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紫金县

紫金县瓦溪镇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全力打造大湾区“后花园”

2021-06-16 09:30:57 来源:河源日报


■瓦溪镇正在全力打造大湾区“后花园”。

核心提示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美田弥望,屋舍俨然;草木葳蕤,花香馥郁……经过了连日雨水的滋养,紫金县瓦溪镇愈发生机盎然。


近年来,紫金县瓦溪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党建+”为工作抓手,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积极作为、砥砺奋进,组织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提质等重点工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动乡村振兴任务落地见效,打造县域经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后花园”。


【瓦溪镇简介】


瓦溪镇位于紫金县中部,地处秋香江中游,距县城18公里,东邻龙窝镇,西连义容、九和镇,北毗紫城镇,南接惠东县宝口镇。全镇总面积2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7万亩、山地面积27万亩;下辖1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3.69万人。全镇有30个党支部、1139名党员,是广东省教育强镇、紫金县文明镇、紫金县教育先进镇。


坚持党建引领 激活乡村振兴“原动力”


在瓦溪镇四联村,这里的党建文化长廊时常吸引村民驻足观看学习。记者现场看到,这个党建文化长廊建设在村党员活动中心和村小学旁,包含了十个方面历史成就、历史使命、党章党规等多项内容。


“党建文化长廊是切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塑造团结稳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四联村党支部书记李罡介绍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实施“头雁”工程中,瓦溪镇坚持选拔党性强、积极性高、致富能力强的年轻党员进行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推进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引导村“两委”干部报读大专学历教育班,提升学历,强化理论水平,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目前,瓦溪镇正在报读大专班的村“两委”干部有5名。


同时,瓦溪镇不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作为行动先锋,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群众积极投入到“清洁家乡·我爱我家”行动、“巾帼共建美丽家园”清洁行动等,并实现常态化开展。


此外,瓦溪镇还持续开展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及时调整驻点团队成员,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入户走访,听百姓言、解百姓忧,完善村居治理信息系统,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产业 筑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瓦溪镇距紫金县城18公里,地处秋香江中游,济广(汕湛)高速公路(G35线)、广龙(河惠莞)高速公路(S6线)瓦溪段经过新龙、半岗、墩头、围澳、瓦溪和四联等6个村,并设有互通枢纽;省道120广(州)下(堡)线沿秋香江横贯全境,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


“我们这里离秋香江很近,发展光伏项目采用农光互补方式,在地面架空铺设光伏发电,不改变土壤性质,地面仍用于农产。”瓦溪镇新龙村村“两委”委员赖济发说。


瓦溪镇新龙村分布式光伏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帮扶新龙村建成1兆瓦光伏发电产业,目前累计发电量达380多万千瓦时。


近年来,瓦溪镇克服辖区工农业产业项目底子薄的困难,借乘紫城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东风和汕湛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便利优势,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累计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8个,重点项目投资规模适度增长,质量有效提升,生态农业发展跑出新速度。


位于瓦溪镇瓦溪村、四联村、围澳村的瑞佳生态养殖园项目,总投资4.8亿元,主要经营肉制品加工、生猪养殖及销售,有机肥生产、销售以及农作物种植、农产品销售等,该项目与全国最权威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合作采用生产智能化和标准化建设,是我市重点项目,目前,该项目主体基本建成。


此外,四联村还在规划另一个康养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拟建成休闲养生园区面积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有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康复中心、残托中心、老年大学等。


值得一提的是,瓦溪镇累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家、家庭农场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南母仙茶”连续两年获评“河源十大好春茶”,“牛湖金萱茶”荣获2020年“广东十大好春茶”。


创新基层治理


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瓦溪镇争取上级资金和乡贤捐资3203万元,建设瓦上公路和新龙村道扩宽提升工程,同时,加快形成外联内畅的交通体系,快捷联通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为紫金县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作出了应有贡献。


数据显示,瓦溪镇“十三五”累计投入6600多万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新增村道硬底化建设41.48公里。镇级垃圾中转站主体、附属供水设施完成建设,镇级污水处理厂和17个村级污水设施建成投入运营,由外出乡贤袁华亮先生捐资500万元的瓦溪中学华亮教学楼投入使用,镇卫生院门诊大楼建设扎实推进。


传承乡村文脉,提升乡风文明,农民是乡村的主人。瓦溪镇持续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最美媳妇”等系列活动,组建民间艺术团1支,16个村级文明实践站建成并启动运行,瓦溪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社会团体累计开展牵手关爱留守儿童、慰问贫困老人、春节送福等活动40余次,群众参与度不断提升,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接下来,瓦溪镇将以深入实施产业兴镇、生态美镇的发展思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城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组稿:本报记者 王亚娇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