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紫金县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百姓幸福指数节节高

2021-06-29 10:28:55 来源:河源日报


■紫金中小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教学水平大幅提升。

■升级改造后的蓝塘中心卫生院(紫金县第二人民医院)为基层百姓提供了优质医疗服务。

■绿色引领紫金高质量发展,高速推进全域全面“融深”“融湾”。

核心提示


“十三五”期间,紫金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理念,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发展成果惠及百姓,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高。


民生领域支出一直是紫金县公共预算支出的重头戏,特别是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支出,更是重中之重。据统计,“十三五”期间,紫金新(扩)建校舍项目39个,新增学位3450个,比“十二五”期末增加15%;建成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和县120指挥中心,完成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和18间基层卫生院整体搬迁及升级改造,新(改)建村卫生站216间,新增床位450张,比“十二五”期末增加24.3%;累计投入87.8亿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新增高速公路60.5公里,改造国省县乡道103.5公里,并成功入围全国第一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稳就业保民生,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现大病保险救助范围全覆盖,打击犯罪成效稳居全市前列,成功抵御重大洪涝灾害,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医疗:


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群众看病更实惠


“没想到,这里的就医环境那么好。最重要的是报销比例高,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今年1月,紫金县凤安镇居民张庆开在惠州做完手术后,转到蓝塘中心卫生院(紫金县第二人民医院)继续治疗。


张庆开的儿子告诉记者,如果继续留在惠州治疗的话,费用较高,家庭负担重不说,而且离家较远,不方便家人照顾。经过了解,紫金县第二人民医院符合转院各项要求,所以直接转到该院继续治疗。没想到,这里的就医环境这么好,而且医生、护士特别负责。看到父亲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他心里特别高兴。


张庆开的主治医生说,医院没有升级建设前,像张庆开这样的病人根本不敢接,因为设备、技术等条件不具备。


据了解,蓝塘中心卫生院没有升级建设前,蓝塘镇包括周边几个镇的群众看病会选择到惠州、广州、深圳或市区的医院,不仅看病费用高,而且来回奔波,特别不方便。自从紫金县第二人民医院升级建成后,就医环境全面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大大提升,就医人数大幅增加。


要做到大病不出镇,关键要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2020年5月,作为广东升级建设的47家中心卫生院之一,蓝塘中心卫生院完成升级建设并整体搬迁,挂牌紫金县第二人民医院。


过去,蓝塘中心卫生院环境简陋狭窄,建筑面积仅4500平方米,开放病床仅100张。现在,医院面积增大了近6倍,开放床位数翻了一番,设置了内科、外科、新生儿科、皮肤科、口腔科等。


不仅是软硬件条件全面升级,社保政策也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群众在紫金县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看病报销的比例高达92%。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紫金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民生保障,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紫金县筹集15亿元建设资金,加快重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补足医疗卫生短板,推动全县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再转诊”的就医新模式,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运行效率,群众看病就医便捷度和实惠度进一步提升。


教育: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教学实力不断提升


正在建设中的紫金佑文中学,将于2022年6月30日前建成投入使用。该项目用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可容纳120个教学班(其中高中部90个班、初中部30个班),可接纳学生6000人。


2018年,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紫金县委、县政府筹划建设一所完全中学,此举得到杰出乡贤——惠州大亚湾东正实业集团董事长罗佑文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无偿捐资5亿元兴建佑文中学,成为紫金县建县以来最大的单体教育项目,也是紫金县外出杰出乡贤独资捐建的最大民生项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教育为先。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在全力打赢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的同时,提出了振兴紫金县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大力向教育领域倾斜,全面改善农村教学基础设施,提升全县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确保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推动紫金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据统计,近年来,紫金统筹利用各级各类义务教育建设资金5480.65万元,实施初中工程、全面改薄、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其中新建校舍项目32个、维修校舍项目7个;利用创建“教育强县”和“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契机,投入资金1.3434亿元,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2262套,建设学生电脑室109间、电子阅览室87间,购置图书114.54万册。


全面改善和提升教学条件的同时,大力引进优秀教育人才,优化教师队伍配置。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县补充教师416人,通过县内公开竞聘选拔中小学校长21名。2018年,对初中学校288名学科富余人员,通过分科目考试,并根据缺编学校紧缺学科教师情况,进行学科对口优化配置,解决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同时,大力实施教育人才工程,发挥人才的引领辐射作用。近年来,紫金县评选出县级学科带头人11人、骨干教师282人、县级名师5人;评选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4人,市级名校长、名师37人;培养特级教师4人,获国家级、省市表彰49人;建立“三名”工作室12个。全县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0%左右,形成了以特级教师、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市县级骨干教师、乡镇骨干教师为层级带动的骨干教师梯队。


交通:“内畅外捷”路网引领百姓致富奔康


近年来,紫金全力打造的“内畅外捷”交通路网,已经成为引领紫金经济社会发展的致富路、产业路、旅游路、振兴路。


2015年12月30日,汕湛高速公路紫金段建成通车,紫金结束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2020年1月1日和2020年12月28日,河惠莞高速公路龙川至紫金段、紫金至惠州段分别建成通车。至此,广东再添一条出省新通道,河源新增一条通往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快捷通道,河源交通特别是紫金交通“融深”“融湾”全面提速,紫金全域全面“融深”“融湾”驶入快车道。


“外捷通道”加快构建的同时,“内畅路网”加快完善。


早在2017年,紫金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成为全市第一个夺取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县区。近年来,紫金县在巩固和提升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成果基础上,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筹资5亿元打造“畅安舒美”农村路网,实现“村村通”公路,农村公路互联互通,让农村公路实现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畅”的转变,成为脱贫致富的“发动机”。


2019年12月19日,紫金镇村客运正式开通,首批20辆镇村客运车辆投入使用,农村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近年来,紫金县聚焦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城乡交通服务体系,强化道路运输管理,全面提升城乡交通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品质更优、效率更高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路通财通。紫惠高速公路通车的好消息大大振奋了正在热火朝天建设的蓝塘产业新城和已初具规模的紫城工业园入驻项目,因为通车后将大大降低运输成本,还能带来更多商机和发展机遇。紧邻粤港澳大湾区的蓝塘,距惠州市区50公里,至惠州平潭机场、河源高铁东站均在30分钟车程以内,汕湛与河惠莞高速公路贯穿蓝塘境内都设有互通口,便捷的交通路网将为蓝塘产业新城建设,为蓝塘建设成现代产业新城、县域副中心提供强劲动力,增添市场信心。


路通百业兴。紫金不仅拥有红色文化、温泉养生、绿色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等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而且近年来紫金瞄准大湾区市场,大力发展“四子”(“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产业,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地,对接大湾区优质农产品需求。高速公路不仅串起紫金县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对接的要素链、创新链和产业链,也将带动紫金温泉养生旅游、乡村旅游、“四子”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打通粤东北山区特别是紫金人民脱贫致富奔康的“高速路”。


■组稿:本报记者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