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紫金县

荒山变银山 茶叶成金叶

——紫金县以“红色+绿色”走好乡村振兴路

2021-07-20 11:04:13 来源:河源日报


■紫金客茶谷的茶山风



■文:本报记者 刘永菲

■图:本报记者 冯晓铭

“奋斗百年路·老区焕新颜——走进广东革命老区”采访团第二站来到紫金县。紫金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留下了彭湃、周恩来、徐向前、刘琴西等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谱写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和第四师并肩作战的壮丽诗篇,也给紫金县留下了光辉的历史遗迹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红色胜地,紫金县正以红色精神为引领,以“新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大无畏的革命奋斗精神,在荒山起新城,将茶山变银山,走出了一条“红色+绿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

红色资源助力老区建设

血田遗址、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农会旧址、红军纪念亭……在紫金县苏区镇,20处革命旧(遗)址像一颗颗红珍珠点缀在以炮子村为中心的方圆1公里范围内。“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原是黄布大地主黄振云的粮仓,在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这座房屋外墙被刷成红色,象征红色革命政权,因此当地群众称之为‘红屋’”。当天,记者一行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这座饱含历史的“红屋”。

苏区镇原名炮子乡,是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以“苏区”命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最早建立农会组织、农民武装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也是早期中共紫金县委、紫金县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94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紫金县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二六”武装暴动,从此揭开了武装斗争、红色政权和反“围剿”系列的积极探索。

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紫金县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旧)址和红色文化。近年来,苏区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史料详实的红色教育基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启动了苏区革命旧遗址群整体提升项目和国家3A级景区创建,累计投入1500万元用于征地和工程建设。目前,首期工程中的苏区农民运动陈列馆、练兵场、体验区、市政道路等工程已完成建设任务。

徒步在苏区,游客一路走一路学,既领略了田园风光,重温了艰难的革命岁月,也给当地带来了人气和绿色发展机遇。目前,每年前来苏区进行红色研学、红色旅游、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人数达上万人。

红色精神引领绿色发展

生生不息的红色资源,为老区的建设注入强劲动力。站在紫金客茶谷举目远眺,层层茶树缠绕山间,茶香四溢;三五游客漫步观光栈道,闲适惬意……一幅生机勃勃的茶山风光,惊艳了采访团一行。

紫金是中国茶叶百强县,有600年的种茶历史。但在过去,受交通、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影响,紫金茶主要以分散种植、初级加工为主,市场竞争力不强、占有率不高。为探索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把紫金“八山一水”的生态优势变成生态经济。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科学研判,将具有传统种植历史的茶叶作为紫金县的主要“绿色经济”产业,从培育良种、规范种植、标准管理、打通市场、提升品牌等方面入手,短短几年时间,紫金茶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大转变。紫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伟东介绍,通过科学发展,全县茶产业种植面积从2015年的1.8万亩增加到2020年的5.03万亩;2020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0.06亿元,带动农户4305户,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8515人,户均年增收11075元,5791名脱贫户享受茶产业发展红利。

紫金茶不仅促进群众增收,带动群众致富,还打出了自身独有的品牌。“紫金蝉茶”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大湾区最受消费者喜爱区域公共品牌”,连续蝉联“广东十大好春茶”榜首,紫金茶区域品牌价值达34.8亿元,已经成长为广东三大名茶之一。同时,紫金县秉持“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发展理念,积极打造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茶旅融合发展新路。2020年,紫金县茶山游共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近3亿元。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