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以“七有”高质量建设标准
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三化”正常运行
○本报讯 特约记者 吕鹏 通讯员 叶丽华 去年以来,源城区人大常委会以“七有”高质量建设标准,积极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三化”运行,使人大代表充分利用履职平台接待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从而形成高质量的代表建议,有力推动了源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悉,源城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七有”高质量建设标准(有场地、有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活动、有经费、有档案),积极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三化”(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正常运营,区人大系统“家站室”建设呈现“五个显著特点”:一是场所建设实用化。全区新建了40个村级代表联络站,打造了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个人专业工作室密切衔接、有机结合的“块状”网格化阵地。至今已完成1个人大代表之家、7个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28个村人大代表联络站、18个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2个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区工业园和区工商联)、4个人大代表个人专业工作室(“法制财经”“社会心理服务”“眼健康服务”和“乡村助农服务”专业工作室)。目前,全区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共387人全部驻点到所在选区就近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实现了代表活动“三化”开展。二是提级赋能数字化。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数字赋能、业务协同,随着源城区启用了“智慧人大”代表履职信息平台,配备具有学习培训、工作交流、履职考核、提交建议等功能,让代表在线上也能很好地学习交流或履职,随时随地可以线上提交建议,方便后台管理及时审核交办或转办。三是运行服务规范化。每名代表都要进站接待选民,任期内都要到选区进行述职。每名代表都分别配置二维码,让群众通过扫码随时可以找到代表,说得上话、办得了事。四是履职活动常态化。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活动安排、接待联系、意见处理、档案管理等相关制度,确保了代表活动常态化,率先在全市建立了1个人大代表之家,2个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4个人大代表工作室。五是经费保障预算化。对人大代表之家工作经费、镇街人大工作经费、联络站运行经费、人大代表活动经费,本级财政也列入年度预算安排,专项拨款予以保障。
“家站室”人大代表联络站建成使用以来,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络站管理方式,增强了人大代表的履职意识,密切了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履行了人大代表的社会责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