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大举措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本报记者 何海华 ■特约记者 黄赟
上个月召开的区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了源城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要实现这一目标,产业支撑是关键。记者从源城区相关部门获悉,该区将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产业兴区,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形成重大项目带动、骨干企业支撑、园区平台承载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做大工业经济
水经济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源城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持续做大产业规模,高标准建设水主题产业园,加快华润怡宝项目动工建设,引进一批食品饮料头部企业和关联配套企业,延展研发、生产、销售、检测等产业链条,打造全省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示范区。全面参与市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抢抓“双区”电子信息外溢资源,聚焦新型显示器件、半导体设备、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等领域招商选资,引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高成长企业。
支持老企业焕发新活力,出台有含金量的政策精准支持有潜力的企业增资扩产、提高效益;努力推动雅达电子上市,实现全市工业企业上市“零”的突破;支持精电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力争3-5年实现产值超百亿元。
要大力推动扩园提质。加快低碳产业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谷、水主题产业园片区开发,加快园区产城融合,实施一批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增强园区对外吸引力。持续打好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攻坚战,探索低效、低产企业合理退出机制,建立二次招商机制,盘活闲置厂房和土地,力争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和厂房30万平方米。
要坚持“亩产论英雄”。建立“亩均效益”评价体系,制定园区产值倍增计划,重点提高规上企业“亩均效益”,实现园区产值倍增目标。推进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强化园区管理机构在经济管理、投资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职能,实现园区自主开发建设、滚动造血发展。
做强全域旅游
大力推动客天下国际旅游度假区、巴伐利亚庄园、春沐源小镇等旅游项目扩容提质,打造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整合资源“串珠成链”,加快高埔岗旅游小镇开发建设、埔前“五村连片”乡村旅游发展,打造更多“一晚两天”“两晚三天”经典旅游路线。
抢抓赣深高铁通车机遇,积极谋划旅游推介,向南规划“湾区人游源城”、向北规划“江西人游源城”。深入挖掘恐龙文化,依托恐龙文博园、恐龙遗迹公园等打造恐龙文化旅游IP。加强红色资源开发,抓好红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重点打造罗焕荣故居、三角岭战斗遗址、广东省抗日先锋队泥金乡队部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依托两江交汇岸水景观和太平古街,主动谋划开发新丰江、东江夜游。
做旺现代服务业
高质量现代服务业是适应内需、创造内需、扩大内需的主力军。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新业态,壮大市场主体,促进提质增效,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要着力提升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居民服务等服务水平,优化服务供给,丰富服务业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要拓展中山大道、越王大道、长塘路商圈体系辐射带动面,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小店经济;开发培育大同文创消费街区、环鳄湖文创消费圈;加快培育数字消费、网络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支持社区团购、门店宅配、无人终端等新零售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拓展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热点。
做活都市型农业
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等地中高端消费市场,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谋划陂角小坑土鸡、坪围无花果和皇帝柑、上村水果和食用菌、高围五指毛桃等特色产品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协同经营“源城蔬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着力培育5个以上符合标准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加快打造中高端农产品供应基地,不断提升源城农产品附加值、影响力和竞争力。
深入实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行动计划,扎实推进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能级提升,加快建设畜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推动城郊农业与周边业态有机衔接,拓展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丰富农业多元功能,加快建设电商营销、配送物流及综合服务网络,畅通“双区”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