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5个省定贫困村奔康步伐加快
“村有产业户有项目”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陂角村新建的蔬香公园,成了游客新的“打卡”点。
■上村村引进公司开展大棚种植,有效带动集体和贫困户脱贫。
■坪围村尝试大棚种植兰花,拓宽脱贫渠道。
■双头村通过合作社推动大规模种植,向游客开放采摘园。
■高围村新建了村委大楼和小广场,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提升。
自2014年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以来,深圳大鹏对口帮扶河源源城指挥部在深圳市对口办、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的精心指导下,在大鹏、源城两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带着感情真抓实干,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大帮扶格局,帮扶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效,其所帮扶的5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达到出列标椎。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圳大鹏新区对口帮扶河源源城指挥部对今年的工作进行调整部署,主要任务将在继续聚焦“精准扶贫”主业、防止因疫情影响造成返贫、在保基本的基础上求突破。一是加快鹏城大道建设,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建成通车;二是高标准实施产业园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针对不足部分补齐短板,确保产业园和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实施;三是建立长效脱贫机制,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及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经历和专长等,分别在高围村、坪围村、陂角村建立长效机制的试点;四是推动埔前“五村连片”旅游开发,科学开发沿线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槎城之南,桂山璞玉,客家风情,生态田园”形象特色的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
组稿 本报记者 何海华
特约记者 黄赟
摄影 本报记者 黄赞福 杨坚
陂角村 全力打造河源第一村
陂角村地处埔前镇边缘,山多地少,是源城区规划的五个连片开发的省定贫困村之一。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几年间,陂角村的集体收入从2015年的6.8万元增加至2019年的131万元,60户贫困户也早早脱贫(可支配年收入达21600元),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均在全市贫困户中位居前茅。
由于长年保持的绿水青山,随着吃住行等条件的改善,陂角村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于2019年7月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陆续而来的荣誉还有很多,比如被评为“河源市影视协会创作基地”“河源市大学生乡村旅游实习基地”等等。
在陂角村党总支书记罗应良看来,陂角村能有今天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多年来坚持完善村里的基础和相关配套设施。据悉,自2015年以来,该村累计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达1.5亿元。
基础设施的改善带来了产业的发展。2019年10月30日,在2019首届深圳食品安全美食节上,陂角村经济合作社与大鹏食品促进会签订了《深河农产品供销合同》。这一纸合同,有效拓宽了陂角村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打通“产、供、销”供应链条,预计该村仅“小坑土鸡”这一产业将在原销量上增加了6倍,按目前市场价估算年销量达200万元。
“小坑土鸡”等农特产品在深圳的热销,只是陂角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16年以来,陂角村共吸引各类资本投资9亿多元。其中,河源市春沐源公司投入7.5亿元,陂角旅游大道投入1亿元,扶贫资金投入约0.135亿万元等。
资金的涌入,一方面是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环境,另一方面则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春沐源项目。2016年12月,总投资200亿元的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落户陂角村,这个集农业+旅游+地产的综合体,给地处偏僻的陂角村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机遇:项目不但给陂角村带来了土地租金收入,同时还给村民提供了8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40个是固定岗位。目前,春沐源项目中的现代农业项目和春沐·禾悦庄温泉酒店已开始运营;生态小镇一期预计今年10月完工。
因为村庄颜值和内涵的双提升,陂角村2019年7月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成为源城区休闲旅游的一个网红“打卡”点;得益于农家产品的优质和帮扶团队的努力,陂角村2019年11月与大鹏新区食品质量促进会签约,产业发展再添新动力……在诸多利好的加持下,陂角村的发展之路已逐渐从脱贫迈向富裕,正蹄疾步稳地朝着“河源第一村”目标冲刺。
上村村 发展“红色”+“绿色”产业
跟4年前相比,黄旭军更瘦了,白头发也多了。来自深圳大鹏新区群团工作部的黄旭军对于挂扶上村村的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很执着——去年5月大鹏新区驻村干部集中轮换时,只有他和驻坪围村的另一名队长没有回去原单位,他希望能看到上村村村民迈入小康,为今后发展打牢基础才回去。
上村村应该发展什么产业?怎样才能与邻近村实现差异化发展?围绕这些问题,黄旭军与上村村党支部书记罗日康、驻村党建指导员赖素梅经常碰头商议,经过外出考察和市场调查,最终认为上村村应该建设专门种植木耳和香菇的产业基地。
他们认为,木耳和香菇不同于一般的农产品,其市场需求大且稳定,售价一直平稳上涨,且易于保存或制作二次成品,适合在上村村推广种植。目前,上村村已多方筹集200万元的首期启动资金,计划搭建20个大棚、种植20亩木耳和香菇,近期正在抓紧推动动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基地建成后,村委会计划成立村办企业进行运营,围绕种植、销售(包括传统市场和电商平台)打造“企业+基地+电商+农户”产业链,预计项目年纯利达30万元—50万元,并可带动20至30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实际上,上村村的“一村一品”远不止一个品牌。此前已累计投入2000万元资金建设的红色教育基地(包括罗焕荣故居、党建主题公园、区党校分校等)日渐成型,去年引进的“童年农耕”项目已产生辐射带动作用,加上正在规划建设的木耳香菇种植基地和农事科普基地,上村村已搭起了发展“红色”+“绿色”产业的框架,具备了无缝衔接乡村振兴的良好基础。
除了发展绿色产业,上村村同样注重传承红色精神,牢筑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根基,坚持以党建促脱贫、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为抓手,积极做好“红色”+“绿色”两篇文章,发展成效显著——脱贫人口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062元(2016年6408元、2017年12139元、2018年17162元);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196人全部达到“八有”脱贫标准,脱贫率达100%;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91万元(2016年1.95万元、2017年50万元、2018年70万元)。因村容民风提升显著,上村村获得2018年“市文明村”“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坪围村 全国文明村谋划“农旅合一”发展之路
坪围村位于东南季风气候地带,全年日照充足,适宜蔬菜、果树等的种植。早在2006年,为摆脱贫困,坪围村 “两委 ” 先后引进了东兴旺农场、福源果场、红锋旺无花果场等企业投资种果,着力打造水果种植基地。
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村民积极响应水果种植号召,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其中由村民承包种植的有400多亩,主要品种有皇帝柑、火龙果、百香果、无花果、沙糖桔、葡萄等,形成了“水果种植业+乡村生态旅游业+劳动就业”主导产业,全力打造水果产业经济。
坪围村种植无花果180亩,是广东省唯一一个发展无花果产业的贫困村,也是河源最早种植、规模最大的无花果种植村,故称为河源“无花果第一村”。这里的无花果远销北京、上海、深圳,最远卖到漠河,无花果已经成坪围村的“致富果”。
目前,坪围村已制定了《源城区埔前镇坪围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该规划将功能设定为林业科技示范园、山水文化旅游区、乡土风情度假区、生态养殖基地、浪漫花海区、生态果场采摘区、田园乡村风景区、乡村文化体验区、有机稻种植区、生态瓜果采摘体验基地和防护林等,立足于以农业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础,多元产业结合,乡土文化有机渗透,基础服务设施良好的乡村区域,打造集特色中医养生、休闲农业、山体观光、乡土风情度假为一体的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型美丽乡村。
坪围村目前已是广东省新农村示范点,全国文明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远通表示,非常有信心带领坪围村发展再上新台阶,重点就是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把坪围村当一个景区来打造,坚持走“农旅合一”的发展路子,让坪围村更美丽、让坪围人更幸福!
双头村 “电商+农业”促全面发展
双头村的发展势头迅猛,其主要载体有两个:一是省内首家村级电商产业园,为农产品销售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二是依托合作社建设的采摘园,长期提供各类特色水果。
双头村采摘园项目位于埔前镇双头村大望陂,实施主体为源城区大望陂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双头村经济合作联社控股),项目总占地148亩,主要种植百香果、释迦、八月瓜、葡萄、沃柑等特色水果。项目原计划投资150万元,来源为财政扶贫开发资金。2019年1月开始动工建设,结合实际需要,经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村集体决定追加村自筹资金160万元投资到项目,项目总投资增至310万元。
该项目计划收益时间为20年,从2019年底开始收益,其中150万元财政扶贫开发资金的保底8%,将用于帮扶双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或困难家庭;160万元村自筹资金的收益归村集体所有。
双头双创电子商务创业园(以下简称创业园)是由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双头村村民委员会和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的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创业园位于双头村委会办公大楼,于2016年9月份开始筹建,2017 年5月正式运营,总面积2200平方米。项目一期为大楼东侧的三、四楼共600平方米,由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出资(150万元)建设,已装修建设完成投入正常使用。
创业园是广东省首家村级电商产业园,目前已签订入园的企业29家,创业园直接带动双头村8名贫困户创业就业,间接带动185人就业。据统计,2017年、2018年、2019年净利润分别达8.1万元、24.1万元、27万元,年户均增收分别达1000元、2931元、3939元。2017年,创业园被评为“河源市市级众创空间”;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2019被评为“广东省星创天地试点单位”。
高围村 多举措打造特色产业
深圳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驻高围村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坚持市场运作盈利增收,结合土地综合整治,致力于打造高围村特色产业。目前,高围村委与河源市耕耘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五指毛桃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分三期投资。第一期投资500万元,计划由高围村出资100万元,耕耘天下公司出资400万元,成立子公司进行五指毛桃苗圃、五指毛桃食用菌等合作发展,约定合作期限为10年,规划用地35亩,由耕耘天下公司主要负责运营管理和技术支持。耕耘天下公司每个年度向高围村委固定支付20万元的分红收益,其中70%(14万元)按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和无劳动能力贫困户2:1的比例计算分配给贫困户,30%(6万元)由村委会统筹使用。目前正在开展项目落地前期基地大棚搭建工作。
为了提高村民参与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驻村工作队通过实施种养补助措施,鼓励全村贫困户积极参与种养,利用好自身发展条件,多方面实现家庭增收。2019年至今,共有40户贫困户自主参与种养,主要通过种植水稻、花生、番薯、玉米等经济作物以及养殖鸡、鸭、牛等禽畜增收,经统计,产生年总效益约48.6万元,按规模数量给予相应补助共7万余元。
此外,为确保高围村集体和贫苦户有长期的稳定收益,工作队积极探索实践“参股不控股、投资不经营、按期收分红”的村企合作共赢发展模式。一是2018年筹集大鹏新区财政资金300万元投入到大鹏(源城)产业转移园,目前收益情况稳定,每季度分红收益6万元。按照始定收益分配方案,2019年已为高围村贫困户发放4个季度收益分红24万元,其中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年分红1220元,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年分红610元。二是埔前镇统筹投资杨子坑795K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高围村项目总投资252.31万元,目前收益情况稳定,2019年收到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分红收益共252315.96元,贫困户人均年分红1084元。三是2018年筹集办事处财政资金99.9万元入股河源农村商业银行,每年固定分红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