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龙川县

龙川坚持制造业当家,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拼经济 又稳又好抓发展

2023-03-07 09:55:00 来源:河源日报

bf1fc5b163946c8b0e0bdd3b5137ea38_0307005_001_01_s.jpg

■中建二局阳光智造有限公司钢结构生产车间,工人们在赶订单。

1841f94ab15544c6908a0fa19b8385af_0307005_001_02_s.jpg

■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

核心提示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今年春天,省、市吹响了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龙川县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坚持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绿美龙川生态建设为重要抓手,全力抓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提质发力、商贸文旅融合提升、重大项目推进、绿美龙川建设等重点工作,干字当头、拼字争先,积极探路“双向飞地”,在加快“融湾”“融深”中全力以赴“抢项目、拼经济、抓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稳发展态势,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龙川。

踔厉奋发争春早,笃行实干开新局。龙川正以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抢时间、抓机遇,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把“施工图”变为“实景画”,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龙川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大局、应对变局、开创新局。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

加快“融湾”“融深”

探路“双向飞地”

2月28日,全省首创“反向飞地”园区——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下称科技创新中心)在深圳市宝安区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两地打造“双向飞地”合作模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龙川出“川”,筑巢深圳。龙川积极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等重大机遇,把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作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充分利用宝安区的人才、区位、资金等优势,与宝安区共同搭建两地探索产业转移、产业共建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交流平台,积极破解龙川本地企业整合创新资源能力弱、推进科技创新成本高等问题。

龙川支持引导龙川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心设立研发基地、企业总部和招商平台,协力打造“宝安总部+龙川基地”“研发+生产”“创新+孵化”等产业转移模式,积极引进更多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高端新材料等项目,开辟“孵化在深圳、转化在龙川”的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

据悉,科技创新中心可用面积约3.9万平方米,基本具备进驻生产条件。目前,首批入驻了北大科创园、远征技术、精智机器、昆腾科技、科逸装配、深玻科技6家优质企业,涵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高端领域,2023年预计产值超5亿元。

作为首批入驻科技创新中心企业之一,深圳市深玻特种工程玻璃实业有限公司非常看好“反向飞地”这种新的合作模式,拟把生产基地迁至龙川发展,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深圳。该公司董事长陈崇槟表示,公司生产基地迁至龙川后,在深圳公司任职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继续安排在深圳工作,而员工在龙川招聘,非常符合公司的发展需要。

“有了科技创新中心这个载体,准备搭建一个新的研发团队,开发新的项目,到明年实现5亿元产值。” 陈崇槟非常有信心地表示,2023 年,公司将按既定发展规划,发挥传统特种玻璃产品及技术优势,引进全新生产线,推动新总部生产基地迁至龙川。

龙川把科技创新中心筑巢到深圳,不仅给“外溢”项目提供支撑,而且还给予龙川企业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河源昆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自2016年进驻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以来,发展势头强劲,2022年产值为1.1亿元。随着业务扩大,该公司拟新增一个事业部。“公司将在科技创新中心设立研发和孵化中心。”该公司负责人罗瑞涌表示,公司研发和孵化中心设在深圳,搭建团队就变得容易了。

龙川开辟产业招商和产业培育的新路径,加快了一批企业落户龙川的步伐。深圳远征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签约落户龙川。该公司董事陈陆腾表示,科技创新中心让公司吃了一颗“定心丸”,解决了“外溢”到山区后研发、人才等方面难题,龙川生产基地将在今年下半年动工建设。

在推动“反向飞地”的同时,“正向飞地”工作有序推进。充分发挥赣深与双龙两条高铁在龙川交会优势,借鉴深圳等城市的高铁站周边先进制造业布局经验,致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用于承接“外溢”产业,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物流仓储、旅游商业服务、商务金融等,将其打造成为龙川融入“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的门户枢纽。

经过努力,“正向飞地”用地选址高铁新城,规划4.7万多平方米产业用地,拟建设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工业厂房,完善生产生活配套,用于承接宝安区外溢产业、增资扩产企业、外迁项目的产业集聚中心,为龙川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发展提供平台,打造宝安产业有序转移龙川及“工业上楼”新模式,推动龙川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目标。

积极培育“4+1”主导产业

坚持制造业当家

今年,龙川紧紧抓住制造业当家这个“关键点”,聚焦电子信息、建筑工业、应急与节能、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4+1”主导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建筑工业产业集群和其他产业集群,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产业第一,项目为王。回眸2022年,龙川县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致力加快培育“3303”产业集群,发挥粤港澳大湾区 11 个龙川异地商会、产业协会招商联络处和深圳招商工作组作用,加强以商招商、以链引商、驻点招商等联合招商,招引一批补链延链强链产业项目,持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建筑工业、应急与节能、先进材料及现代轻工纺织等“4+1”四大主导产业。2022年,龙川工业园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7.52亿元,工业增加值24.2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5578亿元,实现税收2.9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是龙川深耕多年的产业。当前,全县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共12家,2022年完成总产值56.7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4.15%。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是龙川县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今年将投资15亿元增资扩产,启动产值规模超过30亿元的印制电路智能化制造基地三期项目建设,在新的一年展现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建筑工业是龙川奋力打造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当前全县建筑工业产业规上企业共7家,2022年完成总产值13.7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0.13%。广东迈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中建二局广东建设基地有限公司是当前和未来龙川县建筑工业领域的战略性、引领性企业,预计今年产值超20亿元。

其他产业发展势头好。应急与节能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共有应急与节能产业规上企业10家,2022年完成总产值7.6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98%。 在先进材料产业方面,全县先进材料企业共11家,2022年完成总产值8.9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98%。在轻工纺织产业方面,全县轻工纺织企业共4家,2022年完成总产值17.3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3.5%。

多向发力推动五大提升

开局就开干

发展是第一要务。2023年,龙川将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制造业当家,大力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加快培育一批百亿级、十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抓实实体经济这个“硬支撑”,挺起工业经济的“硬脊梁”。

打造大产业。锚定电子信息、建筑工业、应急与节能、先进材料和现代轻工纺织等“4+1”主导产业,持续锻长板、扬优势、强支柱,支持景旺三期、联懋二期、宝利光电等超亿元项目加快建设达产达效,鼓励中建二局阳光智造、航辉钢业等企业增资扩产,力促瑞成、穗发、合泰等重点企业上规升级,力争 2023年电子信息、建筑工业产值分别达到 65 亿元、20 亿元。紧盯补链、延链、强链靶向发力,招引一批补链、延链、强链产业项目,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提升大平台。以提升“一园四小区”产业承载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3个1平方公里”计划,对“一园四小区”工业园区整治低效用地1平方公里,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新开发面积1平方公里,在高铁新城整备产业用地1平方公里,高质量建设产业平台,推动园区提质增效。以赣深高铁龙川西站为“中心”,沿高铁新城至宝龙工业小区的 205 国道北移线为“主轴”,建设工业走廊,沿线发展工商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突出大项目。树立大抓项目鲜明导向,建立健全县领导同志牵头联系项目制度,建立重大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体系、代办包办服务企业闭环管理机制,开展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专项服务行动,推动项目早开工、快投产、稳达产。进一步形成大抓招商工作格局,制定重点承接产业引导目录,建立产业转移重点项目库,绘制产业招商地图,发挥好龙川异地商会、产业协会招商联络处和深圳招商工作组作用,加强以商招商、以链引商、驻点招商等联合招商。今年1—2月,龙川先后10余次组团前往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开展招商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全县掀起新一轮项目招引、建设和服务热潮。

培育大企业。巩固壮大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坚持质量为王,聚焦主业深耕细作,做大市场份额。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力争2023年新上规企业6家以上、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入园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100 亿元。做大做优国资企业,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县属国企积极参与产业领域投资,推动国有企业向民生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营造大环境。完善领导体制,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制定年度投向制造业的资金、土地、用能、金融等要素硬指标,推动各级党委政府真正重视制造业、真抓实干发展制造业。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包办制”,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为企业提供高效的办事效率和便捷的办事体验。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人才、技术、土地、资金等方面保障,全力以赴做好各项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引得来、建得快、发展好,全力塑造龙川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