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步入24小时购药便利期
源城颁发全市首张乙类非处方药《药品经营许可证》
○本报讯 记者 何海华 钟燕城 通讯员 刘心然 近日,源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发出第一张经营乙类非处方药《药品经营许可证》(如图,刘心然 摄),标志着我市推动乙类非处方药审批告知承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市民步入24小时购药便利期。
据悉,《广东省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于2022年3月15日正式实施 ,《方案》支持和鼓励属于同一集团管理的大型连锁便利店总部与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跨界融合,相互借力、节约成本、资源共享。通过在便利店设置乙类非处方药销售专区或专柜,引领和满足居民24小时日常急需用药的多元化需求,从“小切口”实现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提升居民购药的便利感和体验感。广东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春悦林(广东)大药房有限公司作为首批试点企业,具有门店数量多、24小时营业网点占比大的优势。据美宜佳负责人介绍,美宜佳在河源市共开设了逾300家门店,其中源城区160余家,大部分门店已实现24小时营业,其连锁门店取得河源市第一张经营乙类非处方药《药品经营许可证》,为后续开展相关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在保障居民购药便利的同时,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也是重中之重。接下来,区市场监管局将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对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连锁门店现场监督检查,压实连锁总部对连锁门店经营药品质量的管理责任,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并对监管发现的问题隐患依法依规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督促企业规范经营。同时,为响应疫情防控需要,在疫情及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连锁门店不得销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疫情期间需实名登记报告药品目录》药品,在满足居民日常用药需求的同时,强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名词解释
乙类非处方药
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在药学专业这一块是称之为非处方类药。非处方药是指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不需医生处方,消费者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由处方药转变而来,是经过长期应用、确认有疗效、质量稳定、非医疗专业人员也能安全使用的药物。根据非处方药的安全程度,又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均有其特有标识OTC。红色为甲类,必须在药店出售;绿色为乙类,除药店外,还可在药监部门批准的宾馆、商店等商业企业中零售。相对而言,乙类比甲类更安全。
常见的清热解毒类药品,如清热祛湿颗粒等;外用类药品,如红花油、活络油等;胃肠消化类药品,如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还有日常应急类、跌打止痛类、营养滋补类等药品均属乙类非处方药物范畴。消费者要正确使用非处方药,必须切记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如有问题,可向药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