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发展新模式 策马扬鞭再出发
紫金县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紫金县中小学首届阅(朗)读节活动。
■秉承“积极教育+三个六” 教育理念,打造书香校园。
■紫金县首个绘本馆
■紫金县“积极教育研究联盟”成立。
核心提示
近日,紫金县委、县政府大胆创新,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启深圳龙华帮扶紫金教育委托式办学新模式。深圳龙华区将派48名专家型教师天团进驻紫金,把先进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复制”到紫金,变“输血”为“造血”,促进紫金教育快速发展。
近年来,紫金县勇于开拓,提出了符合紫金实际的“积极教育+三个六”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思路,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充分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教育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今,该县再次扬起了教育改革的大旗,全面加速紫金教育“融深”“融湾”,推动紫金教育大突破、大进步,进入振兴发展黄金期。
提炼“积极教育+三个六”
教育理念日臻完善
紫金县素有崇尚文化教育的传统,在艰苦的环境中,紫金人勤劳耕作,繁衍生息,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明,花朝戏、紫金八刀汤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有力的佐证。
近年来,该县继承崇文传统,大胆探索,积极推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炼出了“积极教育+三个六”教育理念与工作思路新构架。据了解,“积极教育+三个六”是指在“积极教育”核心理念的指引下,形成以“六大工程”为主要抓手、以“六大攻坚战”为突破口、以“六大制度体系”为支撑点的独具紫金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思路。
“这些教育理念与工作思路,是在各级领导深入调研、广泛借鉴和广大师生共同探索形成的,是符合紫金教育实际的宝贵财富。”紫金县教育局局长黄汝荐说。
2018年8月,紫金县委、县政府根据当时实际,提出了实施“六大工程”的工作思路,包括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优质提升工程、利教惠师工程、教育资金管理优化工程和“四新型”机关建设工程。
“六大工程”的提出,引发了对紫金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探索。2019年9月,紫金县教育局通过认真调研,形成了以打赢“六大攻坚战”为突破口的工作思路,即打通“最后一公里”攻坚战、教育资源优化提升攻坚战、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攻坚战、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攻坚战、完善学校(幼儿园)的后勤设施和管理攻坚战及促进教育公平公正攻坚战。同年10月,该局在“六大工程”与“六大攻坚战”的基础上再次提出了“六大制度体系”建设的思路,即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考评制度体系、学校(幼儿园)后勤管理制度体系、“三支队伍”管理考评制度体系、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教科研训管理考评制度体系和教育督导督学管理考评制度体系。
黄汝荐认为,教育发展“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单有“三个六”具体措施还不够,还得有核心理念引领。经过不懈努力,该局引进了深圳市龙华区“积极教育”这一个核心理念,并与“三个六”工作思路有机融合,形成“积极教育+三个六”工作架构,进一步明晰了紫金教育振兴发展方向。如今,该县再度引入委托式办学新模式,将紫金教育改革引向纵深发展。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办学条件大幅改善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紫金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战略,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发展教育。
据了解,该县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为契机推进教育硬件提升,加快新、改、扩建中小学校舍和设施设备更新完善。据统计,该县新建校舍项目31个,新建城南新区幼儿园(公办)1所,维修校舍项目8个,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县城小学各5所,稳妥撤并小规模学校(教学点)27所,建设中小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8间;新增一大批多媒体课室、学生电脑室、电子阅览室等;全县中小学宽带接入率达100%,校园“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全面实现。此外,该县中小学消防、直饮水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建成A级食堂50间,全县中小学(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系统也在全市率先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该县通过信息化资源提升工程配置好教育资源,推进现代化进程。据了解,近年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1.32亿元,配置多媒体教育教学设备,引进企业微信系统,推行视频会议、在线考勤审批,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疫情期间,该县率先全面推行线上教育,不断丰富教师网络教学经验。此外,该县还成立紫金县教育信息工作小组,培养教育系统信息化领军人物;试点推行“学乐云”“101”智慧教育平台,形成了以点带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格局。据2020年11月调查数据反馈,该县教育信息化满意度由2019年的63.43%提高到95.04%。
搭建“一建一考三平台”
师资建设成效显著
教师强则教育兴。紫金县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一建一考三平台”,狠抓教师管理、培训,加快教师成长成才。
“一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紫金县持续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工作,厚植师德涵养、发挥标杆示范作用。近3年来,该县共评选表彰“师德标兵”50名,获市级以上“最美家庭” 5 人、“最美教师” 8 人、“广东好人” 5 人。
“一考”规范教师管理。紫金县通过强化考核,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据介绍,该县实施学校管理、教学、德育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运用在教师资格认定、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环节,形成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的良好氛围。
“三平台”促成教师成长。该县积极搭建教师“三个成长平台”,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强师工程”“青蓝工程”等师资提升工程,不断加强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力度。近3年来,该县建立县级以上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14个(含省级名师工作室、市级名校长工作室各1个),培养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一大批。全县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0%左右。同时,该县高度重视校长队伍建设,通过强化培训、人才建设、交流竞聘、考核调岗等方式,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2018年以来,该县培育县级以上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4名;培养县级以上名校长40名。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开阔教师眼界。紫金县主动对接、积极引入大湾区特别是龙华区的先进教育经验做法,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近年来,该县遴选了38名教师作为紫金教育未来领军人才的培养对象,选派803人次的名校长、教研员、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龙华进行系统理论培训和跟岗学习,成立了“心理健康讲师团”和“家庭教育讲师团”。同时,深圳市龙华区也派出近百名教师到紫金支教,派出一大批名校长、专家和名师到紫金开展讲座和示范课。去年,紫金县教育局与深圳龙华区等“一区四县”教育部门成立“积极教育研究联盟”,两地合作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龙华区教科院与紫金县教师发展中心实现了全面对接,该县有28所学校与龙华区名校结对帮扶。
实现三个“回”
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在“积极教育+三个六” 教育理念与工作思路引领下,紫金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取得了较快发展,教育教学等取得了较大进步,实现了群众评价的回暖、教育质量的回升和优质生源的回流。
学前教育服务体系覆盖城乡。据介绍,该县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98.12%。“5080”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全县公办幼儿园(含公办性质)幼儿在园人数达50%以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80%以上,学前教育初步实现普惠发展。
义务教育强化“防流控辍”措施,守牢入学率和巩固率“双牢”底线。十三五期间,该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100%和98.65%以上。新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实现特殊学校零的突破,为大部分残疾智障学生提供了享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教学成果丰硕。紫金县率先成立县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全县教师培训及教学研究工作。围绕“三环”“四学”“五导”,该县深入开展“课改”活动,基本消除“满堂灌”“满堂问”的落后教学现状。此外,该县通过名师示范课、研讨课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方式,积极探索基于培养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全面确保国家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落实落细,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据统计,近年来该县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中,获省级以上表彰5人,市级表彰123人,县级表彰993人。在省、市、县举办的运动会、艺术展演、书画比赛、校园足球联赛等活动比赛中,该县共有100多人次获奖励,其中省级以上奖励20多人次。该县进入全市100优义务教育学校,从16所增加到30所,荣获各类示范学校、特色学校、文明校园达50多所。其中,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示范校”,紫金县城第一小学、紫金县城富士康希望小学、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蓝塘中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紫金县城富士康希望小学、紫金县义容中学获评“广东省书香校园”。
延伸阅读
县教育局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扎实为群众办实事
紫金县教育局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积极举办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据了解,该局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包括七大实事,即解决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问题、特殊教育送教下乡、贫困学生资助精准扶助工作、家庭教育讲师团进校园进家庭活动、我为留守儿童送温暖、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明交通我先行。
据介绍,该局将解决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问题,细化为5项具体工作,分别是新建城南新区幼儿园(已基本完成)、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佑文中学(强力推进中),改扩建荷光小学等9所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和紫城三中(有序进行中)。这些新建、扩改建工程项目完成后,可增加8520多个学位,有效解决入学难的问题。
据统计,该县开展的送教下乡活动中,共涉及16个镇,258个学生对象,每星期每个学生安排2次,一共约有10320次,送教主要涉及康复训练和学科基本知识和心理健康辅导。
■文/图 本报记者 周天意 邹茹玉 通讯员 黄冠坪 甘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