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紫金县

紫金县两会明确今后5年工作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

聚焦“七个突出” 加快“三地”建设

2021-11-16 09:37:08 来源:河源日报

793ea3e3f6b294dacbd03484aff9ad07_hyrbs1116005_001_01_s.jpg

■11月9日,紫金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甘建楼 摄

f88d07b83f42218c375a2ae933dac58e_hyrbs1116005_001_02_s.jpg

■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紫金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启航新征程,奋斗开新局。11月8日至12日,紫金县召开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和政协紫金县十一届一次会议,并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

蓝图已绘就,实干开新局。会议号召,全县上下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示范区”“排头兵”建设及县委“12345”总体部署,坚持“稳”字当头、又稳又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突出“六个聚力六个共享”,加快把紫金建设成为“双区”融入服务先行地、产业转移优选地、休闲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奋斗目标 紧扣“六大”目标 实现又稳又好发展

经济发展更高质量:县域经济总量实现大幅提升,GDP年均增长7.5%、到2026年达到18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50亿元,经济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乡村振兴更高成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突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力争202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1年增长47%,推动乡村振兴持续走在粤北片区前列。

生态保护更高水平: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巩固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合理,康养产业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绿色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城乡面貌更加靓丽:深入实施品质县城建设三年提升行动,“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呈现新面貌;镇村规划建设科学有序推进,道路、供水、电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用情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精神文明生活日益丰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治理效能更加显著:平安紫金、法治紫金达到更高水平,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逐步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

【关键词】重点工作 聚焦“七个突出” 开创“七大新局”

1

突出平台建设

推动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

聚力建设效益园区。加快完成紫城工业园首期公共服务商业区等配套项目建设,抓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力建好二期5.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高标准规划建设蓝塘产业新城,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金盛兰优特钢项目投产、产业项目落地、征地拆迁、城市功能规划“五大攻坚战”,推动成为深河科技园紫金起步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力争引进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环境污染小、税收贡献大的项目50个以上、合同投资额300亿元以上,其中超10亿元项目5个以上。聚焦新电子、新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支柱产业,努力培育一批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一倍,培育税收超千万元企业50家以上。鼓励支持45家企业完成技改创新,五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机构5家以上。

打造全域旅游品牌。积极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点成片打造一批文旅综合体项目,“串珠成链”推出一批旅游精品路线,加快“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创建凤安美新省级湿地公园,深入推动“康养古邑·山水茗香”紫金客茶谷茶旅综合体项目建设。积极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加快把紫金建设成为“双区”休闲旅游目的地。

提振消费市场活力。积极创建特色商业街区、商贸功能示范区,加快推动国际商贸物流城等一批重要商圈建设,力争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0家以上。加快建设县电商物流园,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绿色饭店、客栈民宿、农家乐等业态经济加快发展。

2

突出乡村振兴

推动“三农”再上新台阶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力争到2026年新建成高标准农田6.8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7.2万吨以上。加快建立“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到2026年茶叶、水果、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10万亩、10万亩和20万亩,建成农业特色专业镇8个、农业特色专业村59个。全力打造中国蝉茶之乡,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0家,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以上、粤字号农产品60个以上,实现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2家。

全力建设美丽乡村。集中力量推进“九大攻坚行动”,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美丽圩镇建设统筹发力,实施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把圩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提升打造龙窝“彭牌嶂”、九和金光大道等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稳步推进59个示范村建设,力争到2026年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新增特色精品村20个以上。

着力构建惠农机制。扎实推进驻镇帮镇扶村,积极落实粮食生产发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重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农民获得益处,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有效实现途径,建立社会资本与乡村要素的共建互利模式,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建成一批县、镇、村联农基层合作组织。

3

突出“软”“硬”联通

推动“融深”“融湾”

再上新台阶

推动基础设施提速建设。积极谋划建设通用机场、龙汕铁路、紫金至汕尾高速公路,争取广河高铁延伸并途经紫金县、深河高铁在紫金县设站,加快完成紫惠高速公路紫城出口全互通工程;加快国省道项目建设,升级改造100公里县乡公路。规划建设碧道82.7公里,积极推进义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推进重点电网工程建设,升级改造配电网项目164个,加快县城、蓝塘天然气扩网工程建设。

推动城乡融合提质发展。高标准建设城南新区,有序改造秋江小区等老旧城区,加快推进一批市政工程建设,建设城区滨水生态景观工程。紧抓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机遇,锚定蓝塘镇“融深”“融湾”的桥头堡定位,强化功能配套和特色塑造,辐射带动西南片区发展,加快形成南北“双城驱动”的发展态势。

推动营商环境提档升级。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全流程的新型监管机制。普及实施项目全程代办制,推进自然资源领域“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加快建设县政务服务中心,谋划建设“智慧紫金”综合管理平台,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

4

突出项目引领

推动扩大投资再上新台阶

科学谋划项目。围绕“两新一重”建设,加强乡村振兴、道路交通、市政工程、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的项目谋划,力争未来五年新增储备项目150个以上、投资总额突破1000亿元。规范项目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储备项目,加快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梯次推进格局。

强化要素保障。实施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加快盘活闲置低效地块。做好投融资体制改革文章,保障重点项目和重大发展平台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育重点行业领域创新型技能人才。

优化服务水平。继续落实县领导挂钩联系项目制度,实行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分级负责、精准调度,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力促聚飞鑫科技等重大项目投产达产,推动华茂新材料等动工项目早日投产。

5

突出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狠抓“管车、降尘、治污、禁烧、控放”,确保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持续开展“清四乱”“五清”“清漂”专项行动,治理河长190公里,确保东江、韩江流域和集中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标。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快建设生态环境智慧管理平台,完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快推进桉树林退出改造,力争到2026年完成中央财政森林抚育35万亩、高质量水源林抚育15.2万亩。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探索建立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机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绿色生产体系,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环境友好型产业,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6

突出民生改善

推动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

保障底线民生。持续提高特困人员、孤儿、低保、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供养标准,力争五年内建成社会救助站、未成年人救助中心。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力争实现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改善基本民生。加快完成佑文中学、民办学校、金山学校、紫城工业园公办小学等项目建设,改(扩)建蓝塘中心小学、紫城镇三中等一批学校,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争5年内新增优质学位16180个;创新“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造一批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的示范学校。加快推进县精神卫生中心、县第三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

提升品质民生。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县新“三馆一中心”及配套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谋划建设新体育馆,高水平办好系列体育赛事。

7

突出安全稳定

推动治理效能再上新台阶

高站位维护安全稳定。牢固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加强种业、粮食、能源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建成县粮食和救灾救援物资储备仓库。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应急响应、救援保障等体制机制。

高效能推进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推广“五老一贤”和“积分+”等基层治理新模式,高效运转县、镇、村综治信访维稳三级平台,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高标准建设平安紫金。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推广防汛“六问”工作法和森林防灭火“阳山经验”,深入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关键词】自身建设 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心系“国之大者”,加强政治建设。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大政方针,坚决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落地见效。

秉持“依法公正”,加强法治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行使职权,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全力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笃定“干字当头”,加强效能建设。把狠抓落实、狠抓执行摆在突出位置,将事关紫金未来发展、群众关心关注的各项事业抓住、抓牢、抓好。坚持拉高标杆,以钉钉子精神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坚持正向引导,健全效能督查、跟踪问责、绩效考评体系。

激扬“正气清风”,加强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审计监督和司法监督,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组稿:本报记者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