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龙川县

龙川县深入推进乡村大交通发展战略

建设“四好农村路” 绘就乡村振兴交通蓝图

2023-01-12 10:07:01 来源:河源日报

5025c8b01d7a676def25c3b27bdde1f4_0112005_001_01_s.jpg

■龙川县贝岭镇米贝村至细坳镇板昌村道路在2019年6月水灾中受损严重,经过修复和改造升级,成为一条观赏竹林的“乡村景观路”。

9a8b3beb2a686743572f2ca5ba4025dd_0112005_001_02_s.jpg

■S341线龙川鹤市段经过改造升级,路面加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路两旁种上了绿植,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6c54c8cf3e0d78fc5ff348f6a3651330_0112005_001_03_s.jpg

■龙川县麻布岗镇上溪村铺好沥青路,群众幸福感倍增。

214b5268898e42c78367aabb8b5d9fa3_0112005_001_04_s.jpg

■“龙川1号公路”Y418线珠霍段获评2021年河源市“十大最美农村路”。

核心提示

1月4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联合公布了《关于公布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下称《通知》),确定了201个县级单位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广东共有6个县(市)上榜,其中,龙川县榜上有名。

这是继2022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广东省示范县后,龙川县在乡村交通建设上取得的又一项佳绩。近年来,龙川县紧紧围绕“四好农村路”这个主题主线,主动作为,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县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全县1379个自然村实现至少有一条硬化路可通达,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农村公路建设迈上新台阶。经过持续不断地建设,龙川县农村公路实现了由“线”成“网” “窄”变“宽”和“通”向“畅”的转变,覆盖范围、通达深度、通畅水平、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绘就了乡村振兴交通蓝图。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大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 实现“通村畅乡”

时光雕刻出农村巨变。巨变,从交通开始。

走在龙川广袤的农村土地上,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四好农村路”通村畅乡,连接起百万苏区人民的远方与归途,成为龙川人民群众的民生路、产业路、致富路,编织起乡村振兴梦,为乡村带去了人气、财气,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道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就是群众的希望之路。龙川地处粤东北地区,是典型的山区县,地形复杂,农村公路基本环山而建,建设难度大,交通曾是困囿龙川人民的沉重藩篱。龙川县委、县政府把交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先导工程、提升幸福感的民心工程,先后发力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国示范县,深入推进乡村大交通发展战略,以路为轴将特色产业、景区景点串点成线,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廊道”,盘活闲置资源,为村庄注入活力,实现了交通提升、乡村振兴“双赢”局面。

补短板,力促农村路网“通村畅乡”。龙川县着力从补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入手,大力实施通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底化、通行政村窄路基路面拓宽、县乡道升级等项目建设。据统计,“十三五”以来,龙川累计投入各类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近15亿元,累计完成县道网公路升级改造66.2公里、旅游产业资源路46.8公里、通自然村道路硬底化1016.6公里、窄路拓宽516公里、安防工程765公里、危桥改造167座,并重点打造了130公里的“龙川1号公路”示范环线,大大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提升了镇村路域环境、农村公路品质,为农民致富奔康、乡村振兴铺就了“快车道”。

截至2022年底,龙川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为3832.482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173.833公里(县道417.705公里、乡道1148.423公里、村道1607.705公里),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2.8%,公路网密度为124.1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比2015年末增加1004.708公里,公路密度增加了30.4公里/百平方公里。

当前,龙川县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全县1379个自然村实现至少有一条硬化路可通达,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农村公路覆盖范围、通达深度、通畅水平、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行政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

进一步完善乡村客运网络建设,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十三五”以来,龙川县先后升级改造了2个乡镇客运站点、11个乡镇简易客运站,开通农村客运线路34条、农村公交线路18条。乡镇和行政村通客车率均达到100%,解决了近30万农民群众的出行问题。

管养并重,打造“畅安舒美”农村交通路网。三分建,七分养,龙川县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制度体系,出台农村公路“路长制”,在全县24个乡镇设置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全面建立县、镇、村三级路长组织体系,设各级路长共888名,“路长制”覆盖率达100%,爱路护路等相关要求100%列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大力推行社会化管养,开发农村公路养护公益性岗位710个,推广群众性养护,逐步引导农村公路养护向市场化方向发展。截至2022年底,农村公路列养里程为3173.833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

“四好农村路”建设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深度参与。龙川县佗城镇坪田村94岁老人曾运娣,得知村里修路缺钱时,毅然将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积蓄下来的20万元全部无偿捐献出来。黄布、铁场、龙母等镇的乡贤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出资支持道路建设,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正是有着龙川人民群众对路桥建设的热情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在龙川大地上加速建设,农村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通村畅乡。2022年,龙川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实施交通大会战 铺就县域发展“快车道”

乡村要振兴,农民农村要共同富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龙川县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2022年6月擂响了奋力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战鼓,进一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谋定而动,举棋落子。龙川县正式吹响了交通大会战的集结号,全面拉开了新一轮交通建设的序幕。2022年,龙川县在建交通运输工程项目13个,总投资34.95亿元;可实施的交通运输工程项目17个,总投资26.67亿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交通运输工程项目13个,总投资47.57亿元;正在谋划中的交通运输工程项目15个,总投资37.75亿元。

构建外联内接交通格局,打通交通“瓶颈”,铺就县域经济发展“快车道”。近年来,龙川县奋力打造快速化、大运量的综合运输通道,构建内联外通的国省道公路网,畅通完善的农村公路网,推动绿化低碳的东江复航水路运输系统建设,打造衔接有序的枢纽站场和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系统,奋力建设“外联内畅、互联互通”的交通格局。

锚定周边市县目标,建设“外联”交通。谋划推动建设寻乌高速公路,增加北上出省通道。加快推进连梅高速公路龙川段建设,增加横向高速运载能力。对S339线龙川县廻龙(兴宁交界)至赤光段路面进行改造升级,加强外联能力。

立足县域镇村布局,建设“内畅”交通。以升级改造提升镇与镇之间通行能力。2012年以来,龙川先后完成G205线龙川段文明示范改造工程、S227线龙母至老隆段路面大修工程、S228线黎咀至龙母段路面大修工程、G205线龙川东出口至佗城段路面改造工程等20个项目,建设里程158.702公里,完成工程投资10.216亿元。加快推进乡村公路建设。“十三五”期间,龙川县以“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具备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实现100%通硬化路,形成乡镇通、村村通的基础路网的新格局。2022年,龙川正式启动“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农村公路建设有望再上新台阶。

城乡一体,绘就“行有所乘”。龙川大力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把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理念贯穿到城乡交通运输服务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水平。2021年,龙川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达5A级,全县实现100%乡镇有站、符合通客运班车条件的行政村100%有亭,并100%开通客运班车。修缮公路候车亭485个,候车亭安装避雷针315个,投放微公交20辆,新增农村客运班线实行通行条件审核的比例达100%,通过建运结合,提升运能,有力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全面构建起“县为枢纽、镇为支点,延伸至各村”的农村客运运输体系。此外,县城区主要客运站都开展了小件快运服务,全县24个镇以邮政所及部分快递网点为载体,实现了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点100%覆盖。

随着四通八达交通路网的建设,打通了龙川县域向外的交通大“动脉”和向内的“毛细血管”,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发展要素注入龙川提供了便捷通道,为龙川“融湾”“融深”、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索发展“路衍经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村因路而美,农民因路而富,产业因路而兴。干支相连,辐射成网,串点成线的农村路网,打通了龙川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龙川结合自身农村资源禀赋,积极探索 “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推出“农村公路+” 模式,致力发展“路衍经济”,推进交通运输服务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域旅游、特色产业、园区等深度融合发展,为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公路+乡村振兴”。从群众最盼望的“畅返不畅”“等级不高”“安全隐患大”等短板着手,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全面铺开。“十三五”时期,龙川县累计投入近10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县乡公路升级改造66.2公里、70个省定贫困村道路硬底化288公里、新农村道路硬底化492公里、“畅返不畅”整治1405公里、窄路拓宽516公里,大大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提升了镇村路域环境、农村公路品质,为农民致富奔康、乡村振兴铺就了“快车道”。

实施“公路+特色产业”。在建设农村公路过程中,龙川县将农村公路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协同培育高山油茶、绿色葡萄、有机蔬菜、优质水稻、猕猴桃等特色产业,不仅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而且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沿线群众发展产业的意愿和信心倍增。公路串起了特色产业,让群众致富有了交通保障,真正实现了“修好一条路、发展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群众”的目标。

龙川县黄石镇油茶山基地位于当地人称作“九埂十八窝”的大山上,1300多户农户在山上种植油茶树。过去山路坑坑洼洼,群众骑摩托车上山常跌倒受伤,一些群众干脆弃管弃摘。群众关心的问题,就是龙川交通人的工作重点,把该段路列入“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范畴。2021年8月,一条宽5米、长3.56公里的新公路投入使用。有了这条路,1300多名村民告别肩扛手提、艰难摘茶果的历史,村民开着小车上山管护和摘茶果成为当地一道风景,多年弃管的油茶林焕发了生机,1万多亩油茶树再次成为群众的“摇钱树”。

实施“公路+全域旅游”。龙川是原中央苏区县,红色革命遗址星罗棋布,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却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与其连接,通行条件较差。在建设“四好农村路”过程中,龙川县坚持“一景一路、一路一品”理念,依托公路沿线自然生态禀赋,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全域旅游相结合,让公路成为“旅游走廊”,成功打造了霍山(4A)旅游专线公路、赤光绿油小镇(3A)环线、丰稔五色茶岭(3A)环线等“乡村景观路”,“龙川1号公路”Y418线珠霍段还获评了2021年河源市“十大最美农村路”。全县3A级景区全部直接连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农村公路建设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强力支撑。一条条农村路宛如玉带,将散落的红色景点、旅游景区串珠成链,进一步实现了“山路变山景、车流变导流、乘客变游客”的美好愿景。

2021年赣深高铁开通,龙川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并由此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龙川一条条连接十里八乡的农村公路与贯穿境内的高速交融,形成了全县高速、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互联互通的公路交通网,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争相落户。据统计,截至2022年8月底,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入驻企业105家,是2015年的2倍,形成了现代建筑工业、空气能和电子电器三大主导产业。

大地为琴路作弦,纵横捭阖总是歌。“四好农村路”建设正推动龙川美丽乡村建设跑出“加速度”。进入“十四五”,龙川乘着交通建设发展的东风,紧紧抓住“双区”建设的机遇,积极谋划“融湾”“融深”高快速通道,掀起了新一轮交通建设热潮,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生活圈”,谱写大气磅礴的交通奋进篇章。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