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龙川县

龙川与时俱进,延伸拓展乡贤文化,引导乡贤支持家乡建设

凝聚乡贤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2022-11-18 10:06:54 来源:河源日报

e37b8a29751796df5a5bdfc27fe944ac_1118004_001_01_s.jpg

■龙川县黄布镇宦境村乡贤捐款700余万元支持宦境河综合治理,解决了汛期水患及水体不干净的难题,河流“一江两岸”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fc45d14499c463de7e5136f0a4d128fe_1118004_001_02_s.jpg

■龙川县丰稔镇左拔村乡贤回乡投资现代农业,走“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图为该村乡贤投资建设的现代化油茶果加工车间。

cdae17ee338b33419ca6dd8242b23912_1118004_001_03_s.jpg

■龙川县黄布镇松洋村乡贤支持建设的碧道

核心提示

新时代的乡村,乡贤正被赋予新的内涵,他们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力量。

龙川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与时俱进延伸拓展乡贤文化,将工作的部分触角延伸到了乡贤这个群体上,通过建立乡贤组织、开展乡贤活动、发挥乡贤作用、传承乡贤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按照实施方案,龙川将在24个镇及315个行政村建立乡贤联谊组织。根据初步摸查数据,全县乡贤人数2100余名。依据乡贤人士资源特点,龙川将分类成立建言献策“智囊组”、产业扶持“致富组”、纠纷调解“和事组”、乡风文明“督导组”、公益慈善“志愿组”、助学助教“助学组”及送医便民“医卫组”等专职小组,多维度多层面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引资引智、资政参事。镇镇有乡贤联谊会,村村有乡贤平台,2100多名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搭平台、建机制,

凝聚乡贤“爱家”力量

今年8月,龙川县印发《千名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要求到今年年底前,全县24个镇及315个行政村实现乡贤联谊组织全覆盖,有条件的社区也可参照建立乡贤联谊组织。

《方案》提出,依托乡贤联谊组织这一重要载体,凝聚乡贤智慧和力量,发挥乡贤作用,探索出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新路径,确保每个镇有乡贤联谊会,每个村有乡贤平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其中,《方案》中提出的“乡贤企业税收助力乡村振兴”的举措,是龙川县实施“千名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对于在本地注册企业(本地缴税)参与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龙川将每年度每家企业纳税中的地税总额的30%用于乡村振兴项目预算,资金返还到乡贤所在镇,对乡贤所在村的乡村振兴项目给予资金优先支持和倾斜。

龙川县税务部门数据显示,2021年,乡贤在龙川注册的企业当中,县级入库金额10万元及以上的涉及16个镇48家企业,该年度县级入库金额共5893万余元,按照30%的占比(一家企业上限50万元),将有1057万余元的本级税收返还到各乡贤所在镇,用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搭建镇、村两级乡贤平台,乡贤企业税收助力乡村振兴,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为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

作为政策的实施主体和承办单位,龙川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积极开展乡贤登记摸底造册、推荐审核、启动筹备、召开成立大会、完善章程制度等系列工作,镇、村两级乡贤平台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9月28日,龙川县乡村振兴局举办了镇村筹备成立乡贤平台培训班,就搭建镇、村两级乡贤平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就平台搭建有关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乡贤联谊组织是服务龙川县发展、扩大对外影响的重要平台。”龙川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黄海龙说,每个镇成立乡贤联谊会,每个村成立乡贤平台,可以更好地凝聚乡贤智慧和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记者了解到,各镇可根据本镇的乡贤情况,在乡贤联谊组织内分设建言献策“智囊组”、产业扶持“致富组”、纠纷调解“和事组”、乡风文明“督导组”、公益慈善“志愿组”、助学兴教“助学组”、送医便民“医卫组”等,并推荐威望较高的人士任本村乡贤平台的组长。

“乡贤们都很热爱家乡,在家乡威望也高。”黄海龙表示,乡贤联谊组织成立后,可以参与调解矛盾纠纷、乡风文明建设等群众性工作,提升群众满意度;也可以以乡风乡情为纽带,加强与在外成功人士的沟通联系,引导他们实现感情回归和经济回归;还可以依托外来优秀人才的先进理念和资金技术,为乡村建设助力。同时,各乡贤在各自商会人脉广、资源多,这对于宣传、推介龙川的特色文化、特色产品、特色产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进一步提升龙川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真正做到立足龙川、服务龙川、发展龙川。

据悉,龙川将开展系列活动,发挥乡贤的优势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牵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动村容村貌大改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宣传活动,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系列招商活动,让当地优质产业资源“走出去”,把人才、资金、商业等资源“请回来”。

修路桥、治河道,心系桑梓惠民生

出实招、聚合力、见实效、结硕果,龙川县黄布镇的乡贤情牵故土、心系桑梓,为家乡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松洋村是黄布镇美丽村庄之一。走进该村,青山绿水、红砖碧道、特色小公园等,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现代家园气息。坐在碧道的凉亭休息,细心的人会发现,不同的凉亭上方刻着不同的人名。细问缘由,原来碧道边的凉亭、部分路基等基础设施是松洋村乡贤捐钱修建的,村民为了感谢乡贤们的善举,在基础设施上镌刻捐建者的姓名。

“村里河堤路的修建,乡贤们捐助了300多万元,其中一位乡贤捐了70万元。”松洋村党总支书记方伟强说,村里正在拓宽的主干道也得到了乡贤们的支持,现在已经捐款170多万元,且捐款还在继续,拓宽工程预计年底前完成,届时村民出行将更为便利。

据悉,松洋村主干道原来是宽3米左右的单车道,随着社会发展,该道路已不能满足村民生活出行需求。在黄布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改造拓宽村主干道被列为乡村振兴村庄建设项目。对于这件利民惠村的好事,村里的乡贤们踊跃捐款,将村主干道由原来的单车道升级改造为双车道。甚为感人的是,在村主干道建设过程中,因拓宽道路需要,有两栋房子必须拆除,当地乡贤自筹资金将两栋房子买下来,然后拆掉铺路。

小桥流水、处处公园的宦境村也是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并取得实效的行政村。这个曾经落后的偏远村庄,如今村道干净整洁,河堤两岸花红树绿,小公园、小菜园生机勃勃,一栋栋民居有序散落在山脚下,一个美丽的村庄呈现在眼前。

在宦境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公告栏旁,有一个功德榜,上面一排排的名字记录着乡贤和村民们为改善宦境河做出的努力,为村“一江两岸”作出的贡献。

“除了政府的配套资金,乡贤们捐款700多万元,把宦境河治理好,为家乡父老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乡贤黄佰强说道,经过清淤、筑堤、美化等,曾经易发生水患、又脏又乱的河道“改头换面”,行洪畅通再无水浸村的现象,“一江两岸”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在这个小村庄徐徐展开。

据了解,黄佰强回乡这几年,不仅为村里的发展捐款、献策,还当起了村里和乡贤们的联络员,为家乡建设四处奔走、忙个不停。

说起乡贤助力乡村振兴,黄佰强如数家珍。“拓宽村里到镇上的道路时,16栋房子要拆迁,乡贤们筹集了现金到村民家里商量,用最短的时间谈好价钱、完成了拆迁工作。”黄佰强说,除了修路,村里的乡贤们还筹集了500万元教育基金,用于改善村小学的教学环境和奖教奖学,每年向考出好成绩的学生发放奖金,助力孩子们读好书、学成才。

“乡贤们修路建桥、捐助救护车等善举既感动了镇党委政府,也让镇干部们感到肩上责任更大,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黄布镇党委副书记钟婷婷说,县里下发了《方案》后,镇里迅速推动落实相关工作,目前全镇已完成登记造册、审核把关、召开筹备会等规范流程,进入了筹备阶段,已登记造册乡贤88人。

松洋村、宦境村乡贤们的做法只是龙川乡贤们支持家乡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龙川县各镇借力乡贤力量,发挥乡贤在乡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挖资源、谋发展,“归雁经济”造福家乡

乡贤既是村民心里的“自家人”,又是政府眼中的“能人”,是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在宦境村,由乡贤黄仕宁投资建设的葡萄园,葡萄早已售卖一空,工人们正在清理园内枯枝烂叶。黄佰强表示,当时建设葡萄园,他和村干部一同参与土地流转、葡萄园建设等工作,园内的除草、剪枝、疏果等工作优先安排脱贫户,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宦境村党总支书记黄展辉表示,葡萄园每年还会给村里分红2万元,其中1万元用于返贫监测,助力牢牢守住不返贫底线。黄展辉说:“发挥好乡贤力量和作用,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招。”

凝聚群贤之力兴产业,共谋乡村美好未来。位于赤光镇大洋村的绿油花果树小镇是龙川县近3年来新增的两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之一,是本地及周边游客“网红打卡地”,也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业态。该项目的投资者是回到家乡发展现代农业的乡贤骆东梅。他以“旅游+农业”的模式,带领群众从事油茶种植,走现代农业与生态观光融合发展之路。绿油花果树小镇自2018年建成至2021年,共接待游客12.34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49.813万元。

黎咀镇皮潭村乡贤吴琼也是返乡创业的乡贤。去年10月,吴琼夫妻二人在皮潭村投资开办民宿客栈,以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在她的客栈里,豆角干、鸡蛋、红薯干等农副产品都产自当地,吴琼通过电商平台帮助乡亲销售出去。

“原来只给来民宿住宿的客人提供自助早餐,为了方便游客,现在加开了餐厅,民宿附近还有蔬果采摘、钓鱼、快艇游江等项目,让游客不虚此行。”吴琼说,在离客栈不远处,正在建设另一家民宿,预计下月可以完工。

随着乡贤返乡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今年国庆节,皮潭村出现了堵车的情况,来往的人络绎不绝。村民卢伟娇表示,现在村里变化很大,道路畅通、卫生整洁,还有乡贤们回乡创业,让村里人气更旺了,村里的老人和小孩见了都非常开心,幸福指数更高了。

投资500万元建设的麻布岗镇壮士村圆宝腐竹厂在本月初顺利投产,年产优质腐竹30万公斤以上,铺就该村乡村振兴路。据悉,该厂由壮士村乡贤郭嫣莉投资,专业从事豆制品生产,并通过发展黄豆种植解决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以前我们从壮士村去珠三角发展,现在回到家乡,就是想实实在在为村里做点事,通过产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为家乡振兴发展出一份力。”郭嫣莉介绍,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引导带动村民从事黄豆种植、豆制品生产和加工,预计可带动上下游产业完成产值超千万元,从而解决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问题,让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乡贤文化中积淀了我国千百年来乡村治理的智慧和经验。新时代的乡村,乡贤正被赋予新的内涵,他们是当下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年底,龙川县千名乡贤参与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中,参与到乡贤平台的人数将超2100多人。一大批乡贤的回归,催生了“归雁经济”,为龙川乡村不断走向富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当前,龙川县大刀阔斧、大力推行“千名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着力发挥乡贤在助力产业发展、参与社会治理、引领乡风文明、投身公益事业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定会释放群贤共治的巨大效能,推进乡贤文化在龙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统筹:陈小玲 ■组稿:本报记者 王亚娇 通讯员 黄红芳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