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源城区

源城区东埔街道:

创新举措激发城市基层党建内生动力

2021-07-05 09:49:40 来源:河源日报


■丰源社区“五彩”志愿者紫色便民队为小区居民免费理发。

■永祥社区“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开展“浓情端午,粽动员”活动为居民送上鸡蛋粽子。

■高楼林立、业态丰富的坚基商业生活教育圈。 本报记者 肖斌 摄

【东埔街道概况】


东埔街道位于河源市区中心,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区东倚东江,南连新丰江,西接205国道,北通东源县仙塘镇。辖区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下辖3个村民委员会、1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总人口12.8万人,常住人口约24.7万人。


东埔街道辖区内交通便利,205国道、京九(广梅汕)铁路、东环路从境内经过,东埔桥、珠河大桥横跨新丰江南北,连接新市区和老城区,胜利大桥横跨东江,直达江东新区。主要旅游景点有客家文化公园、全民健身广场、河源文化广场、亚洲第一高喷、桃花水母大剧院等。东埔街道是新城区的经济重心,是源城区构建“三区一带”空间布局的城市北部功能核心区之一;第三产业发达,商业贸易和房地产两大产业突出,是购物中心、专业市场和中高级住宅区的集中地,河源万隆城购物中心和河源市商业中心(坚基购物广场)是全市最大的经济商圈。


强基础促提升


夯实城市基层党建根基


东埔街道现有17个村(社区),街道党工委下辖党委5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90个,党员1964名。近年来,该街道严格按照《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作要求,结合“广东省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区”目标定位,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摆在首位,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创新举措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激发城市基层党建内生动力,通过党建引领推动街道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


聚焦重大攻坚任务


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在战“疫”一线中彰显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街道党工委突出农村、社区这两个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用好党员志愿服务点、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抓手,组织党员干部力量向疫情防控一线“集结”。街道对辖区实施网格化防控管理,共划分小网格671个,实施街道、村(社区)两级包保责任落实体系,统筹安排了市、区投身基层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的3716名党员干部,在辖区围绕疫情防控目标、任务、问题三项清单迅速行动,及时开展各项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在“文明创建”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红马甲”志愿行动,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提高文明素质。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800余场次、服务群众3万人次。以学雷锋纪念日、劳动节、青年节等特定时间节点为契机,积极开展系列爱心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推出“最美家庭”“最美志愿者”“源城好人”评选等文明创建活动。党员带头加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向市民发放“门前三包”、垃圾分类、文明知识宣传单、宣传手册20万份,宣传礼品5万个。


三是在“融深”“融湾”中打造都市经济发展主战场。以项目为抓手提升经济效应,2020年稳步推进6个重点项目,包括:富乐实业、雅居乐铂雅苑、东江湾三期、恒大名都五期等,其中东江湾三期、恒大名都五期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家,城市新兴业态和商圈格局逐步凸显。


聚焦党建精品项目


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服务效能


从细微处精准发力,探索城市基层党建“纵向延伸、横向融入”工作机制,2020年优化设置基层党委2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4个,城市党建阵地“磁场效应”不断放大。


一是城市党建阵地助推形成都市党建生活圈。小区党建逐步呈现“邻里党建”效果,沁园邨小区党支部、党员楼长、物业公司形成“三位一体”联动工作模式;今年以来发动党员楼长8名,发出《致居民的一封信》103份;公园党建阵地红色教育功能逐步展现,2个党建公园共开展党建活动12次,达到了思想教育与文化宣传于一体;广场党建阵地为党员志愿服务提供活动场所,丰源文化党建广场共开展志愿服务50次。


二是区域化商圈党建引领政企互融互促互助发展。目前,街道商圈非公组织共34个,今年新发展了6个(非公企业4个,社会组织2个)。大力推进“双同步”工作。选派了169名党建指导员实行挂钩联系“手把手”指导企业建章立制。全年共摸排企业1244家,重点五类企业28家,已全部单建或纳入联合党支部管理;2020年新增党组织21个,新增联合党支部16个。全力做好国有企业退休管理工作。坚持组织推动与党员自主相结合,统筹解决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接过程中出现的档案存放、手续办理等具体问题,做严、做细、做实组织关系转接相关工作,做到应转尽转。截至目前,已完成组织关系转接478人,不断开创“政企联动、党业共融”新局面。


聚焦全面从严治党


建强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


一方面是高质量完成“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瞄准症结,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一是抓长效,完善制度机制建设。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党建各项制度。严格督查“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党员主题日”等党建制度落实情况,用长效制度规范党组织事务管理。二是加强走访,深入调查研究。街道党工委领导分别到相关村开展整顿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找准工作滞后的如生活生产用地、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等主要问题。三是对症下药,问题“解”到位。制定了《东埔街道重点村东埔村整顿方案》,明确了8项重点措施,逐项整改落实,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武装部部长挂东埔村“第一书记”常态性驻村指导,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四是抓住“龙头”,建强领导班子,东埔村顺利完成换届,做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目前,经区委组织部关于“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考核验收,丰源社区、永福社区、东埔村党委均已全部“摘帽”。


另一方面是高质量完成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街道党工委严把换届程序、人选推荐、资格审查、组织考察等关口,于1月23日全面完成了17个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一是加强谋划部署,街道党工委召开党委会议9次,专题研究村党组织换届工作。二是加强靠前指挥,街道党委主要负责人一线推动、靠前指挥,全体党政班子成员落实包村联系责任,组建17个村“两委”换届工作指导组,聚焦班子运行、群众满意度等评价指标深入分析研判;针对重难点村东埔村换届工作,派出6支“十人先锋队”做严做实前后选举各项工作。三是严格人选把关。通过资格联审,对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一个一个“过筛子”,共取消了13人的候选人资格。“两委”换届结束后,各村(社区)年龄、学历、能力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大专以上学历支委成员79名,占比93%;本科学历17名,占比20%;支委平均年龄39岁,班子整体履职力呈现新气象、新风貌。


丰源社区:探索“五彩”志愿服务模式


党员志愿服务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序开展的有力平台。近年来,东埔街道丰源社区充分立足群众诉求,重点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组建不同色号“五彩”志愿服务团队,真正使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效果最大化。


据介绍,“五彩”志愿服务是将社区服务对象归类,针对不同居民群体提供差别化、个性化的精准志愿服务,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为民分忧解困。 “五彩”志愿服务队包括:红色先锋队、绿色文明队、黄色帮扶队、蓝色宣传队、紫色便民队。


红色先锋队——由社区党员组成,开展“微课堂”红色教育、文明实践站理论宣讲、文明志愿服务、“夕阳情”文艺活动等服务,组织带领党员干部开展形式各样的学习活动,提高党员向心力,密切党群关系。


绿色文明队——主要开展文明创建、环境美化等活动。定期对丰源大道、丰源中路、丰源集贸市场以及丰源文化广场等路段进行环境卫生保洁,并做好路面共享单车摆放的秩序;对辖区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进行卫生整治,清理杂草、大件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对墙面的“牛皮癣”进行清理。在上下班高峰期和学校放学期间,于丰源大道路口、公交站路口、丰源学校门路口、斑马线处进行文明劝导工作,营造良好、文明的交通秩序,同时劝导行人和学生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


黄色帮扶队——为社区孤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贫困户等困难人群提供“每周一探望,每月一家政,每季一活动,每年一体检”四项服务。收集困难人群“微心愿”,制定计划逐项解决,让困难群体切身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组织开展多种帮扶活动,如“我们的节日”春节义写春联、元宵节包汤圆送温暖、端午节包粽子送温暖、中秋美食节、重阳节慰问辖区孤寡老人等活动;开展“关爱老人和留守儿童”活动,走访和慰问社区孤寡老人、困难老人和低保五保户,送粮油米等生活必需品。


蓝色宣传队——在社区开展医疗、法律、科学、文化、法律、卫生等方面知识的普及和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技能知识宣传,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紫色便民队——为小区居民提供理发、磨剪刀、修理小家电、量血压等便民服务,每月开展一次便民服务日。安排2名志愿者值守“志愿驿站”,为居民提供饮水、咨询、休息、手机充电,乃至应急药品、零钱更换等便民服务,打造成社区“暖心小屋”。


丰源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五彩志愿”服务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精细化,党员志愿者管理突出“精”。党员志愿者来自各领域各条线,有不同的专业特长,在志愿者岗位设置方面要进一步突出精细化,让党员志愿者作用得到最大发挥。通过五个不同类型的岗位设置,让党员志愿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岗位,充分激发党员志愿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增强了党员志愿者的获得感。二是注重常态化,党员志愿服务阵地突出“实”。丰源党建服务站通过做实服务阵地,在志愿服务阵地建设上突出数据化功能,要求辖区内党员群众充分利用“党建为村”微信平台进行活动分享、活动交流,根据居民的现实需求设置志愿服务内容,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三是注重实效性,党员志愿活动突出“活”。统筹工会、团委、妇联等各方面力量,实现资源和服务项目的下沉,构建活动联办、志愿者联管等工作格局。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探索打造“丰源义工”这一志愿者形象品牌,开展“学雷锋”“关爱青少年家园”“邻里守望”“小城聚爱”“家庭教育进社区”“积善行”等精品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积极承接公共服务项目,和市、区有关部门开展联合志愿服务活动。


永祥社区:用“红色物业”打造品质社区新样板


永祥社区占地面积4.16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封闭小区9个,开放式小区(居民安置点)5个,住宅楼126栋,居民户数2130户,人口约15318人;在册党员27人,商务楼宇4座,企业193家。小区周边覆盖商务、金融、科技、教育等产业,交通便捷、配套完善,都市经济元素较为集聚;小区内物业管理完善,硬件设施齐全。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结合永祥社区的实情,东埔街道以“党建引领·共建融合”为统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网格长、物业等多方联动的“红色物业”体系,有效破解物业管理难题等群众的“关键小事”,打造城市品质社区,推动构建都市经济发展下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区治理体系。


据了解,为构建“红色物业”体系,东埔街道成立了“物业行业党委”,逐步在街道推进物业行业党委建设,构建“党建+物业企业”发展新格局,以党建引领推进社区治理、物业服务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着力打造城市基层党建新名片。


目前,该街道在永祥社区先成立了2个红色物业示范点,在各住宅小区、商务楼宇相应成立“红色物业”党支部,指定一名人员为“红管家”(由业委会成员和物业管理人员交叉任职),构建社区“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社区物业管理模式。“红色物业”以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为着力点,以“丰富居民日常生活—引导居民协商共治—营造和谐温馨小区”为服务思路,涵盖党建活动、智慧管理、爱心帮扶、信息咨询、应急处突五大服务功能,及时收集小区居民需求,对上报的各类诉求信息汇总,由“党员楼长”“红管家”及时上门回复,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为强化对小区党组织的指导,东埔街道在永祥社区成立小区“红色业委会”,同时建立联合协商机制,各试点小区由“红管家”牵头,组织每月定期召开“红色物业共建联席会议”,实现回迁小区物业规范提升、标准小区物业精准提升、新建小区智慧提升。为进一步突出党员引领优化服务,社区组建了“党员楼长”队伍,挑选具有较高威信、较好群众基础和较强管理能力的党员担任楼长,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小区管理、基层治理等方面重点开展宣传、调解、示范等工作。此外,组建了“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伍,招募志愿者、发动“双报到”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招募社区物业行业党委的党员志愿者共同服务辖区内居民小区。进一步扩大社会效应,通过改造传统物业服务企业、引进优质民营企业投资运营、支持公益性社会组织等途径,为市场失灵、自治失效、物业管理失位或管理不善的小区提供物业服务。


■组稿/摄影:本报记者 何海华 特约记者 黄赟 通讯员 肖湘 刘欣(署名除外)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