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紫金县

紫金县南岭镇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秀美南岭 绿谷茶香

2021-08-12 10:42:47 来源:河源日报

■南岭镇大力发展茶产业,为全镇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南岭镇革命烈士陵园,被列为紫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核心提示

南岭镇因境内众多高山大岭而得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南岭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紫金“两地”建设目标,坚持生态立镇、文化活镇、产业兴镇,构建“党建+”工作机制,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努力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2017年,南岭镇被评为广东省茶叶专业镇;2018年,南岭镇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2019年,南岭镇庄田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南岭镇彩头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南岭镇简介】

南岭镇地处紫金县东南部,距离紫金县城60公里,辖区总面积100.2平方公里,区域内有紫金县第一高峰——武顿山,还有文笔峰等自然景观,拥有客家擂茶文化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德先楼、紫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氏总祠等。

南岭镇红色资源丰富,有紫金县总农会会长钟一强故居、南岭乡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南岭烈士陵园、红军桥、红军医院等红色资源。其中,钟一强故居被列为紫金县不可移动文物,南岭乡苏维埃政府旧址被列为紫金县文物保护单位。修建于2015年的南岭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集中安葬了南岭籍烈士184人, 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烈士33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烈士147人、解放战争时期烈士1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烈士3人,被列为紫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产业兴镇

万亩茶园助力乡村振兴

好山好水出好茶。作为省级茶叶专业镇,南岭镇利用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打造绿色生态茶园。

记者在南岭镇庄田村看到,时值夏季,一大批农户在田间采茶。“农闲时,在茶山兼职采茶,每天收入100元,用于贴补家用,觉得挺好的。”庄田村村民说。

发展茶产业为全镇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据南岭镇党委书记魏新福介绍,目前,南岭镇茶叶种植面积近万亩,有1200多户共3000多人从事茶叶种植,每年产值达9500万元,占全镇农业经济总收入92%;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其中41家种植茶叶;省级名牌产品2家,省级龙头企业——紫金县金丰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有茶叶类注册商标9个。

为了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南岭镇还制定了《南岭镇产业扶持方案》,从资金上、政策上、技术上给予企业和农户帮扶。目前,南岭镇种植无公害蔬菜500亩、中药材100亩、李子500亩、水稻6000亩,多个产业初具规模,“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接下来,南岭镇将继续抓好党建工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打造生态茶园的目标,以茶叶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实施主体,引导茶农科学种植,积极探索开发茶园旅游项目,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让绿水青山变成农民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

生态立镇

天然禀赋造就“天然氧吧”

南岭镇背靠市级自然保护区武顿山脉,地处韩江发源地,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达80%,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走进南岭镇彩头村,一条小河从村中流淌而过,哗哗的流水声十分悦耳。岸上,三五老人坐在竹房子里休憩聊天。远处,巍峨的武顿山“摩天接云”,主峰海拔1233米,是紫金县内第一高峰。武顿山有大、小武顿两峰,山上有“摇剑石”“磨子石”“鸡啼石”“狗头石”“蜡烛石”等景观,山腰有“画眉磜”瀑布。立于山巅,可远眺陆丰、海丰、惠东县三县(市)风景,是不少徒步爱好者的佳选之地。

“一直以来,南岭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把守护好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连续九年无发生森林火灾,并全面落实河长制,常态化巡河护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魏新福说。

为了保护水源,南岭镇对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实行“零容忍”,长期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在庄田村、彩头村、王告村各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此外,南岭镇还积极开展推进“干净整洁户”“美丽宜居户”和“党员示范户”等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发展乡贤文化,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文化活镇

特色资源融合串珠成链

在南岭镇高新村,一座纪念碑矗立在风光秀丽的山顶,那里集中安葬了184名南岭籍烈士。南岭烈士陵园纪念碑建于2015年,2018年5月,南岭镇委、镇政府于陵园正前方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列为紫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除南岭烈士陵园外,这里还有紫金县总农会会长钟一强故居、南岭乡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红军桥、红军医院等红色资源。1923年南岭成立了乡农会,钟一强任会长,并在炮子、南岭等地组织成立农民自卫军;同年12月1日,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在炮子成立,钟一强任主席。

此外,在高新村还有一处独具特色的建筑,名为“德先楼”,已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德先楼始建于清朝末年,历经30多年建成,全屋采用花岗岩条石与砖瓦木结构建筑,有房间122间,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德先楼背靠山坡,面朝田野,旁边是蜿蜒清澈的小河,和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环境幽静,仿佛走进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世外桃源。

德先楼造型独特,在客家围龙屋中独具一格,上下栋有落差联结成一体,厅堂错落有致,采光良好,是考察南岭近代历史文化的实物证据。游览德先楼,还能品尝当地现磨的擂茶,了解擂茶文化。

魏新福说,南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除上述资源外,还有文天祥屯兵遗址、明代彩头古道等人文古迹。接下来,南岭镇计划将红色景点、客家文化、人文古迹连点成片,与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紫金县苏区镇、惠东县高潭镇串珠成链,凝聚合力发展乡村旅游,讲好南岭故事。

■组稿:本报记者 王亚娇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