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高田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日供水量300立方米,可满足442户1912名群众饮水需求。
饮水安全事关百姓身体健康,饮水工程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1月11日,紫金县召开县委书记首场“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座谈会,聚焦饮水难、看病难两大问题,以创新服务机制的方式,现场倾听群众代表呼声,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紫金县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全力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2019年底已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中实现集中供水自然村835个;2021年实现集中供水自然村218个;至今已实现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100%全覆盖。
聚焦出行难
南北主干道全线贯通
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现在的兴安路宽敞、平坦,周边环境特别舒适,出行比原来安全很多,我每天晚饭后都会来这里散散步。”家住敏捷珑山源著小区的业主练女士介绍说,之前的兴安路是一条泥泞小路,路面狭窄,凹凸不平,周边居民出行既不方便又不安全。
2021年,紫金县将兴安路扩建项目列入县重点民生工程,并投入2000多万元,启动项目建设。兴安路的建成通车,不仅解决周边5000多名群众出行难问题,更大大提升城南新区的城市品质。
2021年以来,紫金县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城南新区建设提速,县新“三馆一中心”、千家寨生态休闲公园等一批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兴安路、政法路等一批“断头路”打通提升,县城东西走向新过境公路(金源大道)建成通车,南北主干道(安良大道)全线贯通,拉大县城框架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向西延伸、覆盖,县城主城区加快与紫城工业园联动融合发展。
值得高兴的还有,紫金人民群众期待多年的河紫高速建设项目已经启动可行性论证研究,而且紫金有望步入“高铁时代”。2021年12月30日,县委书记黄春彭、县长邓红卫率队拜会中铁二院深圳分院,就深河高铁在紫金境内设立站点相关事宜与该院有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希望该院在深河高铁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在紫金境内设立站点。
中铁二院深圳分院院长黎志国表示,将尽快安排团队到紫金进行实地踏勘,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尽力争取在紫金境内设立站点,满足紫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切实让紫金人民群众受益。
不久的未来,紫金人民群众出行将更加便捷、快速,而且紫金凭借紧邻“双区”和处于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第一圈层的区位优势,必将在加快全域全面“融湾”“融深”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跑出加速度。
聚焦住房安全
消除安全隐患
群众安心居住
没有整治前,紫金县黄塘镇车前村村民张体华的房屋紧靠山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特别是刮风下雨时,一家人睡觉都不安心,担心山体滑坡。2020年,紫金县黄塘镇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张体华房屋进行隐患整治,让房屋远离山体,并在坡侧修建排水沟,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张体华高兴地说:“房屋安全隐患消除后,下雨刮风的时候,政府不用操心,我们一家人可以睡个安心觉。”
做好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整治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举措。紫金县地处山区,农村削坡建房现象较为普遍,点多面广,监控防控难度较大。对此,紫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农村削坡建房风险整治工作列入县“十件民生实事”,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专题研究全县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排查整治工作,制定出台《紫金县农村削坡建房风险排查整治工作方案》,采取多项有效措施进行整治,并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全力统筹资金,按市、县级财政3比7比例积极配备整治补助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充分调动群众自主整治的积极性,对完成治理验收的风险户进行资金奖补。
据统计,目前,全县2021年度整治任务1000户已经如期完成,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全县农村削坡建房风险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排查整治经验在全省住建系统推广。
聚焦交通安全
交通形势持续好转
群众出行更安全
紫金县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与2020年相比,2021年全县发生一般以上交通事故下降34.79%,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好转,2021年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挂牌整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这一惠民成果,得益于地方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持续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在没有整改前,这个路段发生过好几宗交通事故,周边群众出行没保障。”紫金县九和镇五一村的村民反映。
五一村路口因为连续弯道、路面窄,会车时容易发生车辆追尾等交通事故。按照县委、紫金县政府统一部署,县公路事务中心对该路段实施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拓宽路面、加设减速带和设置黄闪灯,通过“工程治理+技防手段”等措施,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必须落实到行动上。紫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针对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2021年9月以来,县委书记黄春彭、县长邓红卫多次召开会议,实地考察,研究部署全县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全面排查近三年来全县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整治建议,落实部门责任,限期完成整改任务。目前,排查出来的重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已经全部完成整改,群众出行更安全。
与此同时,针对近年来重型货车日益增多,群众出行安全受影响的问题,紫金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重型货车管控工作,要求职能部门从严从实管控重型货车,从“人、车、路、企、救”五个方面加强管控,加强重型货车出行路线管控,持续加大运砂车辆专项整治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组稿:本报记者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