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金融开启助力乡村振兴新征途
铺好金融服务路 绘就美丽新画卷
■人行紫金支行有关负责人率队到紫金茶园调研
■紫金农商银行开展信用村建设试点签约授牌工作
紫金县龙窝镇茶农采茶忙,茶叶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如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已成为“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重大时代课题。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紫金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干净、整洁、舒适的宜居宜游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在全力推进紫金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中国人民银行紫金县支行(下称人行紫金支行)以红色精神为引领,践行“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理念,精准运用政策工具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指导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创新服务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乡村振兴注入充沛“金融活水”,让“金融活水”灌溉乡村大地,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据统计,截至2021年7月末,全县各项贷款余额132.53亿元,同比增长15.99%;存贷比达74.75%,较2018年末增长23.99个百分点。其中,涉农贷款余额72.33亿元,同比增长20.13%,高于各项贷款增幅。
精准运用政策工具 铺就信贷服务路
今年上半年,广东黄花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急需资金周转,人行紫金支行获悉后,立即指导紫金农商银行与该公司对接,并发放100万元的信用贷款,解决该企业的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人行紫金支行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一个关键之举,坚持“聚焦还款压力做减法,支持信用贷款做加法”的工作原则,深入小微企业访寒问苦,宣讲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并巧用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普惠小微企业,重点倾斜支持乡村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纾困解难。
据统计,目前,人行紫金支行已向紫金农商银行发放258.3万元延期还本付息支持计划激励资金,对其办理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的2.58亿元贷款进行奖补,惠及129家小微企业;向紫金农商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资金1117万元,撬动其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2794万元,惠及67户普惠小微主体,有效缓解了乡村传统产业小微企业贷款的还本付息压力和缺乏抵质押担保的难点痛点。
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铺就绿色发展路
近年来,紫金以茶叶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异军突起,不仅荣获“全国茶业百强县”,而且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超5万亩、产值超10亿元,紫金蝉茶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并获评为最受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喜爱的区域公共品牌,“紫金蝉茶·蜜香万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突破35亿元。
在紫金蝉茶异军突起的这几年,少不了紫金县金融系统的助力。近年来,人行紫金支行通过窗口指导与约谈、专项信贷政策效果现场评估等措施,指导紫金金融机构根据茶企经营模式特点,创新推出“蝉茶贷”“茶叶e贷”“龙头贷”等特色产品,助力紫金打响“紫金蝉茶”区域公共品牌,其中“蝉茶贷”产品被评为2020年度广东绿色金融创新优秀案例。据统计,截至2021年7月末,紫金县银行机构累计发放茶产业相关贷款412笔、金额约1亿元。
在助力全县茶产业发展的同时,人行紫金支行督促紫金县银行机构以生产优质蝉茶为重点,进一步发挥金融引导资源配置优势,推动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科普教育、养生养老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产业模式,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进一步支持企业扩大经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积极建设高标准茶叶加工基地,助力茶企做大、做精、做强,让“绿叶子”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推动茶农共同致富的“金叶子”。
承龙嶂龙王绿茶旅基地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作为紫金县茶旅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承龙嶂龙王绿茶旅基地每年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2020年,承龙嶂龙王绿茶旅基地茶产品销售已破72吨、营业收入2189万元、利润198万元,带动就业岗位150个,促进贫困户人均增收1.5万元。
科学施策排忧解难 铺就扶贫信用路
只要信用良好,贫困户也可享受惠民信用贷款。
2020年以来,人行紫金支行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创建信用村镇推进河源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河银发〔2020〕38号),主动担当作为,积极谋划统筹,深化农村“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创建,推进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更新和信用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地推进全县信用村镇建设,并配套推出“惠民e贷”等适合农户生产生活特性的信用贷款产品,解决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截至今年7月末,全县完成农户信用建档共4700户,覆盖16个镇、91个行政村,授信额度达2.86亿元。
同时,为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造血”作用,缓解贫困户贷款难、利率高、风险大等现实问题,人行紫金支行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新路径,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支持,鼓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致富能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加大金融支持产业化扶贫力度。
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分别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303笔、282笔、302笔,金额分别为1190.8万元、1131.7万元、1486.52万元;2021年1月—7月,累计发放50笔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金额270.5万元。截至7月末,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余额2200.33万元,惠及937户脱贫户。
移动支付延伸农村
铺就便民服务路
近年来,乡村变美的同时,群众生活也更加便利。
为加快推进辖区普惠金融进程,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距,人行紫金支行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指导和组织金融机构加快拓展“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智慧医疗”等移动支付应用场景,以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有效推动了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农村地区延伸。
今年初,人行紫金支行积极联接紫金县粤运公司,为紫金往返东莞、深圳和宝安等线路班车搭建“智慧客运”,将“云闪付”运用到交通领域,群众再也不用为没有零钱或忘带公交卡而烦恼,出行更方便快捷。
记者了解到,人行紫金支行今年启动建设九和、龙窝、古竹、黄塘4个移动支付示范镇,从“衣食住行”全方位提升乡村支付结算的便利性。据统计,2021年1月至7月,4个示范镇建设了具备移动支付功能的76个行政村助农取款服务点,“云闪付”移动支付交易17307笔,同比增长104倍;交易金额达6.9万元,同比增长69倍,乡村移动支付服务环境正加快改善。
聚焦传统非遗文化
铺就文化振兴路
众所周知,紫金有“三宝”:铁锅、辣椒酱、竹壳茶。其中,拥有600多年历史的紫金县铁锅制作技艺,于2015年被列入河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载道,金以融通。人行紫金支行积极探索金融服务文化、文化与金融融合共赢的发展模式,为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以金融“因子”点燃乡村振兴文化“火种”。
今年以来,紫金县著名品牌“源金宝”铁锅生产商——紫金县雁鸿五金有限公司,为了提高生产效能,急需资金改善厂房条件和购置先进生产设备。人行紫金支行获悉情况后,及时指导金融机构上门对接,向该公司发放信用贷款52万元。在信贷资金的支持下,该公司重回良性发展轨道,产品年产量达5万多口,总产值达2000万元。
该公司有关负责人陈岸南感叹道:“当初如果没有金融支持,我们的铁锅事业就不会做得像今天这样红火。”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金融机构义不容辞。人行紫金支行表示,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红利政策,督促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紫金农商银行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贷”出美好生活路
今年以来,广东紫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紫金农商银行)坚持“勤劳金融”,在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支持紫金乡村振兴。
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紫金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434183.26万元,比年初增加7649.91万元,实现持续增长,占比达81.36%;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8179.36万元,比年初增加5814.17万元,增速达4.3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98个百分点,占比达25.89%。
一是坚持“勤劳金融”,做实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紫金农商银行以“党建+普惠金融户户通整村授信”工作为切入点,与地方政府携手开创“你帮我,我帮你,共促乡村振兴”的政银合作新模式,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户户通”“扫街、扫铺、扫村”工作,丰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内涵,先后在龙窝镇彭坊村、蓝塘镇砂塘村开展紫金县政银合作普惠金融户户通暨信用村建设,并签订整村授信协议,整村授信额度合计2000万元。目前,已授信户数155户、预授信额度775万元。
二是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助力乡村特色产业振兴。紫金农商银行落实绿色信贷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通过加大信贷资金投放,进一步支持企业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积极建设高标准茶叶加工基地,并引导茶产业与旅游、文化、科普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走“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绿色发展道路,助力紫金茶产业做大做精做强。截至今年6月末,紫金农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3917.80万元,比年初增加1897.80万元,增速达93.9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91.54百分点。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有效畅通服务乡村振兴渠道。紫金农商银行结合网点覆盖各乡镇的优势,以一个网点为驻点,不断向外延伸,从县城到乡镇街道、行政村,形成错落有致的梯度布局,网点和机具覆盖率达100%,助农取款点覆盖至全县各行政村,有效畅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渠道。
同时,紫金农商银行还与紫金县第二人民医院(蓝塘中心卫生院)合作,成功上线“智慧医疗”移动在线缴费系统。该系统可为广大患者提供门诊挂号、门诊缴费、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健康档案等服务,并可以免费签约家庭医生,大大减少患者的就医时间,让广大群众就医更加便捷。
四是创新信贷产品,丰富乡村振兴配套服务品种。紫金农商银行先后创新开发了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蝉茶贷”“生猪贷”和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复工贷”,纯信用贷款方式支持普惠小微发展的“诚信贷”“信誉贷”等信贷产品,完善金融供给,丰富稳企业保就业信贷品种。截至今年6月末,“生猪贷”贷款余额1790万元,“复工贷”贷款余额59275.27万元,“诚信贷”贷款余额2633.27万元,“信誉贷”贷款余额1609万元。
■组稿:本报记者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