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紫城镇:砥砺奋进谱华章 昂首阔步迈新程
■位于紫城镇的紫金革命烈士纪念碑
■紫金县加快推进县城提质扩容,提升城市品位。
【紫城镇简介】
紫城镇既是紫金县委、县政府驻地,也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被评为省定中心镇、省文明镇、省卫生城镇、省教育强镇。全镇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辖12个社区、31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
【红色档案】
紫城镇红色资源丰富,有众多革命史迹,主要包括:紫金县劳动半夜学校、新学生社、中共紫金县小组旧址,紫金县农民协会旧址,紫金县总农会、紫金县学生联合会旧址,中共紫金县特别支部、共青团紫金县特别支部、紫金县武装暴动委员会指挥部成立旧址,紫金县人民政府、紫金县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紫金县工农革命军大队队部旧址,紫金县青年联合会、《紫金山小报》编辑部旧址,紫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刘尔崧纪念馆,刘尔崧、刘琴西、刘乃宏、赖炎光、钟灵、钟子廉等革命烈士故居。
盛夏的紫金县紫城镇,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放眼望去,园区发展朝气蓬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紫城镇正在为助推紫金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重要承载区、优质生活重要承载地,全面积极地贡献着紫城担当。
聚焦平台建设 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走入紫金县紫城工业园,只见园区内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干劲十足、生产繁忙有序,处处彰显紫金发展新速度。紫城工业园不仅是紫金稳投资、促增长的“压舱石”,还是紫金全域全面“融深”“融湾”的主平台。
近年来,紫城镇进一步聚焦紫城工业园、紫龙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城南新区等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平台集聚效应,打造融入“双循环”重要载体,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2017年,作为全省57个工业园中唯一实现“当年征地、当年获批、当年建设、当年开园”目标的紫城工业园,短短三四年间,不仅完成了园区首期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工作,而且二期扩园正在加紧推进,不断成熟的紫城工业园已经成为广大客商抢滩布局的重要平台。工业园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紫城镇广大党员干部的默默付出。
山路蜿蜒,青山环绕。走进紫金县紫城镇蓝坑村的紫金“客茶谷”,只见处处茶树叠翠,景色宜人。目前,紫金“客茶谷”已种植茶叶2000亩、油茶1000亩,未来将扩大至1万亩。根据规划,紫金“客茶谷”将打造多彩茶园、林下茶种植、生态康养、客茶产学研及体验等七大功能区,打造集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公园,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奔康。
紫城茶产业有更大的格局。紫城镇以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为契机,致力于将紫龙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为紫金县茶叶产业园的核心示范区,打造多彩客茶体验区、客家文化风情区、客茶产学研区、乡村田园综合区、林下茶种植区、户外运动拓展区和生态康养度假区七大功能区,营造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公园,打造成为该县茶叶种植管理、加工制作技术的培训基地,建设成为该县茶业发展核心区和万亩茶旅综合体。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焕发新貌
孟夏时分,清风拂面。站在紫金新修建的过境路附近的山上,俯瞰紫城镇,只见青山绿水、高楼林立、道路通畅,整个县城一片和谐美丽的景象。
近年来,紫城镇通过建设一大批城建项目,城区路更宽敞、路灯更亮、服务功能更完善、环境更美,人民幸福指数得到大幅度提升。
现在的紫城镇,景更美了,水更绿了,居住环境更靓了,人与自然也更和谐了。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行走在宽敞通畅的道路上,徜徉在绿意葱茏的公园里,漫步在亮丽整洁的居民小区中,无不为紫城镇的秀美、宜居而发出赞叹。
据介绍,近年来,紫城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稳步推进县城提质扩容,县城框架有序拉开。随着新过境路的建成通车、安良大道以及中心城区道路的改造扩建,县城道路骨架逐步拉开,“南北贯通、东西通畅”的县城发展雏形初显。县城功能逐步完善。城南新区规划加快修编完善,千家寨生态休闲公园首期工程建设完成,二期主入口广场等工程加快建设,品牌房地产建设、景观绿化等重点工程扎实推进,中心城区城市化进程提速增效。
增加幸福指数 民生事业稳步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紫金县佑文高级中学,只见工地上机器轰鸣,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紫金县佑文高级中学由紫金县外出乡贤罗佑文出资建设,目前已完成学校专家楼等工程建设,其他建设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该校将于明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近年来,紫城镇坚持共建共享,稳步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做到人民有所需、政府有所为。加快推进紫城三中改扩建项目,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城南幼儿园,稳步推进佑文高级中学、民办学校等项目建设。
加大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力度,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工作,完善镇、村远程医疗平台和空白村乡村医生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补齐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短板,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补齐文化设施短板,提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等级,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坚持就业优先,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工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稳步推进敬老院提升改造工程,有序配合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逐步推行“社工+志愿者”协同服务模式,全面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乘风破浪潮头立,奋进担当勇作为。当前,紫城镇广大党员干部活力迸发、气势如虹,服务企业干劲十足,征地拆迁拼在一线,乡村振兴提速提效,正在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道路上全速奔跑,努力把紫城镇打造成产城人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型强镇。
■组稿:本报记者 苏勇军 田红秀
冯晓铭 特约记者 黄从高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