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龙川县

龙川县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进程中,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致力推动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强村富民

一揽子创业就业政策支撑

引凤兴乡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4-02-06 11:25:37 来源:河源日报

ca853b08c4a74f3150d94a6af0c8e696_hyrbs0206004_001_01_s.jpg

■龙川县出台促进创业就业十二条措施,赋能“创业达人”创业。

85a2ab8b801eca703bea62b1f9dc0523_hyrbs0206004_001_02_s.jpg

■龙川县携手企业共建富民工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3524a2911c6199dd666362b073cdb33b_hyrbs0206004_001_03_s.jpg

■龙川县举办直播电商年货节,以现场直播方式推广销售地方特色年货,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37a870ee15a57dd7207d9c7b9bafede5_hyrbs0206004_001_04_s.jpg

■年轻人回乡创业开设直播平台,打通农特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阅读提示

临近岁末,走在龙川县的大地,处处是火热朝天干事创业的景象,大家在奋斗的岗位共同唱响全面振兴龙川的大合唱。

昔日“打工潮”,如今“凤还巢”。如今,越来越多的龙川人实现了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

创业是就业之源、兴业之基。龙川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加强示范引领、优化创业服务等,开拓出一条“引凤兴乡”的发展路径,加快了外出人员回归和人才集聚,让返乡创业有平台、有支撑、有底气,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今天的龙川,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这片孕育希望、充满机遇、深爱人才的沃土,正努力让更多“凤凰”回归,一起推动龙川高质量发展,共同拥抱龙川的美好未来。

“引凤兴乡” 铺就返乡路

“凤凰”归巢,筑梦家乡。

2月4日上午,2024年佗城直播电商年货节在龙川县佗城镇学宫广场举行。年货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龙川县的好年货在各大网络平台快速“出圈”。在现场,一名身着红色文化衫的年轻主播十分引人注目。他就是河源知名网络主播、龙川县千川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文辉,当天他带着多名网络主播在现场直播,帮助各个商家拓宽线上销售渠道。

2017年大学毕业后,魏文辉做出一个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龙川人,浓浓的乡情常常让我们想为家乡的发展做点贡献。”帮助解决家乡农产品销路问题,是魏文辉返乡创业的初衷。

魏文辉告诉记者,他返乡创业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当初他返乡时,政府部门从政策、资金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让他安心扎根家乡发展。

如今,在帮助当地特产找到销路的同时,魏文辉也逐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广大龙川人返乡创业以“星星之火”催生起“燎原之势”的一个缩影。

在黄布镇宦境村,由返乡人员黄仕宁投资建设的葡萄园已经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宦境村党总支部书记黄展辉表示,葡萄园每年给村里分红2万元,其中1万元用于返贫监测,助力牢牢守住不返贫底线。

位于赤光镇大洋村的绿油茶果树小镇是龙川县近3年来新增的两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之一,是本地及周边游客的“网红打卡地”,也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业态。该项目的投资者是回乡发展现代农业的乡贤骆东梅,他以“旅游+农业”的模式,带领村民从事油茶种植,走上现代农业与生态观光融合发展之路。

黎咀镇皮潭村乡贤吴琼也是返乡创业者。去年10月,吴琼夫妻二人在皮潭村投资开办民宿客栈,以产业带动一方发展。

龙川大地处处呈现返乡创业人员奋斗的场景。去年3月31日,龙川县召开千名乡贤返乡助力乡村振兴动员大会,进一步吹响推动广大乡贤返乡创业就业的号角。

千名乡贤返乡助力乡村振兴动员大会的召开,掀起了龙川乡贤返乡创业的新热潮,进一步凝聚了乡贤力量、激发了乡贤支持家乡建设动力,为推动龙川实现又稳又好、加快发展汇聚强大的“贤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促进就业创业十二条 铺就创业路

家乡情意浓,引得凤来归。

如何让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资?想方设法搭建支持平台,是龙川县支持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的一大亮点。

返乡创业代表——龙川县青稻农厨食品生产有限公司负责人邹萍萍表示:“回家乡创业,获得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让我们一路走来心中充满了感激。”

2020年,邹萍萍夫妻二人从广州返乡开始创业,一开始他们只是在微信朋友圈售卖家乡的传统美食“灰水粽”。2022年,他们开办了一家食品小作坊。去年,龙川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坚持把富民工坊建设作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在龙川县委、县政府和丰稔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们抓住机遇,在当地创办了食品公司。

“在返乡创业过程中,政府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在用工、房屋租赁等方面提供保障。”据介绍,目前,龙川县青稻农厨食品生产有限公司已经初具规模,拥有固定员工12人,并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年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

大量“凤凰”选择返乡创业就业,如何让他们更有底气?这离不开系列政策“保驾护航”。为让创业者留得住、站得稳,龙川始终把优化投资环境、加强返乡创业人员服务保障放在重要位置。

吸引人才回乡,龙川县出台一揽子政策,诚意满满。龙川县制定出台《龙川县促进就业创业十二条措施》,在全市率先组建28家强村公司、53间富民工坊,深入实施乡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千方百计培育扶持“创业达人”,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就业创业互促共进。

从“助凤展翅”到“引凤还乡”,龙川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搭建了坚实的平台。这些政策措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龙川人返乡创业,“返乡创业、回报家乡”成为龙川外出务工者的价值追求。

据介绍,在推动稳就业促创业工作中,龙川县牢牢把握就业这个最大民生,落实好省“稳就业16条”、县“促进就业创业12条”措施,聚焦重点群体进行清单式帮扶,建立完善灵活就业综合保障体系,坚决守牢就业底线;认真落实好“三支一扶”计划和“双百工程”“乡村振兴志愿者”“大学生乡村医生”等政策性基层服务项目,持续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和见习岗位,有序开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学徒制培训,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拓宽就业渠道。

同时,龙川县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激发企业用人积极性;依法规范市场招聘秩序,严厉打击虚假招聘等违法行为;创新引入“金融活水”等方式,落实好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培育创大业、立新业的丰厚土壤,优化创新生态、创业环境,让各类人才在龙川大展宏图、茁壮成长。据介绍,去年龙川县积极落实各项就业补贴政策,全年累计发放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店租补助等各项就业补贴546.33万元,通过政策扶持,推动各类群体就业创业。

另外,龙川县把就业创业者的评价作为第一标准,常态化落实“周二企业服务日”“周四基层服务日”等机制,做好企业的“推销员”“服务员”“保安员”,加大力度推广“龙川民声通”书记县长信箱,及时高效解决好就业创业者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大家生活在龙川更加舒心、暖心、安心、顺心。

巢暖雁归来,让返乡创业有支撑。龙川这一系列举措,将最大限度解决了返乡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帮助一个又一个返乡人员实现了创业梦。

典型带动 兴起返乡创业热潮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龙川县赤光镇圩镇的天猫优品电器专卖店,看到店里电器品种齐全,琳琅满目。这家店由当地村民刘林东创办。2021年返乡创业时,刘林东一度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的窘境。2022年5月,刘林东夫妇通过村委会了解到中国农业银行“惠农e贷”政策后,便向赤光镇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贷款需求。金融助理在了解他们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银行工作人员,热情为他们办理“惠农e贷”。经过信用评级,刘林东最终获得了14.5万元的贷款。正是有了这笔贷款,刘林东夫妇开起了属于自己的电器专卖店,仅一年时间,营业额就达到了300万元。

最亲家乡人、最好家乡水、最美家乡山……龙川积极开展返乡创业主题宣传活动,及时推广县委、县政府支持返乡创业的新政策、新思路,树立典型、表彰典型、推广典型,唱响返乡创业的主旋律;各乡镇从实际出发,多角度、多层次讲好乡镇故事、展示乡村新貌,宣传乡贤事迹,讲好龙川故事,叙好龙川乡情。

目前,在龙川县委、县政府的真情感召下,一批又一批经过多年打拼的成功人士,带着学到的技术、积累的资金、掌握的信息,返回家乡自主创业。据统计,去年龙川县促进创业258人,创业带动就业760人。

激发新动能 多点发力促进就业创业

筑巢引凤添动力,乡贤回归助振兴。

为全面落实“百千万工程”,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任务,2月2日上午,龙川县“百千万工程”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大会召开,进一步激发“百千万工程”新动能,多点发力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会上,龙川县委、县政府发布促进就业创业十二条措施,并举行银企合作授信仪式。18家企业及创业代表获得9家银行授信共2.657亿元。同时,26家工业企业和24个乡镇的企业携3800多个岗位参加活动,并设置可灵活上班、弹性工作制、离家近等多种优质岗位,进一步畅通当地宝妈们求职就业渠道,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带娃挣钱两不误,以“双赢”的方式助力妇女就业和企业发展。

会议提出,要促进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以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契机,通过“一镇一园”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乡村物流、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等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增加返乡农民工就业岗位,发挥强村公司、富民工坊带动就业作用,拓宽返乡农民工就业渠道。

同时,认真落实好“三支一扶”计划和“双百工程”“乡村振兴志愿者”“大学生乡村医生”等政策性基层服务项目,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对毕业2年内到龙川就业(入编机关事业单位的除外)的普通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6个月以上社保的给予发放一次性就业补贴,其中博士每人1万元,硕士每人7000元,其他人才每人5000元,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回龙川就业。

另外,龙川大力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鼓励更多企业设立“妈妈岗”工作岗位,采用柔性管理、弹性工作等方式促进育儿妇女灵活就业。同时鼓励各类人群自主就业、灵活就业,对选择灵活就业并按规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就业困难人员和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按实际缴费金额的1/2给予发放社保补贴。

■统筹:刘豪 甘国科 钟剑锐 陈小玲 ■组稿:本报记者 苏勇军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黄锦华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 杨坚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