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龙川县

龙川坚持制造业当家,大力实施“3303”产业培育工程,产业发展不断壮大, 2022年工业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工业园总产值破百亿 四大主导产业崛起

2023-01-19 10:23:13 来源:河源日报

fcbf2f94bffa8ed3d6796eda8ffe70e9_0119006_001_01_s.jpg

■龙川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

57b495160d56560365458c80982d9ea6_0119006_001_02_s.jpg

■山本光电(龙川)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电子背光源的企业,图为该公司现代化生产车间。

fab1104e27f3cb26dbd9b2edfd1df97e_0119006_001_03_s.jpg

■四大主导产业突出、发展势头强劲的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

核心提示

坚持制造业当家,大力推进产业兴县,产业发展不断壮大。2022年,龙川县大力实施“3303”产业培育工程,以产业园为载体及主战场,聚集电子信息、现代建筑、空气能、新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链发力,奋力提升园区效益见实效。

预计2022年,龙川工业园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7.52亿元,工业增加值24.2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5578亿元;实现税收2.9亿元,同比增长5.77%。其中,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工业产值87.61亿元,工业增加值18.6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1316亿元;实现税收2.02亿元,同比增长10.38%。

支撑起工业园区交出2022年度出色成绩单的,是四大主导产业的强劲崛起。预计2022年,电子信息、建筑工业、空气能、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为 57.6 亿元、14亿元、6.4亿元、8.9 亿元,四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86.9亿元。

2023年,龙川将持续坚定不移抓好“制造业当家”,坚持“产业兴县”不动摇,大力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抓实实体经济这个“硬支撑”,挺起工业经济的“硬脊梁”,全力塑造龙川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聚焦“项目发展提速年” 2022年产业项目开工28个投产11个

新年伊始,龙川县工业园区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加班加点赶订单、促生产,奋力争创新年“开门红”。落户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龙川锐发电子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的工地上,涌动着建设的春潮。施工人员抢抓晴好天气,按照施工节点,赶工期、抓进度。

据了解,随着经济运行总体回升,企业产销形势向好,锐发电子决定在现有生产规模基础上进一步增资扩产、提质增效。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按照计划,二期项目将于今年7月份完工、11月份投产,届时预计产值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40%—50%。

产业第一,项目为王。回眸上一年度,龙川县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致力加快培育“3303”产业集群,紧盯补链延链强链,招引一批补链延链强链产业项目,持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建筑工业、空气能、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

据预计,2022年,龙川工业园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7.52亿元,工业增加值24.2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5578亿元;实现税收2.9亿元,同比增长5.77%。

取得2022年工业园优异成绩单来之不易。一年来,龙川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聚焦“项目发展提速年”,在推动项目上打出“组合拳”,建立“周二企业服务日”“周三重点项目推进日”等常态长效机制,通过政策助企、服务暖企、改革活企,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政务服务的提速助推项目建设的提速,进一步做强实体经济,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同时,龙川县工业园管委会担当作为,建立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工作专班,集中精力对新引进项目实行“点对点”“一对一”的靶向服务、诚恳洽谈、高效对接,逐个破解项目落地难点堵点,尽心尽力为新引进项目落户建设排除障碍,快速推进新项目落地开工。制订具体工作方案,量化目标任务,压实时限责任,实行“每周通报、月中攻坚、月底突破”制度,苦干实干促落实,有力促进园区业绩取得新成效。

合力推动之下,龙川创下了项目建设新的“加速度”。2022年,龙川工业园开工建设项目共2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0个,增资扩建二期项目8个),投资总额超81亿元,年度新开工项目数同比增加833%,创造了园区自建设以来的历史新高;建成投产项目11个,投资总额超20亿元,新投产项目数同比增加1000%。新开工项目和新投产项目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不断提升主导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为园区经济高速增长夯实基础。

积极探索“反向飞地”合作模式 产业园四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86.9亿元

靶向发力,众志成城。2022年,龙川在全域全面“融湾”“融深”过程中,积极探索“反向飞地”合作模式,通过租赁办公楼宇、设置园中园、建设孵化器、打造招商展示平台等方式,借地借势借力搭建龙川、深圳宝安两地企业“走出去、引进来”重要展示窗口和交流平台。

同时,发挥粤港澳大湾区 11 个龙川异地商会、产业协会招商联络处和深圳招商工作组作用,龙川加强以商招商、以链引商、驻点招商等联合招商。2022年招引项目 18个,计划投资总额 172.62 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2个,招引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随着产业招商和产业建设的不断深入,龙川工业园区迎来了高质量发展,产业互补协作体系初步形成。截至2022年,入园企业121家(投产102家、在建7家、筹建12家),合同投资总额近300亿元。

入园企业落地后得到了较为长足的发展。龙川全面落实市委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的重点工作,锚定“3303”产业发展目标,实现主导产业规模能级持续提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分类引导不同状况的低效企业向中高效转型,激励低端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推进老旧设备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等智能化改造。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四大主导产业带动效应,加快其上下游产业的集聚,着力培育一批产值超20亿元、超50亿元、超100亿元的骨干企业梯队。

当前,园区内47家企业上规,28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企业中主导产业企业101家,产业集聚率达84%,已经形成以电子信息、现代建筑工业化、空气能和新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2022年,预计电子信息、建筑工业、空气能、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为 57.6 亿元、14亿元、6.4亿元、8.9 亿元,四大主导产业总产值86.9亿元。

今年,龙川将进一步探索“反向飞地”发展模式,深入推进产业联通。用好深圳宝安对口帮扶机制,加快建设龙宝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龙川企业在科创中心设立研发基地、企业总部、招商引资窗口,借地借势借力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铁经济,以赣深高铁龙川西站、高铁新城为节点,联动宝龙、宝塘、梅村三个工业小区以及高铁新城、幸福新城,推动产业发展与高铁建设协同互促,努力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

健全“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 整治提升园区用地625亩腾出发展空间

上月22日,龙川县举行2022年第四季度新开工项目集中动工仪式,13个涉及电子信息、建筑工业、空气能、新材料等领域的企业集中动工,总投资达33.5亿元,为2022年度工业园区建设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过半数的项目用地是通过整治提升腾出来的。” 龙川县工业园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骆小龙表示,通过实施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工作,深入挖掘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有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园区用地综合利用水平。

据悉,2022年,龙川按照我市有关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工作部署要求,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了工作专班,抽调业务骨干在产业园驻点办公,强力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建立产业项目快速落地机制,有力促进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工作取得阶段性的实质成效。2022年,龙川整治提升产业用地22宗,共625亩批而未供、供而未征、闲置低效用地,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第一年度目标任务。

在开展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工作过程中,龙川坚持精准施策,按照“点上突破、面上开花”的整治策略,分类施策开展针对性整治工作,高质高效开展园区产业用地整治提升工作。实行“项目推进日”制度,县委书记、县长不定期到园区或企业现场办公,真实了解项目建设及用地整治提升工作进展,实地解决整治提升工作难题;持续推行“代办制服务”工作机制,每周二由分管县领导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受理并代办企业用地报批、厂房报建、注册登记、银行开户等所有事项及企业建设生产遇到的问题。

龙川县工业园管委会专门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园区产业用地进行全面排查,逐宗地块梳理分析,整理建立分类处置台账,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分类处置”的原则,挂图作战。登云、通衢两镇作为征拆主体,对批而未供未征的土地业主,用心用情进行“一对一”耐心劝服,想方设法解决好原征拆户的历史遗留问题,千方百计动员群众支持征拆工作,有效破解了优艺体育、贝莱尔纳光电、金奇辉二期等6个新引进项目的落户用地难题。县自然资源局专门抽调分管用地审批的领导驻点园区,主动上门服务企业办理用地报批报建手续。

截至2022年底,龙川产业园区11宗批而未供项目用地,均已签订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完成地块供应;2 宗供而未用项目用地均已动工开发建设;1宗供而未用的用地经县政府同意收回,并已引进新项目拟落户;6宗低效用地均动工开发建设,建成投产后预计四项指标均能达到园区现行指导标准。

通过对产业用地进行整治提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园区因用地紧张而造成项目引进难、落户难、开工难的问题,为龙川去年28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的同时,加快了企业增资扩产的步伐。

■展望2023年

坚持实业为本制造业当家

大力培育百亿级十亿级产业集群

发展为第一要务。2023年,龙川将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实业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加快培育一批百亿级、十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抓实实体经济这个“硬支撑”,挺起工业经济的“硬脊梁”。

打造大产业。锚定电子信息、建筑工业、空气能、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持续锻长板、扬优势、强支柱,支持景旺三期、联懋二期、宝利光电等超亿元项目加快建设达产达效,鼓励中建二局阳光智造、航辉钢业等企业增资扩产,力促瑞成、穗发、合泰等重点企业上规升级,力争 2023年电子信息、建筑工业产值分别达到 65 亿元、20 亿元。紧盯补链延链强链靶向发力,招引一批补链延链强链产业项目,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提升大平台。以提升“一园四小区”产业承载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3个1平方公里”计划,推动园区提质增效。以赣深高铁龙川西站为“中心”,沿高铁新城至宝龙工业小区的 205 国道北移线为“主轴”,形成“带”状建设工业走廊,沿线发展工商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宝龙产业园创建省特色产业园、省级高新区和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立健全生产要素向制造业聚集、向工业园区集中工作机制,配套完善产业园区生产生活、创新创业、产学研用服务功能,打造主导产业明晰的特色园区。

突出大项目。树立大抓项目鲜明导向,建立健全县领导同志牵头联系项目制度,建立重大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体系、代办包办服务企业闭环管理机制,开展 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专项服务行动,推动项目早开工、快投产、稳达产。进一步形成大抓招商工作格局,制定重点承接产业引导目录,建立产业转移重点项目库,绘制产业招商地图,发挥好龙川异地商会、产业协会招商联络处和深圳招商工作组作用,加强以商招商、以链引商、驻点招商等联合招商。

培育大企业。巩固壮大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坚持质量为王,聚焦主业深耕细作,做大市场份额。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力争 2023 年新上规企业6家以上、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入园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100 亿元。做大做优国资企业,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县属国企积极参与产业领域投资,推动国有企业向民生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营造大环境。完善领导体制,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制定年度投向制造业的资金、土地、用能、金融等要素硬指标,推动各级党委政府真正重视制造业、真抓实干发展制造业。要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包办制”,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为企业提供高效的办事效率和便捷的办事体验。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人才、技术、土地、资金等方面保障,全力营造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浓厚氛围,全力塑造龙川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邹昶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